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8)
- 2023(10257)
- 2022(8326)
- 2021(7527)
- 2020(6593)
- 2019(14893)
- 2018(14888)
- 2017(29047)
- 2016(16307)
- 2015(18543)
- 2014(19148)
- 2013(18861)
- 2012(17498)
- 2011(15795)
- 2010(15850)
- 2009(14830)
- 2008(14844)
- 2007(13724)
- 2006(11719)
- 2005(10801)
- 学科
- 济(67658)
- 经济(67594)
- 业(43816)
- 管理(43570)
- 企(34365)
- 企业(34365)
- 方法(31900)
- 数学(27949)
- 数学方法(27670)
- 农(19976)
- 中国(18589)
- 学(17759)
- 财(17425)
- 业经(14668)
- 农业(13232)
- 地方(13193)
- 制(13041)
- 贸(11899)
- 贸易(11895)
- 易(11547)
- 务(11234)
- 财务(11198)
- 财务管理(11170)
- 银(10976)
- 银行(10929)
- 企业财务(10624)
- 行(10339)
- 融(10265)
- 金融(10263)
- 理论(10198)
- 机构
- 大学(243562)
- 学院(241750)
- 济(94677)
- 经济(92539)
- 管理(86682)
- 研究(86638)
- 理学(74663)
- 理学院(73697)
- 管理学(72095)
- 管理学院(71654)
- 中国(64392)
- 科学(58256)
- 京(52824)
- 农(51895)
- 所(46836)
- 财(43338)
- 研究所(43068)
- 业大(42356)
- 农业(41442)
- 中心(39767)
- 江(37497)
- 财经(34759)
- 北京(32903)
- 范(31768)
- 经(31538)
- 师范(31299)
- 院(30738)
- 州(29641)
- 经济学(29572)
- 省(27083)
- 基金
- 项目(163750)
- 科学(126570)
- 基金(117951)
- 研究(112078)
- 家(106339)
- 国家(105519)
- 科学基金(87719)
- 社会(69143)
- 社会科(65437)
- 社会科学(65417)
- 省(64433)
- 基金项目(62478)
- 自然(59338)
- 自然科(57931)
- 自然科学(57910)
- 自然科学基金(56882)
- 划(55188)
- 教育(51726)
- 资助(48812)
- 编号(44743)
- 重点(38369)
- 成果(36619)
- 部(35660)
- 发(35377)
- 创(33152)
- 计划(32783)
- 科研(32284)
- 课题(31446)
- 创新(31192)
- 大学(29500)
- 期刊
- 济(101481)
- 经济(101481)
- 研究(65677)
- 学报(48567)
- 农(46882)
- 中国(46605)
- 科学(41218)
- 大学(35101)
- 财(34965)
- 学学(33321)
- 农业(31360)
- 管理(29982)
- 教育(23037)
- 融(21208)
- 金融(21208)
- 技术(20436)
- 财经(17426)
- 业(16987)
- 经济研究(16602)
- 业经(16595)
- 经(14950)
- 问题(14262)
- 版(13987)
- 业大(12863)
- 技术经济(11889)
- 资源(11619)
- 科技(11553)
- 图书(11312)
- 统计(11122)
- 理论(10934)
共检索到351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晓杰 李晓莉 陶玲 张世羊 李谷
研究了陶粒浮床床体和浮床植物根部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变化与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陶粒浮床对精养池塘水体中TN、NO-2-N、NH+4-N、TP、CODMN、IP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4种酶活性随着季节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植物根部磷酸酶活性与池塘水体中TP、IP和CODMN去除率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TN、NO-2-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CODM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CODMN、TN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浮床床体磷酸酶活性同样与水体中TP、IP和C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爽 王良恺 文涛 毛欣宇 许明 邵孝侯
【目的】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方法】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结果】在预热温度300℃,烧制温度1 100℃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对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9.14%、92.18%和44.35%。【结论】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化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蔡晓男 林墨翰 赵辉 莫亚思
选取矮型苦草(Vallisnerianatans)、改良型刺苦草(Vallisneriaspinulosa)和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pectinatus) 3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对由江苏昆山污水处理厂尾水配制的试验污水开展水质净化试验。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梯度和无植物空白对照组,从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方面,分析不同植物种类和种植密度对试验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性建立的去除效率和不稳指数两大指标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两大指标分别用于评价水质净化试验前后期的水质变化趋势,相互结合可综合评价试验全周期的水生态修复效果,具体应用在本文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不同植物对试验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且种植密度对净化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建议选择适宜的沉水植物种类与种植密度,并且注意监测植株生长状况,以避免植株恶性竞争对水体净化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沉水植物 种植密度 净水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颖 王琦 王艳 杨明 李慧 栾天新
为了解凌河流域人工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湿地进出水水质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凌河流域共6个人工湿地,于汛前(5月)、汛中(6月)和汛后(10月)对湿地布点采样,监测了湿地进出水前后水体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总悬浮固体(TSS)等指标变化,分析了各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大部分湿地对水体COD、NH3-N、TP和TSS等污染物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部分指标去除率达90%以上。不同时期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其中5月去除COD的有效点位最多,6月去除TP的点位最多,10月去除COD和TSS的点位最多。不同类型的湿地对污染物...
关键词:
凌河流域 水体 污染 人工湿地 去除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国晶 段登选 杜兴华 田功太 张明磊 刘飞
为了研究由水生植物与人工介质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通过在大薸(Pistia stratiotes)底部放置生物陶粒基质构建了组合生态浮床,研究了该组合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数据表明,组合生态浮床对总氮、氨氮(NH+4-N)、亚硝氮(NO-2-N)、总磷、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达到52.38%、77.78%、81.97%、67.57%和43.98%,均显著高于植物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P
关键词:
大薸 组合生态浮床 水质净化 养殖排放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丽娟 佟金权 易心钰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雪飞 张迎颖 恽台红 宋伟 张志勇 王岩 刘海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态浮床对农村集中居住区河道支浜的净化效果。[方法]于2018年7—10月,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运村村新运小桥浜运农桥段180 m河段上,选取铜钱草、梭鱼草和千屈菜3种常见植物构建组合生态浮床,开展支浜水体原位修复试验。[结果]在植物种养后,支浜上、中、下游沿程各采样点,水体固体悬浮物(SS)含量逐渐下降;水体溶解氧(DO)浓度随浮床处理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而pH值则逐渐趋于中性。试验期间,受到地表径流排污口的影响,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29.7%、30.73%和75.0%。在试验周期75 d内,铜钱草、梭鱼草和千屈菜对水体氮素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36、2.56和1.10 g·m~(-2)·d~(-1);对水体磷素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041、0.071和0.140 g·m~(-2)·d~(-1)。3种浮床植物对支浜水体的去污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梭鱼草、千屈菜、铜钱草。[结论]在应用于农村支浜原位修复的生态浮床净化试验中,3种组合生态浮床不仅消减水体氮、磷浓度,还有效降解有机物和拦截颗粒物,对减少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艳 李秋芬 王印庚
研究了可用于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水质净化用的硝化细菌的筛选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实验筛选得到了1株高净化能力的硝化细菌X3,其在28℃水温下对大菱鲆养殖水体中NO2--N的净化效果可达31.9%。采用16SrR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认为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
关键词:
养殖水质 硝化细菌 大菱鲆 应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继波 黄志达 陈玉莹 瞿倩 褚淑祎
以河道疏浚底泥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效除磷型底泥陶粒。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了造孔剂、水泥、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吸附饱和陶粒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高效除磷陶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造孔剂6.0 g,水泥6.0 g,烧结温度1 060℃,保温时间15 min。该条件下制得的陶粒空隙率60.20%,吸水率38.75%,破碎率与磨损率2.14%,盐酸可溶率1.60%,底泥质量分数0.77%,表观密度1 280 kg·m-3,堆积密度510 kg·m-3,满足CJ/T 299-2008《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性能指标要求;处理10.0 mg·L~(-1)含磷废水,磷去除率可达95.55%;吸附饱和陶粒可采用2.0 mol·L~(-1)氢氧化钠进行再生。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陶粒 磷 底泥 吸附 正交试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家辉 李冰 王林 朱加宾 朱健
为研究氧化还原酶活性对人工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探讨将基质酶活性作为评判人工湿地整体去除效能的指标,本研究以生物陶粒和鹅卵石为基质并搭配种植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美人蕉(Canna indica)和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2016年6月至11月每月采样1次,对基质中4种氧化还原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并从酶学的角度探讨这4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与养殖尾水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COD_(M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酶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酶活性分别在植物生长高峰期的8月和9月达到最高;多酚氧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夏季(6—8月)变化不大,植物生长末期达到最高。空间分布上,脱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沿垂直方向分布表现出相同趋势,即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脱氢酶活性与COD_(Mn)的去除率显著正相关(R~2=0.6783,P0.05)。结论认为,脱氢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COD_(Mn)的效能指标,硝酸还原酶可作为人工湿地中去除NO_3~–-N的效能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杨 王芳 杨海滟 潘珉 杜劲松
【目的】分析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为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析了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生态浮床联合氧气物理修复法净化污水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污水中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每个处理中的优势微生物群及相对含量不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几种污水处理中最为优势的功能微生物群,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微生物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与红杆菌属(Rhodobacter)为几种处理中共有的优势微生物菌属,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新增了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如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赤杆菌科(Erythrobacteraceae)、海生杆菌属(Sediminibacterium)、Emticicia属、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与苍黄杆菌属(Luteolibacter)的微生物。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具有解磷功能菌属如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r)。【结论】污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污水的净化无明显正相关性,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静态污水对照聚集在一起,而种植李氏禾与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相似度较高。种植李氏禾+曝气处理有利于碳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污水中COD的去除。种植李氏禾+缺氧处理富集解磷功能菌,有利于污水中磷源的去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付娟 李丽萍 史明艳 黄应平 郭强 聂小倩 胥焘 陈晓飞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华 卫坚强 尹梅 陈检峰 王志远 洪丽芳 苏帆 任习荣 高朝双 付利波
【目的】试验研究水生蔬菜对水产养殖循环水水质改善效果,为水生蔬菜在养殖废水生态修复方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试验以不种菜为对照,在温室大棚内研究空心菜、薄荷2种蔬菜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循环水氮、磷和BOD_5的去除效果。【结果】空心菜和薄荷在循环养殖水中生长正常,二者对养殖水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和BOD5去除效果均较好,最高去除率分别高达77.89%、83.18%、95.55%、93.43%、95.55%和77.56%、80.97%、94.95%、83.94%、91.94%。【结论】空心菜和薄荷对循环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洋 舒巧玉 楼春燕 吴湘 韩志萍 叶金云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泽怡 余珮珩 陈奕云 江颂 顾世祥 白少云 刘斌
论文基于InVEST模型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揭示汉江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5年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以期为汉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以及水资源资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出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同时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南地区和西南部分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高,中部地区的水源涵养服务能力较低。(2)残差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提升汉江流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应当进行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保障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安全。(3)2000—2015年,汉江流域的水质净化能力整体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汉江流域东部地区的水质净化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地区。(4)汉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尤其农业活动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