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4)
2023(17869)
2022(15678)
2021(14849)
2020(12560)
2019(29222)
2018(29146)
2017(56542)
2016(31206)
2015(35240)
2014(35677)
2013(35089)
2012(32713)
2011(29519)
2010(29811)
2009(27690)
2008(27331)
2007(24434)
2006(21491)
2005(18970)
作者
(91357)
(76212)
(75490)
(72418)
(48329)
(36533)
(34592)
(29885)
(28840)
(27493)
(25760)
(25624)
(24180)
(24069)
(23713)
(23688)
(23278)
(22549)
(21924)
(21848)
(18989)
(18763)
(18609)
(17416)
(17114)
(17098)
(16909)
(16869)
(15494)
(15203)
学科
(124730)
经济(124586)
管理(89739)
(84690)
(69386)
企业(69386)
方法(58224)
数学(50869)
数学方法(50172)
(35512)
中国(33949)
(33167)
(27752)
业经(26725)
地方(26705)
(23895)
农业(23402)
(23197)
贸易(23187)
(22461)
理论(20915)
(20645)
财务(20555)
财务管理(20509)
(19392)
企业财务(19379)
(19355)
银行(19328)
环境(19161)
(18346)
机构
大学(444277)
学院(444088)
(175128)
管理(174416)
经济(170972)
理学(150085)
研究(148412)
理学院(148402)
管理学(145612)
管理学院(144817)
中国(111167)
(94773)
科学(93474)
(82146)
(76005)
(75389)
中心(69048)
研究所(68507)
业大(68039)
(67877)
财经(65042)
北京(59884)
农业(59686)
(59474)
师范(58937)
(58845)
(54682)
(53790)
经济学(51931)
财经大学(48025)
基金
项目(298824)
科学(233394)
研究(216853)
基金(214873)
(187403)
国家(185830)
科学基金(158815)
社会(134069)
社会科(126909)
社会科学(126874)
(117308)
基金项目(114189)
自然(104912)
自然科(102393)
自然科学(102362)
教育(100616)
自然科学基金(100462)
(99116)
编号(89851)
资助(89451)
成果(73411)
重点(67043)
(65679)
(63502)
课题(62058)
(61006)
科研(57220)
创新(56971)
教育部(55869)
大学(55589)
期刊
(192900)
经济(192900)
研究(130187)
中国(83724)
学报(71164)
(68634)
科学(64838)
(63613)
管理(61873)
大学(53349)
学学(50044)
教育(49955)
农业(46532)
(39511)
金融(39511)
技术(39440)
业经(32205)
财经(31102)
经济研究(29819)
问题(26920)
(26565)
图书(24237)
(24027)
技术经济(21749)
(21375)
理论(21312)
统计(20482)
科技(20265)
现代(19860)
资源(19805)
共检索到654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朱富言  
在流入地接受更高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参加高考已成为随迁子女的迫切愿望。通过对10个城市的调研分析发现,随迁子女流入地高考的政策实施评价、政策知晓、政策接纳、政策影响,以及随迁子女家庭的教育需求与规划均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推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推进教育公平,应着力加强各类媒体对政策的传播作用,提升政策的知晓度;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凝聚各方共识;依据客观条件与舆情,适当降低门槛;打造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立交桥,增加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机会;根据城市功能定位,探索随迁子女流入地高考分类管理政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朱富言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不能在流入地顺利继续升学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由于这些方案中准入"门槛"的设置差异较大,放开的口径尺度大小不一,致使这一惠民政策在实施上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加,教育资源如何统筹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建立多方参与、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决策机制,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流入地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信息监测体系,因地制宜设置相应的"准入"条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逐渐妥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教育后不能继续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得到解决。本文基于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政策文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体情况、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升学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应做到包含城镇和农村两类户籍群体人员,同时针对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经面临升学问题的迫切形式,提出通过分阶段,分情况,从渐进的改革到整体推进,使得这一问题逐渐缓解并彻底解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习勇生  
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是教育政策分析的起点,也是教育政策有效落实的基础。当前,各地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在政策目标、准入政策和管理举措上进行了适度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目标过于趋同性和愿景化,缺乏可操作性;政策对象模糊,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明确;政策实施主体重心偏低,权责不清晰。为此,地方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内容,即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设定具有操作性的政策目标、丰富政策对象的内涵和外延、完善监督问责和考核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秀锦  
调查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着强烈的在输入地城市高考升学的愿望,但现实存在的高考限制以及市民心理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之路。基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分阶段研究并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升学问题,有条件地开放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必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慈仙  
歧视知觉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已较为丰富,但将目前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引入其中并研究它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目前还较少人涉及。本文选取了杭州、福州等9个属于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的城市,对1436名八年级至十二年级在读的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从校园文化适应、社区文化适应、风俗习惯和语言适应三个维度考察随迁子女的文化适应现状,并且探索异地高考政策在随迁子女歧视知觉与文化适应关系上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歧视知觉均对其文化适应有显著影响;随着异地高考政策影响力的增加,歧视知觉对随迁子女校园文化适应、社区文化适应、风俗习惯和语言适应的负向影响都将减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训常   何炜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2016年调整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改革为准自然实验,考察流入地财政压力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入地财政压力受增值税收入划分改革冲击越大的城市,改革后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比例越低。机制检验发现,财政压力通过减少公共服务供给、增加住房成本进而抑制了流动人口子女的随迁。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压力对女孩的随迁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并且财政压力对子女随迁的抑制效应主要存在于低收入家庭、就业身份为受雇者的家庭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样本中。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统筹财政资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王鲁刚  
以若干个城市1 770名812年级的随迁子女为被试对象,探索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心理资本与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心理资本均对其社会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对随迁子女的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异地高考政策与社会融入的身份认同、文化适应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异地高考政策感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着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进程。建议在微观层面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的心理资本;在中间层面进一步均衡异地高考的各方利益;在宏观层面进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文章选取了杭州、福州等9个属于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的城市,对1350名初二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从身份融合、心理融合和文化融合三个维度考察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合现状,并且探索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的网络资源、社会闭合与社会融合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随迁子女的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对其社会融合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的认知程度、公平感知以及影响程度对其社会融合亦有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在随迁子女家庭网络资源、父母教育参与程度、代际闭合程度与社会融合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慈仙  
本文基于杭州、福州、南昌等若干个异地高考政策"率先突破型"城市的210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多层级回归分析,建立并验证异地高考政策、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影响教育期望的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结果显示,歧视知觉对教育期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性;异地高考政策在歧视知觉与教育期望的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且削弱了歧视知觉对教育期望的负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以社会支持为中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王新凤  
恢复高考40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迁体现在:选拔标准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重视全面发展;考试科目从零散、分科走向融合,强调能力立意;考试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注重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从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实施阳光工程;招生计划从质量优先走向综合考量,实施政策补偿。高考改革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呈现出注重科学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公平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各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与分化的利益诉求,对高考招生制度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提出的变革需求,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根  葛新斌  
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理论视角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是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价值观与随迁子女分布、高考有关规则等外生变量的影响下,中央舞台、地方舞台和非正式舞台的各行动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其结果与公众所预期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有效改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过程,必须明确异地高考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的职责,加快高校招生考试与指标分配规则的优化调整,尽快完善异地高考各方利益的整合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娟  宁静馨  
留守儿童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是在中国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家庭的迁移决策中产生的。2014年户籍改革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使得北京、上海等地区不断提高流动子女的入学门槛,试图以教控人。本文选择了城市规模、人口背景相似的上海、北京两地区,通过DID模型和PSM-DID模型考察了教育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留守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城市对流动儿童较高的入学门槛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子女随迁,迫使其留在户籍原地成为留守儿童。(2)收紧的教育政策显著增加了流动人口子女单独留守的概率,随迁子女被迫返回原籍读书,父母却仍留在流入地,通过抬高入学门槛以控制人口的目的未实现;(3)政策有明显的技能偏向性。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家庭受教育政策的影响程度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丹  
本文以A市随迁子女小学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斯蒂芬·鲍的政策过程三情境分析视角,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政策为例,从国家、地区及学校纵向政策执行层面探索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的实践与困境;探讨政策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并将其融入政策执行环节以及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具体影响等。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制定与地方执行并非线性直指政策目标的过程,因政策利益博弈与政策制定者各部门逻辑差异和矛盾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政策失真,如"两为主"政策在执行中就因政策缺损出现结果偏差,直接导致"隐形班级"以及"流浪儿童"的产生。希冀通过本研究对政策制定者与中层执行部门起到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柯宓  朱钢  
基于在上海、武汉、沈阳、福州和西安开展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库,借助样本城市逐步降低本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准入门槛的特征,运用双差分(DID)方法考察了公办中小学就读准入门槛的降低对农民工子女随迁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西安市作为实验组其降低就读准入门槛的政策促进了农民工子女的随迁;进一步还发现,政策影响在不同群体内的作用机制不同,对于男孩群体、义务教育学龄阶段子女、户主是省内迁移的子女以及老家有祖父(母)的子女其随迁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