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3)
2023(8643)
2022(7163)
2021(6886)
2020(5692)
2019(12749)
2018(12558)
2017(23695)
2016(13402)
2015(14642)
2014(14799)
2013(14576)
2012(13723)
2011(12354)
2010(12696)
2009(11793)
2008(11957)
2007(11279)
2006(9973)
2005(8828)
作者
(41019)
(34791)
(33982)
(32600)
(21442)
(17077)
(15311)
(13650)
(12997)
(12399)
(11929)
(11676)
(10935)
(10819)
(10806)
(10576)
(10307)
(9889)
(9857)
(9795)
(8737)
(8704)
(8482)
(8045)
(7907)
(7881)
(7678)
(7556)
(7246)
(7140)
学科
(56794)
经济(56728)
(48981)
(42935)
农业(32728)
管理(29387)
方法(22140)
(21724)
企业(21724)
数学(19674)
数学方法(19242)
业经(18046)
中国(13532)
(13316)
农业经济(12373)
(12369)
(12194)
地方(11699)
(10805)
(9493)
(9485)
农村(9464)
发展(9044)
(9032)
(8773)
(8656)
银行(8640)
收入(8613)
及其(8285)
(8231)
机构
学院(193849)
大学(188610)
(75755)
经济(74027)
管理(71632)
研究(68111)
理学(61776)
理学院(61108)
(59853)
管理学(59649)
管理学院(59320)
中国(53390)
科学(45505)
农业(45420)
(40766)
业大(40608)
(36387)
研究所(33126)
中心(32898)
(32788)
(30668)
农业大学(28166)
(26109)
财经(25573)
(25468)
北京(25324)
师范(25190)
(24140)
(24088)
(23226)
基金
项目(130748)
科学(101089)
研究(93208)
基金(92903)
(83126)
国家(82297)
科学基金(68789)
社会(58009)
社会科(54405)
社会科学(54385)
(53871)
基金项目(48970)
自然(44887)
自然科(43846)
自然科学(43833)
(43540)
自然科学基金(43005)
教育(40968)
资助(38558)
编号(38408)
(33118)
成果(30242)
重点(29350)
(28734)
(28093)
课题(26290)
(25963)
科研(25258)
计划(25004)
(24819)
期刊
(92935)
经济(92935)
(65135)
研究(51320)
农业(44145)
中国(42571)
学报(38600)
科学(34194)
大学(30055)
学学(28940)
(24408)
业经(23015)
管理(21053)
(20275)
(19718)
金融(19718)
教育(18894)
技术(16823)
农业经济(14604)
农村(14170)
(14170)
(14169)
问题(13481)
业大(12812)
财经(11908)
经济研究(11394)
统计(10673)
农业大学(10587)
世界(10482)
资源(10468)
共检索到29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枫  王占岐  张红伟  柴季  
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是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布局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解决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转型、优化利用,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对小规模已知样本的学习实现大规模未知数据的高精度分类与评价,从方法可行性、数模结合、优化策略和预测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湖北省房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的适宜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房县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受其可通达能力、海拔高度、地块面积及当地农业生产活跃程度的影响较大,也与农民生活、收入水平紧密相关;(2)训练模型的性能受特征(评价因子)规模变化的影响较小,其中,16维特征集合模型的测试精度可达83.54%;(3)不同训练模型的预测结果均反映出房县的非适宜型居民点规模较大,该算法的鲁棒性强,评价结果稳定可靠。研究表明,机器学习方法能较好地支撑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能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和基层治理提供数据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保根  赵建强  薛继斌  顾慧娜  方爱军  董传德  
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华  胡远满  黄培泉  刘淼  任东风  
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资源枯竭后有很多的"后遗症",如沉陷、坍塌等地质灾害频现。综合考虑阜新市当前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稳定等因素去确定城市的扩展及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尤为重要。本文以阜新资源型城市为例,基于最小阻力模型对其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为其转型发展在用地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支持。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分析,从交通设施、矿产资源、地形地貌、土壤土质、灾害防治、土地利用类型及水体6个方面对阜新市城市与农村居民点发展建立阻力面,通过栅格计算得出阜新城市及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综合阻力面。利用ArcGIS提取阜新市584个农村居民点的阻力值,对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亮  吴炳方  张磊  
与我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呈团簇状分布不同,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分布散乱,呈现出"满天星"状的分布格局。以渝北、万州和秭归移民区作为三峡典型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了农村居民点。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规律特征和制约农村居民点分布的要素如海拔、坡度、坡向、道路、水源等进行了分析;借鉴农用地评价方法,利用评价中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生成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图。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农村居民点受到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影响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三峡典型区农村居民点格局及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农村居民点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双文元  郝晋珉  余述琼  洪舒蔓  朱传民  黄晓英  张玲娥  周宁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博  刘友兆  夏敏  张俊凤  张智超  邹伟  
对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不仅能丰富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的理论体系,也有利于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整理工作。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综合考虑其社会经济和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条件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靶模型研究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分类调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宜兴市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等级总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中、北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整体高于南部丘陵山区的分布特征。针对不同适宜等级提出的分类调控对策可以为当地农村土地整治、村庄规划等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立文  段永红  李丽丽  徐立帅  张颖  聂文玉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率。[方法]运用Voronoi 、GIS核密度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山西省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且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海拔、坡度、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坡度、低海拔的区域。在区位因素上随县城、公路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程度呈反比下降趋势。此外山西省农村点适宜性分布以较适宜居住为主,其中适宜性居住所占比例达到32.08%。[结论]山西省居民点分别同时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其中地形影响较大,且整体适宜居住,本研究可为优化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提高积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学龙  叶秀英  赵小敏  
为探讨江西省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对布局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出布局优化对策,通过选取空间合理、结构合理、生产保障、生活便捷以及生态安全五类因素的13个因子构建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技术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量化分析以及多因素综合评价,将鄱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划分为适宜性好、适宜性较好、适宜性中等、适宜性较差和适宜性差5个等级,比例分别为22.22%、31.94%、28.25%、15.97%和1.62%。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各适宜性等级分布情况,区域内32个行政单位的总体适宜性较好,其中适宜性较好以上的乡镇中上游城乡、谢家滩镇、柘港乡、鄱阳镇、乐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展春  危小建  赵英慧  陈竹安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洪步庭  任平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新建或重建过程从空间上来看是其与内部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竞争控制与覆盖的过程。在我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却不降反升,其空间布局与扩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反馈还考虑不足。借鉴景观生态格局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都江堰市为例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研究区各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生态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而较不适宜与不适宜区域则扩张明显,"一减一增"的鲜明对比表明人类活动对当地景观生态格局的干扰在明显增强;(2)不同时间段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生态不适宜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面积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而中等适宜及以上等级区域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面积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3)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分别有559.39和781.11 hm~2的农村居民点生态适宜性等级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加强当地重要生态景观单元的保护,协调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制定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孟霖  郭杰  欧名豪  
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分析是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制定差别化分区管制措施的基础。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不仅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和农户意愿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政府意愿和农户意愿五方面的12个指标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整理适宜性与整理潜力的空间叠置分析,划定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并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理适宜性和整理潜力的区域分异,徐州市可划分为优先整理区、优化调整区、滚动发展区和控制改造区四类区域,从整理优先次序、空间形态调整、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什豪  李全  邓少华  刘世伟  
[目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对耕地保护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GIS手段准确提取研究区村庄实际占地,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以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手段对屯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估,按照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由低到高的顺序决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区域。[结果]研究表明:(1)位于生态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域的村庄面积分别为0.04hm2、2.41hm2、42.10hm2、835.93hm2和2 990.21hm2。(2)位于禁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什豪  李全  邓少华  刘世伟  
[目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对耕地保护及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借助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GIS手段准确提取研究区村庄实际占地,以生态敏感性分析为基础,以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手段对屯昌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评估,按照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由低到高的顺序决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的区域。[结果]研究表明:(1)位于生态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域的村庄面积分别为0.04hm~2、2.41hm~2、42.10hm~2、835.93hm~2和2 990.21hm~2。(2)位于禁建区、限建区、次级宜建区和优先建设区的现状村庄面积分别为46.42hm~2、501.91hm~2、2 423.23hm~2和864.76hm~2。(3)全县农村居民点理论优化面积为547.76hm~2。其中,优化区域主要集中于中部"类盆地"区域,优化区域面积位居前三位的镇分别为乌坡镇、南坤镇及屯城镇,优化面积分别为108.49hm~2、107.07hm~2和103.30hm~2,面积最小的为枫木镇,仅为34.96hm~2。[结论]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可知,针对不同生态敏感性和不同用地适宜性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谷晓坤  庞林芳  张正峰  
研究目的:探求镇域小尺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评价方法,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研究方法:GIS方法,综合指标法,空间可达度评价法。研究结果:以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为例,评价不同农村居民点的公共设施优劣条件,并据此研究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适宜性等级和适宜类型:(1)青村镇农村居民点的教育、医疗及交通等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差异,可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分析的依据。(2)最适合集中扩建整治模式的农村居民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青村镇南部南张村为中心区域和东部北港村附近区域,共计7个村166.80 hm2,占全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29.59%;(3)适合拆除归并整治模式的农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亚亚   姜广辉   周涛   吴思多   靳雯喧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系、促进两者适配发展,对重塑乡村空间、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在解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的基础条件、动力机制、互动过程及互动特征,尝试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框架,进而探讨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的应用方向。研究认为:(1)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农村居民点系统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而引发的“要素-结构-功能”适调过程,具有阶段性、自适应性及驱动性等特征。(2)受区域经济发展速率、转型程度及社会结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可能存在时空尺度上的不对应,呈现错位、竞争、协同等互动类型。(3)可通过“以功能引导用地结构调整”的思路开展乡村空间重构、重视村庄功能到物质空间的投射、创新混合性村庄规划及完善相关制度配套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协调适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