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1)
2023(5296)
2022(4248)
2021(3952)
2020(2934)
2019(6773)
2018(6578)
2017(12171)
2016(6871)
2015(7683)
2014(7663)
2013(7665)
2012(7189)
2011(6471)
2010(6756)
2009(6417)
2008(6252)
2007(5642)
2006(5411)
2005(5017)
作者
(19444)
(16225)
(16121)
(15623)
(10951)
(7915)
(7407)
(6457)
(6185)
(5932)
(5758)
(5580)
(5249)
(5236)
(5115)
(5009)
(4993)
(4744)
(4738)
(4702)
(4100)
(4010)
(3903)
(3769)
(3760)
(3694)
(3682)
(3630)
(3301)
(3271)
学科
(30535)
经济(30498)
管理(17550)
(15011)
中国(12911)
地方(12128)
(10501)
企业(10501)
(10047)
方法(7952)
城市(6981)
数学(6865)
农业(6803)
业经(6762)
数学方法(6754)
(6652)
环境(5448)
(5405)
(5396)
城市经济(5030)
(4984)
地方经济(4908)
(4686)
银行(4686)
(4531)
理论(4298)
(4212)
金融(4210)
教育(4193)
(4029)
机构
学院(95926)
大学(94621)
(36351)
经济(35160)
研究(34558)
管理(34505)
理学(28440)
理学院(28007)
管理学(27503)
管理学院(27299)
中国(26597)
(21701)
科学(20825)
(18153)
(17521)
中心(17329)
(16772)
(16362)
(15558)
师范(15457)
研究所(14524)
(14149)
北京(13877)
财经(13708)
(13148)
(12699)
业大(12645)
师范大学(12414)
(12216)
(11276)
基金
项目(62381)
科学(49391)
研究(47477)
基金(43822)
(37261)
国家(36870)
科学基金(32133)
社会(30608)
社会科(28880)
社会科学(28872)
(24630)
基金项目(23389)
教育(21908)
(21257)
编号(19833)
自然(19813)
自然科(19338)
自然科学(19334)
自然科学基金(18924)
资助(17072)
成果(16579)
课题(15129)
(14751)
重点(14037)
(13175)
(12658)
(12496)
发展(12224)
规划(12092)
国家社会(12086)
期刊
(48241)
经济(48241)
研究(33833)
中国(22814)
教育(14114)
(13968)
(13201)
科学(12830)
学报(12467)
管理(12207)
(11696)
金融(11696)
大学(9660)
学学(8820)
农业(8805)
问题(8317)
业经(8304)
技术(8221)
城市(7904)
(7357)
财经(6515)
经济研究(6311)
资源(5670)
(5641)
图书(5634)
现代(5342)
(4622)
发展(4593)
(4593)
书馆(4592)
共检索到158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念  
随州毗邻省会武汉,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枢纽、优美的生态环境、配套的产业结构,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的节点城市。本文围绕如何借圈内优势、造对接之势,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空间,为随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生机与活力进行了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维  
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黄石市又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在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副中心黄石市为视角,通过对黄石市科技金融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城市圈基层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促进黄石市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对圈内城市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肖维  
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区,黄石市又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在武汉城市圈内产业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副中心黄石市为视角,通过对黄石市科技金融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城市圈基层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促进黄石市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同时对圈内城市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林  鲍宏礼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引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的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作用强度,并对城市圈内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认为黄冈应该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莉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制度变迁的进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发展模式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赋予武汉城市圈新的发展内涵。只有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探索一条既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才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后发优势,快速提升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中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浩  王秋彬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治理,进行合理产业空间布局,建立核心和支柱产业等途径,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演进,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剑锋  
建设“1+8”武汉城市圈最早由武汉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发起倡议,并得到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的积极响应。这一构想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呼应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2003正式将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湖北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湖北经济发展、推动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武汉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曹凝蓉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金融在城市圈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其次,在对当前金融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具备的基础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客观指出了金融在推进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就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城市圈建设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扬华  
本文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入手,阐述了农发行支持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信贷策略与具体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霞  
当前,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圈产业联动的模式。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具备了一定基础,且存在资金联结型、优势互补型、产业转移型、产业链延伸型和总部经济型产业联动模式。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等,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家俊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流通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9个市流通力进行实证比较,认为影响流通力的主要因素有规模因子、贸易因子及信息因子,并以因子分析结果为基础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武汉城市圈9个市流通力综合排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琳  黄柏石  吕方  郭炎  
该文构建测度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国际化多重要素出发,系统分析和比较武汉与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化发展的水平及优劣势,并提出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武汉国际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相对较低,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国际化水平都与三大城市存在全面差距,但武汉优质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武汉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培育城市魅力",多维度的整合城市自身特色,找准国际化发展的着力点、"四位一体"地推动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祖涛  周玉翠  梁滨  
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集聚扩散理论为基础,从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视角构建旅游流动力模型、旅游流强度模型和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模型。研究发现:①武汉城市圈内单向旅游流强度值存在较大的差距,双向旅游流强度值不等。②武汉是最大的集聚地和扩散地,黄冈是圈内重要的集聚地和扩散地。③通过旅游流集聚扩散指数构成的二维空间分析,武汉和黄冈属于高集聚高扩散类,鄂州和孝感属于低集聚高扩散类,黄石、仙桃、潜江和天门属于低集聚低扩散类,咸宁属于高集聚低扩散类。④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武汉—孝感、鄂州—黄冈是圈内实力最强劲的旅游流发展路径,也是未来旅游流空间结构重点要发展的两条路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谢崇礼  
武汉城市圈信用担保体系存在担保规模小、环境不佳、收费高等问题,应该采取加强法制与监管、营造宽松环境、拓宽融资渠道、组建担保龙头、建立补偿机制、推进银保合作等措施加以解决,政府应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