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5)
2023(19028)
2022(16157)
2021(15195)
2020(12688)
2019(28965)
2018(28583)
2017(55457)
2016(29582)
2015(33435)
2014(32937)
2013(32339)
2012(29431)
2011(26317)
2010(26537)
2009(24758)
2008(23391)
2007(20733)
2006(18324)
2005(16054)
作者
(82068)
(68418)
(67682)
(64539)
(43140)
(32842)
(30816)
(26713)
(25990)
(24021)
(23221)
(23035)
(21312)
(21230)
(20923)
(20852)
(20178)
(20133)
(19639)
(19407)
(16878)
(16585)
(16491)
(15739)
(15351)
(15196)
(15151)
(15024)
(13697)
(13415)
学科
(116666)
经济(116449)
(90995)
管理(87176)
(70037)
企业(70037)
方法(51529)
(50374)
数学(44142)
数学方法(43546)
中国(35528)
(33824)
农业(33564)
业经(31399)
(28883)
金融(28878)
(28642)
(28053)
银行(28013)
(26902)
地方(24625)
(22398)
(21368)
财务(21285)
财务管理(21239)
理论(20715)
企业财务(20212)
(20118)
贸易(20101)
(19706)
机构
学院(411493)
大学(409882)
(167254)
管理(164376)
经济(163648)
理学(142807)
理学院(141330)
管理学(138841)
管理学院(138100)
研究(132950)
中国(105706)
(85366)
科学(79730)
(79012)
(75389)
(64603)
中心(63764)
业大(62884)
财经(62854)
(60149)
研究所(58456)
农业(57749)
(57310)
(53212)
北京(53174)
师范(52741)
经济学(50565)
(48764)
(47770)
财经大学(46784)
基金
项目(282628)
科学(223882)
研究(211338)
基金(205997)
(177438)
国家(175873)
科学基金(152800)
社会(135333)
社会科(127612)
社会科学(127575)
(110762)
基金项目(109441)
自然(97367)
教育(97069)
自然科(95102)
自然科学(95081)
自然科学基金(93365)
(91755)
编号(87360)
资助(83498)
成果(70575)
(63171)
重点(62684)
(60159)
课题(59204)
(59201)
国家社会(55613)
(55479)
创新(55195)
教育部(54763)
期刊
(183787)
经济(183787)
研究(120769)
中国(82070)
(74417)
学报(61828)
(61025)
管理(57918)
科学(57683)
农业(50115)
大学(49170)
(48541)
金融(48541)
学学(46483)
教育(45884)
技术(35752)
业经(34100)
财经(30682)
经济研究(27483)
(26227)
问题(24686)
(23750)
(20473)
理论(19897)
科技(19347)
技术经济(19036)
图书(18558)
现代(18515)
实践(18139)
(18139)
共检索到60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泓澄   徐欣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社会融入问题,既有研究认为相对于留守儿童,随迁更能提升农民工子女的认知能力,但本文结论有所差异。本文基于社会融入视角,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研究了随迁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年龄较低时随迁,其认知能力会提升,但随着随迁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反而降低,甚至会表现为不如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学校质量的机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随迁二代”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了影响机制在子女性别、家庭收入和随迁模式上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有利于改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起艳  王宇婷  何志鹏  
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构建"随迁-环境质量-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与2014—2015学年两期追踪数据,采用教育增值模型实证分析随迁对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迁显著促进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的提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这一结论。随迁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内子女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利用条件分位数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农民工子女自身认知能力的不断增强,随迁的认知能力提升效应愈加明显,但这一提升效应对高分位点的农民工子女促进作用有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候玉娜  张鼎权  范栖银  
本研究基于代际传递及社会融入的视角,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借助最小二乘回归、有序罗杰斯特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问题。研究发现,在城市出生并长大的随迁子女二代的教育期望及教育代际关系与城市子代已基本无异;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随迁子女一代对较低学历的教育期望高于城市初中生,对较高学历的教育期望低于城市初中生;随迁子女一代的教育期望与父母教育水平的代际相关性(继承性)低于城市子代,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父辈的教育获得对于随迁子女低学历期望的抑制作用和高学历期望的激励作用均低于城市样本;不同于城市父母主要将自身教育背景的"优势"传递给子女,农民工父母更多地将家庭背景的"劣势"传递给了随迁子女。本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家庭面临"贫困陷阱"的新的表现形式,为未来我国教育扶贫工作重点转移提供了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戎庭伟  
目前,我国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教育机会的初步获得并不等于教育公平的完全实现。事实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心理与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从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原因在于随迁子女的社会阶层制约其身体的投资方式;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城市文化霸权形成了群体阻隔效应;差别明显的社会二元结构对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动下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配套制度;倡导城乡文化平等观念,共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文化;借助教育逐步扩展随迁子女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文涛  孟霖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对迁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论文将非认知能力划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非认知能力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情感联结即地方依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路径,进而探究非认知能力、地方依恋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非认知能力中的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3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在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论文丰富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范畴,可为促进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霞  申屠珊  
本文通过对225位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采用个体访谈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的调研形式,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程度,得出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认知度,期望认知度和收益认知度都非常高。其次,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认知度对行为选择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认知度与对其子女学校教育的资金投入行为、对子女教育的辅导时间投入行为、对学校老师的交流子女学习情况的行为均呈正相关。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霞  丁浩  
本文采用CHIP2002、2007、2008和2013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建立了OLG模型,从预防性储蓄动机与持久性收入两个渠道,验证了子女随迁政策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缓解了样本选择偏误问题。研究发现:第一,与子女未随迁农民工家庭相比,子女随迁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率高约12%~13%、总消费高约16%~17%、劳均消费高约12%~20%、回寄款占收入比重低约5%~6%。第二,相比子女未随迁农民工家庭,子女随迁政策越宽松,子女随迁农民工家庭的消费率和消费水平越高。第三,采用LOGIt模型分析发现,配偶随迁、户主工作年限越长,农民工子女随迁概率越大,但一线城市的农民工子女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穆建亚  
农民工返乡子女面临着一个新的社会融入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社会资本的融入、文化和心理的融入、学校教育的融入。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将影响着我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和城镇化的进程。因此,需要建构一条有效的路径,通过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平衡城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建立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支持网络;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多元文化社会等措施,提高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程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波  刘景芝  
选取积极心理学视角,以农民工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会支持、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相关。(2)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生活满意度中起中介作用,即社会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生活满意度影响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二是通过自我认知间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但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是主要路径,通过结果分析从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小君  孟娜  
中国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利用对大连市1 011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比较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发现,两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整体偏低,他们的社会融入过程呈现出一定的代际差异。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经济融入为重点,而由于自身定位问题,经济融入未必能带动其他层面的融入;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和心理层面的融入程度要好于第一代农民工,然而相当比例的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身份认同模糊、未来发展不明的边缘化倾向。针对这些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向上流动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雅婷  
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他们受到教育水平偏低和资本积累不足等诸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在城市中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人身保险、医疗保障问题、子女入学、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些都对他们的城市融入带来了困难和阻碍,本文试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尚紫薇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步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隐患。为解决此问题,中央提出"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方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凤  魏后凯  
农民工永久迁移决策更多地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方言作为地域文化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本文以落户意愿作为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以定居意愿作为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的指标,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无论对农民工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还是对农民工事实性永久迁移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方言距离通过阻碍农民工在流入地区的经济整合、社会参与、文化适应、身份认同4个层面的社会融入,降低其永久迁移意愿。异质性检验表明,随着学历增加,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负向作用逐渐减弱;方言距离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方言距离主要影响跨省流动农民工的永久迁移意愿。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推动就近就地城镇化可以避免方言距离在农民工永久迁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融入问题。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文全  许晨莺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推行教育券制度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加快教育券制度的试点及实施进程,已成为缓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改革教育经费拨款模式,加强对教育券接收学校的资质审核和管理,以日渐完善的教育券制度来推进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