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7)
- 2023(11634)
- 2022(9990)
- 2021(9572)
- 2020(8239)
- 2019(19429)
- 2018(19039)
- 2017(36193)
- 2016(19620)
- 2015(22603)
- 2014(22339)
- 2013(22515)
- 2012(21310)
- 2011(19552)
- 2010(19235)
- 2009(17895)
- 2008(17757)
- 2007(15653)
- 2006(13706)
- 2005(12338)
- 学科
- 济(84477)
- 经济(84393)
- 管理(49081)
- 业(46794)
- 方法(39041)
- 企(35939)
- 企业(35939)
- 数学(33936)
- 数学方法(33660)
- 中国(23751)
- 农(23551)
- 财(19094)
- 学(18735)
- 贸(18632)
- 贸易(18623)
- 易(18102)
- 地方(17260)
- 业经(16630)
- 农业(15879)
- 制(14846)
- 和(12263)
- 环境(12234)
- 银(11974)
- 银行(11934)
- 理论(11868)
- 融(11746)
- 金融(11743)
- 行(11470)
- 务(10983)
- 财务(10962)
- 机构
- 大学(287861)
- 学院(284411)
- 济(119253)
- 经济(116857)
- 研究(105271)
- 管理(104508)
- 理学(89613)
- 理学院(88438)
- 管理学(86951)
- 管理学院(86410)
- 中国(80228)
- 科学(66219)
- 京(63043)
- 所(54737)
- 农(54037)
- 财(52459)
- 研究所(50114)
- 中心(47844)
- 业大(44279)
- 农业(43118)
- 江(42352)
- 财经(42078)
- 北京(40423)
- 范(39777)
- 师范(39295)
- 经(38323)
- 院(37773)
- 经济学(37465)
- 经济学院(33805)
- 州(33561)
- 基金
- 项目(190225)
- 科学(148524)
- 基金(139124)
- 研究(134802)
- 家(123918)
- 国家(122937)
- 科学基金(102899)
- 社会(85536)
- 社会科(80925)
- 社会科学(80901)
- 基金项目(74052)
- 省(72142)
- 自然(67709)
- 自然科(66067)
- 自然科学(66041)
- 自然科学基金(64898)
- 划(62435)
- 教育(61380)
- 资助(58066)
- 编号(52804)
- 重点(43637)
- 部(43098)
- 成果(42843)
- 发(42054)
- 创(38435)
- 科研(37309)
- 课题(37243)
- 教育部(36281)
- 创新(36105)
- 国家社会(35992)
- 期刊
- 济(130841)
- 经济(130841)
- 研究(83298)
- 中国(56859)
- 学报(49376)
- 农(48126)
- 科学(45719)
- 财(40152)
- 大学(36294)
- 管理(36113)
- 学学(33962)
- 农业(33080)
- 教育(27308)
- 融(24095)
- 金融(24095)
- 技术(22392)
- 经济研究(21658)
- 财经(20835)
- 业经(20187)
- 业(19422)
- 经(18103)
- 问题(18039)
- 贸(16293)
- 资源(14996)
- 世界(14691)
- 版(14459)
- 国际(14237)
- 图书(13527)
- 技术经济(13379)
- 统计(12243)
共检索到425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丽敏 吕兴洋 刘祥艳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目的地所接待的自助旅游者比例不断上升,其与传统的团队旅游者在众多方面存在差别。本文从旅游者感知形象的视角,以台湾省为例,分析了随团游旅游者和自助游旅游者游后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总体上二者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均呈长尾分布,但随团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比较集中,自助游旅游者的认知形象相对分散;随团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词语相对较少,自助游旅游者的情感形象更加丰富。通过感知形象词和游记内容分析发现,上述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者的体验范围和体验程度的不一致。基于此,提出了目的地要借助自身的核心资源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建设长尾尾部吸引物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引导"高峰体验"与"支撑...
关键词:
感知形象 随团游 自助游 长尾 旅游体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天 屈册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文明有序、社会民主、风光秀美、人文突出、轻松舒适;构成台湾旅游形象的重要属性包括居民素质、民风、街道、夜市等,而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台湾的人文,以及两岸的历史则构成台湾旅游的独特形象;大陆旅游者普遍认为赴台旅游是愉悦的,对台湾的情感形象包括感动、留恋、羡慕、震撼、难忘等。
关键词:
目的地形象 类属分析 多维话语分析 台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跃伟 陈航
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的日益增多,如何令赴台旅游者满意成为台湾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文章将"手段—目的"链模型引入旅游者满意因素的研究中,以辽宁访台旅游者为例,基于阶梯式访谈调查数据构建了辽宁赴台旅游者满意因素的判断矩阵和价值层次图,并聚类得出五大最具主导地位的"手段—目的"意义链。在此基础上,从价格策略、游览主题、产品设计和推广、旅游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了台湾在今后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易婷婷
网络游记在表达和反映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以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关于西藏的游记为研究资料,运用内容分析法对80篇游记样本进行质性分析,探讨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均以积极感知为主,但仍有提升空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文谨 宫辉力
了解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信息的需求,对于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自助旅游者的角度,以北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自助旅游者对北京有关信息的需求,探讨了游客社会特征、收入与其对目的地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特征和收入不同,自助旅游者对目的地信息的需求有显著差别。旅游目的地的自身特点也影响自助旅游者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
自助旅游者 信息需求 北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刘宏博 李想
在全球化和出境旅游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了解国家文化和文化差异对出境旅游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文章以日本和中国出境旅游市场为案例,定量研究客源国与目的地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文章数据来源于对日本和中国城市居民的一手数据,包括受访者的过往出境目的地选择和计划前往目的地选择情况。条件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日本居民在过往目的地和计划前往目的地的选择上都显著偏好总体与日本文化差异大的国家。具体而言,他们偏好在"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避免"维度差异较小,而在"集体主义""性别气质"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江川
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影响入粤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的具体构成,提取4个动机维度、5个目的地属性维度和3个资源维度,其中,"放松"、"社会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分别是入粤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目的地属性偏好和资源偏好。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分析,验证了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总结了放松型、家庭型、享乐型、文化型4类入粤旅游者细分市场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章海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旅游整体营销理念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
关键词:
旅游者 旅游地形象 可感知性 不可感知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纯阳 屈海林
文章构建了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关系的概念模型,以大陆居民赴香港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旅游动机、目的地形象与旅游者期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显著影响情感形象;(2)旅游动机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认知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3)目的地的认知形象直接正向影响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和旅游者期望,并通过目的地的情感形象对旅游者期望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
旅游动机 认知形象 情感形象 旅游者期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捷蕴
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博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对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海军 吕兴洋
本文以歌曲《成都》为例,基于感官营销理论,利用实验研究法,分析目的地歌曲对旅游者感知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探讨目的地营销中声音工具的作用与价值。研究发现:目的地歌曲显著地影响了旅游者对歌曲传递的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水平,且旅游者对其中情感形象的评价高于认知形象;到访经验不同的旅游者对歌曲中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差别不显著;目的地歌曲的主效应受到旅游者感知歌曲-目的地一致性的正向调节;受制于声音记忆的遗忘规律,目的地歌曲的影响效果随时间不断衰减,由即时听觉体验下的激活状态变为惰性状态,但通过短暂的歌曲复听可以得到有效地唤醒,其中对情感形象的唤醒效果优于认知形象。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为目的地声音品牌化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姚艳虹 罗焱
本文借鉴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构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选择的TPB模型,并对各层次构成要素的作用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模型研究揭示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心理及行为特征。本文认为,意向、情境、旅游群体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基本影响要素,而态度、主观规则和主观感知对意向产生重要影响;目的地形象、旅游经历、动机等9个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要素。
关键词:
旅游者 目的地选择 影响因素 TPB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宁 刘耀芳 牛宇 计卫星
社交网络图片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基于图片表征内容的营销传播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重视,本文选取Flickr上中国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英国和美国旅游者拍摄的北京图片作为研究素材,采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图片表征内容,并从认知和情感2个层面分析、比较了不同来源地游客在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在认知形象方面,入境旅游者均对自然、建筑较为关注,但在文化艺术、人物、食物等具体维度上关注内容不尽相同。在情感形象方面,令人愉快(Pleasant)的、兴奋的(Exciting)是所有入境旅游者表现的主要情感,但中国港澳台和美国旅游者所拍摄图片隐含投射出困倦疲乏的(Sleepy)情感,而英国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则暗含不安苦恼(Distressing)的情感。本文利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分析海量UGC图片表征内容为目的地形象研究提供了大数据的方法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小华 梁玥琳 闫梦凡
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旅游地加强安全形象管理、降低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对于促进旅游业的恢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武汉市为案例地,采用目的地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二维结构,试图揭示旅游者风险感知、目的地形象及旅游行为意愿的具体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直接显著负向影响旅游意愿;风险感知直接显著负向影响目的地认知形象及情感形象;目的地情感形象直接正向影响旅游意愿;目的地情感形象在风险感知和旅游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琳,谭清美
本文运用Rough集理论构建了一个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评价模型,从中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含知识,为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决策建议,该方法能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
关键词:
粗糙集 旅游者 旅游目的地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