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41)
2023(13978)
2022(11587)
2021(10570)
2020(8792)
2019(19994)
2018(20087)
2017(38922)
2016(21106)
2015(23890)
2014(24114)
2013(23775)
2012(21677)
2011(19637)
2010(19491)
2009(17991)
2008(17109)
2007(15170)
2006(13557)
2005(12136)
作者
(61795)
(51251)
(50918)
(48619)
(32724)
(24402)
(23080)
(20260)
(19618)
(18196)
(17474)
(17329)
(16310)
(16271)
(15896)
(15698)
(15297)
(14898)
(14611)
(14594)
(12783)
(12667)
(12354)
(11680)
(11661)
(11429)
(11290)
(11033)
(10345)
(9925)
学科
(105345)
经济(105242)
管理(59676)
(54607)
(45108)
企业(45108)
方法(41010)
数学(35603)
数学方法(35264)
中国(25844)
地方(24100)
(23799)
业经(21835)
(21164)
(19782)
农业(15948)
(15439)
理论(14722)
(14593)
地方经济(14527)
(14235)
贸易(14226)
环境(14108)
(13696)
(13350)
金融(13349)
(13043)
银行(13000)
技术(12478)
(12448)
机构
大学(306451)
学院(304098)
(129621)
经济(126932)
管理(120077)
研究(105162)
理学(104064)
理学院(102928)
管理学(101083)
管理学院(100548)
中国(77222)
(65201)
科学(64496)
(55749)
(52746)
研究所(48092)
(47144)
中心(46267)
财经(45138)
业大(44529)
(43850)
北京(41372)
(40989)
(39956)
经济学(39889)
师范(39615)
(37926)
农业(36736)
经济学院(35585)
(35454)
基金
项目(207064)
科学(162749)
研究(151439)
基金(150534)
(130736)
国家(129666)
科学基金(111489)
社会(96415)
社会科(91361)
社会科学(91336)
(80208)
基金项目(79832)
自然(71757)
自然科(70068)
自然科学(70055)
自然科学基金(68786)
教育(68501)
(66987)
资助(62069)
编号(61320)
成果(49605)
重点(46011)
(45239)
(44619)
(42224)
课题(42054)
国家社会(39736)
创新(39444)
科研(39127)
教育部(38982)
期刊
(146902)
经济(146902)
研究(93643)
中国(56441)
学报(47704)
管理(45501)
科学(44113)
(43532)
(40837)
大学(36193)
学学(34075)
教育(31165)
农业(30171)
技术(26812)
(25820)
金融(25820)
经济研究(24392)
财经(22692)
业经(22205)
(19460)
问题(19054)
技术经济(16283)
图书(16110)
理论(15538)
(15015)
现代(14330)
科技(14081)
实践(13999)
(13999)
商业(13378)
共检索到449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本文运用随机波动模型分析1980年1季度~2008年4季度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特征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趋向平稳化的分水岭。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增强了实体经济抗冲击的能力,推动了经济波动趋向平稳化转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准确划分不同区间分析经济周期问题提供了经验依据,同时对新形势下运用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川  满向昱  
自2008年以来,经济周期平稳化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从经济服务化和产业关联的视角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具体而言,本文在工业和服务业两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中间产品使用的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的引入使得模型产生了冲击放大机制,而放大机制的大小取决于两部门中间产品投入比例。研究表明,由于工业部门使用更大比例的中间产品,其冲击放大机制更大;而随着经济的服务化,工业部门增加值占比下降则降低了经济整体的冲击放大机制,从而产生了经济波动趋稳的现象。通过两部门中间产品比重的数值模拟,本文证实了冲击放大机制的存在;进而对1995—2007年和2008—2018年之间的模型参数进行校准,并对两个阶段的模型所产生的经济波动性进行分析对比,结论显示,2008年之后服务业对工业的替代导致了更低的经济波动性和更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辛树人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同时“平稳”特征鲜明,经济增长波动趋缓现象显著。从与全国经济的关系来看,山东省经济增速与全国经济增速同频变化,但经济波动整体强于全国水平;充当全国经济的“风向标”,与全国经济增长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具备“挑大梁”优势,有效带动全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稳大盘”作用,经济增长趋稳化特征强于全国水平。进一步从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视角拆解山东省经济波动来源,结果发现第二产业波动是近年来山东省经济波动的最大贡献因素。从经济周期视角来看,投资既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也是山东省经济波动的最大贡献因素。建议山东省充分发挥领先带动、预警引领及辐射影响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山东担当;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优势,结合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与发展态势,力求在经济扩张期牵头引领,在经济收缩期率先反弹;驱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向发力,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李楠  刘汉  
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减缓,我国经济波动也呈现出稳定性趋势。文章通过建立具有货币政策干预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成分分解,并将实际产出波动的来源归结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的作用。通过这些经济冲击方差序列的度量,又对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冲击方差序列的回归检验,发现我国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强度的逐渐平稳是经济周期波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波动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仍然需要坚持需求管理的政策导向,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开忠  欧阳一漪  王宇光  
通过研究197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水平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省域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平滑化、微波化特征,1995年后协动性水平明显增强,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即"4D")对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在"4D"影响中,地理毗邻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反映出我国相邻各省域间分割严重,行政和贸易壁垒问题较强;人均GDP差距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反映出我国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水平整体虽然提高,但人均收入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善。在分区域"4D"影响分析中发现,东部地区受外商直接投资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人均GDP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地理毗邻变量在东、中、西部三地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三地内部省域分割仍然比较严重,区域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张晓晶  张平  
本文主要探讨未来5—8年的中期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有可能出现的两个新特点:一是在波动的位势上,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9%左右;二是在波动的幅度上,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滑化,使经济波动保持在8%—10%的适度增长区间内。这两个特点之所以说是“有可能”,一方面因为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因为未来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综合借鉴熊彼特周期理论和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有关分析思路,着重阐明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冲击因素的特点(类型特点、形成特点和作用特点),将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统一起来进行分析。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敏锋  张宗德  
伴随着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受到世界经济周期的共同影响,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现象日趋明显。利用海峡两岸1981—2012年GDP和进出口贸易数据,基于锁模理论对大陆和台湾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符合锁模机制,两岸贸易是两岸经济周期波动同步化的重要传导机制之一。进而对未来的两岸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玉春  王雅婷  万里虹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倪克湖  
甘肃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倪克湖一、甘肃经济的总体波动与全国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甘肃国民收入增长率(GSNIRT)(以1952年为100)和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率(NIRT)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二者做图(如图1)。图1反映出,不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波动周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述云  
调和分析在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应用陈述云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研究,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即使已有的定量研究中也多是采用时域分析方法获得的。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即频率域角度)采用时间序列的调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波动的机制及运行规律。一、经济序列的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颖  唐晓彬  武一  
文章对我国1952~2009年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发现二机制状态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于刻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比较适合,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改革开放前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平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华冬芳  洪敏  
文章利用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了加速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宏观调控时间、力度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呈平稳且收敛的阶梯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连平  吴金友  
本文首先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概况及不同学者的经济周期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不同滤波方法,对1978~2009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划分,并对产生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文洁   陈磊   徐聿枫  
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实际GDP增长率视为经济周期波动,基于时变相关系数测算我国2005—2023年31个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分析其时变特征,借助时变一致度指数和FMM聚类,从周期阶段视角深入探究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变动原因,并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因素对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样本期内,我国省级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变化。其中,2011年2季度至2019年4季度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经历了初期缓慢、中期加速、后期稳定的阶段性下滑;2020年后,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快速提升,并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稳定。在多个时间段,存在与其他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有较大差异的关键省份。产业结构异质性可能是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第二,在同步性下降阶段,各省份周期阶段的时间错位程度有所增加,但形态特征差异才是下滑的主要因素。以各省份平均周期阶段形态特征为依据,通过聚类分析,除湖北因新冠疫情影响被单独划分为一类外,剩余省份被划分为短周期低波动和长周期高波动两类。前者所含省份普遍有相对更强的经济韧性或更多元的产业布局,后者所含省份通常受全球经济发展态势影响较大或产业结构布局相对单一。属于同一类别的省份并无显著的地域特征。第三,实证研究表明,地理距离的拉近并不能显著提升各省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放松地域限制后,属于同一周期阶段形态特征类别的省份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更高。经济规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相似度、物价水平差异、财政政策差异和对外贸易差异均会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性产生影响。但在同步性的上升、下降和稳定阶段,具有显著影响的宏观因素存在一定差别。经济规模以及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提升在任何阶段均会显著提高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基于此,应坚持推动各省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区域内周期差异化省份的协调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