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0)
- 2023(18563)
- 2022(15925)
- 2021(14890)
- 2020(12614)
- 2019(28415)
- 2018(28273)
- 2017(54857)
- 2016(30016)
- 2015(33651)
- 2014(33277)
- 2013(32735)
- 2012(30041)
- 2011(26991)
- 2010(27388)
- 2009(25991)
- 2008(25761)
- 2007(23163)
- 2006(20945)
- 2005(19194)
- 学科
- 济(120573)
- 经济(120395)
- 业(107748)
- 管理(103309)
- 企(95798)
- 企业(95798)
- 方法(50725)
- 数学(40367)
- 数学方法(39829)
- 财(39454)
- 农(38002)
- 业经(35970)
- 中国(31496)
- 制(29568)
- 务(26767)
- 财务(26684)
- 财务管理(26643)
- 农业(25794)
- 企业财务(25259)
- 理论(23064)
- 地方(23029)
- 技术(22686)
- 策(22085)
- 学(21926)
- 贸(21579)
- 贸易(21566)
- 和(21546)
- 易(20951)
- 划(20574)
- 体(20467)
- 机构
- 学院(427022)
- 大学(423230)
- 济(173128)
- 管理(171057)
- 经济(169258)
- 理学(145961)
- 理学院(144435)
- 管理学(142176)
- 管理学院(141365)
- 研究(139032)
- 中国(109025)
- 京(90181)
- 财(86520)
- 科学(81801)
- 所(68963)
- 财经(67078)
- 农(66992)
- 江(66837)
- 中心(63973)
- 研究所(61534)
- 经(60667)
- 业大(59539)
- 北京(57105)
- 范(54475)
- 师范(54052)
- 州(53305)
- 农业(51932)
- 经济学(50711)
- 院(50397)
- 财经大学(49328)
- 基金
- 项目(275462)
- 科学(217992)
- 研究(208416)
- 基金(199239)
- 家(170801)
- 国家(169218)
- 科学基金(147135)
- 社会(131203)
- 社会科(124234)
- 社会科学(124205)
- 省(107948)
- 基金项目(104432)
- 教育(95741)
- 自然(93866)
- 自然科(91650)
- 自然科学(91631)
- 自然科学基金(89997)
- 划(89440)
- 编号(86990)
- 资助(82084)
- 成果(71846)
- 部(61022)
- 重点(60898)
- 课题(59655)
- 创(58837)
- 发(58602)
- 创新(54296)
- 制(54237)
- 项目编号(53980)
- 国家社会(53057)
- 期刊
- 济(203236)
- 经济(203236)
- 研究(132238)
- 中国(85783)
- 财(70050)
- 管理(68921)
- 农(63113)
- 学报(59359)
- 科学(56888)
- 教育(50103)
- 大学(46423)
- 学学(43404)
- 融(43096)
- 金融(43096)
- 农业(42999)
- 技术(38897)
- 业经(35143)
- 财经(33402)
- 经济研究(31157)
- 经(28598)
- 问题(25813)
- 业(23968)
- 技术经济(22156)
- 图书(21865)
- 现代(21044)
- 理论(20752)
- 贸(20021)
- 财会(19479)
- 商业(19276)
- 科技(19267)
共检索到654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皓云 陈旭
本文考虑随机需求的情况,在排污许可约束条件下,运用报童模型研究排污制造企业的生产与定价策略,得到制造企业的最优生产量和最优定价存在并且唯一,最大期望利润是排污权单位价格的减函数。在不同的需求价格敏感度和排污限额取值范围段,需求价格敏感度对制造企业最优生产量、最优定价和最大期望利润的影响不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皓云 李新
在考虑排污权交易的情况下,研究了具有价格依赖需求特征的排污制造商如何进行单周期生产和定价联合决策的问题。研究表明: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和最优定价存在且唯一;制造商的最大期望利润既是排污权交易一级市场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减函数,也是二级市场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减函数(当最优生产量大于排污上限时)或增函数(当最优生产量小于排污上限时);与不考虑排污权交易的情况相比,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的存在可以促进制造商进行减排投资、提高排污生产效率;由制造商决策对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反应函数可知,排污权交易中的各种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都会对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马常松 罗振宇
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在碳限额政策、碳限额与交易政策、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加绿色技术投入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策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在碳限额政策下,企业的最优生产量和期望利润均不会大于在无限额下的最优生产量和期望利润。(2)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的最优生产量低于无限额下的最优生产量,高于碳限额下的最优生产量。此时,企业的最优生产量主要取决于限额时的产品边际利润大小,企业的期望利润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初始碳配额量;(3)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进行绿色技术投入后的最优生产量低于无限额下的最优生产量,此时,企业最优生产量主要取决于限额时的产品边际利润大小;(4)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适当的绿色技术投入...
关键词:
碳交易 绿色技术投入 生产策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铮 陈旭
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阶段供应链为对象,研究了随机需求下考虑制造商产能约束且制造商占主导地位时,制造商的定价策略和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以及产能约束和市场需求波动分别对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决策模型,并求得了其最优解。得到当制造商最大产能达到临界产能时,产能约束对制造商、零售商以及整个供应链都不产生影响;当制造商最大产能小于临界产能时,制造商会提高批发价,零售商会降低订货量,制造商利润、零售商期望利润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期望利润都减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涛 陶明 孟祥倩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速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融资问题,在碳交易背景下构建考虑资金约束的制造商融资决策模型,对无融资决策、碳额度质押贷款、零售商分担碳减排投入以及混合融资四类模式的绩效进行比较,并结合算例对消费者低碳敏感系数、碳交易价格和自有资金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无融资策略,制造商采取零售商分担或银行贷款融资策略能有效改善供应链绩效;制造商最优融资策略选择受碳额度及自有资金双重因素影响;零售商参与碳减排投入分担不仅能够提高盈利水平,还可以增强其应对碳交易市场风险的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伟达 毕兴明
以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碳税政策下资金存在约束的生产决策问题。首先建立了碳税政策下初始资金存在约束的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然后考虑初始资金不足进行融资情形下的生产决策,求解并对比两种情形下新品、再制造品、期望利润和碳排放量的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再制造率、消费者偏好和单位碳排放税额对最优产量、期望利润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考虑资金因素时,不同情形下回收量是否足够的回收率临界值不同,资金约束下,回收率越高越好;随着消费者偏好的提高,制造商生产的再制造品产量增加,新品的产量减少
关键词:
碳税 资金约束 再制造 生产决策 融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颖 刘芳
基于制造商损失规避决策行为,研究碳限额与交易环境策略和不确定需求下的生产和减排决策问题。分别分析了风险中性和损失规避下,碳政策下考虑减排行为、碳政策下不考虑减排行为、不考虑碳政策且无减排行为三种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并分析了损失规避行为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碳减排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提高产量和收益的有效途径,而在损失规避下,制造商的减排决策与决策行为无关,而只与环境策略和自身减排成本有关;对于最优生产量,在一定条件下,损失规避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低于风险中性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而且随着损失规避系数的增加,损失规避制造商会逐步减少生产量,期望效用下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伟达 史文瑾
本文研究资金约束下制造/再制造企业考虑碳配额质押融资的生产减排决策问题,构建了资金约束时不融资和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两种利润模型,通过算例分析自有资金及减排效用参数对产量、碳排放量和总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碳配额质押融资能提高产量增加利润,但也可能导致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企业减排能力与减排效用积累量正相关,资金不足时不融资减排效用积累值较小,选择融资可以为企业未来生产减排实现共赢奠定基础。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伟达 史郁洁
分析碳交易政策下企业考虑进行渠道拓展时制造/再制造生产的决策问题。分别建立了传统渠道模型及2种不同的渠道拓展模型,分析消费者偏好及碳政策对企业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及不同渠道拓展策略下的最优生产决策。研究发现,只有适当的碳价格才能促进再制造的生产;在消费者线上购买偏好较高时,线上销售再制造产品线下销售新产品可以同时达到企业利润及环境成本最优,实现企业与环境的双赢。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沈建男 邵晓峰
面向资金约束制造商,为寻求销售努力对供应链运营策略与付款选择的影响,构建不同付款方式下的供应链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销售努力提高零售价,增加销售量,同时提升供应链双方的最优利润。并且,零售商执行销售努力并不影响制造商的运营决策,但制造商执行销售努力提高批发价折扣或利率。而对于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付款选择,在无销售努力下,随着产品批发价的上升,资金约束制造商付款选择会从延期付款转向提前付款,而零售商执行销售努力不影响制造商的付款选择,但是制造商销售努力下其付款选择更会受到销售努力对需求的影响程度,执行销售努力的成本系数等综合影响。
关键词:
销售努力 资金约束 付款方式 运营策略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杜学美 唐星 解正品
考虑到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差异,引入广告绩效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构建了再制造产品一阶段静态和两阶段定价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和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消费者偏好下企业再制造产品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对制造商的价格决定和利润有不同的影响,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变小,消费者越理性,再制造生产愈加谨慎,制造商会提高新产品价格获得利润;在没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最优决策价格恒定,不受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影响;在有产量约束的情况下,再制造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质量期望系数的减小而减小。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陈伟达 钱婷婷
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研究碳期货对风险规避型工程机械再制造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分别构建无碳期货情形和考虑碳期货情形下风险规避型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决策模型;利用Kuhn-Tucker条件对模型求解,比较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解;通过算例分析碳期货和风险规避系数对产量、企业效用、消费者剩余和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企业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情形下,引入碳期货总是会增加新品产量和总产量,而再制品产量,在完全再制造策略下随之增加,部分再制造策略下随之减少。此外,企业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考虑碳期货情形下的企业效用、消费者剩余和碳排放总量均高于不考虑碳期货情形。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细玉 覃艳华 余小艳
考虑由单个零售商和单个受资金约束的制造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该文研究了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和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下最优定价及碳减排决策的影响,并给出了制造商在不同初始资金水平下的融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决策下,双渠道供应链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要小于没有资金约束时的最优碳减排率和利润;分散式决策下,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时,制造商的最优线上销售价格、最优批发价格以及零售商的最优线下销售价格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制造商的最优碳减排率随批发价格折扣率的增大而减少;无论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如何变化,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制造商有利;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小时,采用提前支付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而当批发价格折扣率或银行贷款利率较大时,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策略对零售商有利。
关键词:
双渠道供应链 资金约束 碳减排 融资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虹 潘亚宏
本文在随机需求下考虑质量改进情形下,研究制造商主导和传统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策略。基于博弈理论,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运用两阶段优化法,分析了分散决策下两渠道需求和定价的最优决策,探讨质量改进对企业市场占有率、最优决策和效益的影响。研究表明:质量改进会影响企业最优定价策略,制造商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得更高的效益,会主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但过高的产品质量水平对零售商是不利的;在制造商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前,零售商不会主动提升零售渠道质量检验水平。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申成然 刘名武 熊中楷
研究了在专利完善市场受专利保护的原制造商面对再制造商竞争所采取得两种策略:无许可再制造与许可再制造。在再制造成本差异及消费者异质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无回收数量限制的单周期模型和受回收数量限制的两周期模型,利用博弈理论求解原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竞争情况下的最优决策。通过比较分析和数值仿真,讨论了不同参数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定价策略及双方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结论。结果表明,原制造商倾向于采用许可再制造策略,这是在于原制造商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许可费来分享再制造所带来的收益;而对再制造商而言,只有许可再制造所带来的节省成本足够高时,才有意愿接受原制造商的专利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专利许可 再制造 竞争策略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