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3)
- 2023(2879)
- 2022(2457)
- 2021(2079)
- 2020(1878)
- 2019(4277)
- 2018(4101)
- 2017(8766)
- 2016(4498)
- 2015(5282)
- 2014(5152)
- 2013(5361)
- 2012(5113)
- 2011(4303)
- 2010(4716)
- 2009(4505)
- 2008(4047)
- 2007(3457)
- 2006(2814)
- 2005(2453)
- 学科
- 济(27079)
- 经济(27054)
- 方法(19428)
- 数学(17905)
- 数学方法(17873)
- 业(15341)
- 管理(14707)
- 企(12683)
- 企业(12683)
- 审计(12110)
- 财(8160)
- 中国(5885)
- 各类(5860)
- 务(5515)
- 财务(5512)
- 财务管理(5447)
- 企业财务(5332)
- 农(4537)
- 贸(4367)
- 贸易(4358)
- 易(4209)
- 地方(3977)
- 融(3929)
- 金融(3929)
- 技术(3876)
- 制(3697)
- 业经(3632)
- 农业(3297)
- 银(2966)
- 银行(2966)
- 机构
- 大学(67789)
- 学院(66424)
- 济(33049)
- 经济(32628)
- 管理(29092)
- 理学(26237)
- 理学院(26072)
- 管理学(25910)
- 管理学院(25789)
- 财(17488)
- 研究(16209)
- 财经(14778)
- 中国(14111)
- 经(13637)
- 京(13422)
- 经济学(11687)
- 财经大学(11303)
- 经济学院(10903)
- 商学(9635)
- 商学院(9584)
- 江(9347)
- 中心(8598)
- 经济管理(8258)
- 融(7665)
- 金融(7533)
- 北京(7453)
- 州(7205)
- 业大(7172)
- 会计(7119)
- 所(6887)
- 基金
- 项目(45225)
- 科学(37265)
- 基金(36047)
- 研究(33537)
- 家(29947)
- 国家(29732)
- 科学基金(27149)
- 社会(24396)
- 社会科(23488)
- 社会科学(23482)
- 基金项目(19081)
- 自然(16775)
- 自然科(16393)
- 自然科学(16392)
- 教育(16378)
- 省(16368)
- 自然科学基金(16142)
- 资助(15817)
- 划(13376)
- 编号(12349)
- 部(11841)
- 教育部(11151)
- 人文(10850)
- 国家社会(10814)
- 成果(9989)
- 重点(9920)
- 大学(9640)
- 创(9517)
- 科研(9184)
- 社科(9158)
共检索到92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尚文 王丽 王永培
为有效减少碳排放,规范并引导地方政府行为至关重要,国家审计可以利用其威慑力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论文基于1999—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总体层面检验了国家审计威慑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强化国家审计威慑可以减少碳排放,且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同时,中央专项审计由于其较高的权威性在碳减排方面形成了对地方审计机关威慑力的某种替代。因此,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碳排放治理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中央审计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协同威慑机制,增强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并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碳减排方面的建设性功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颖斐 史佳睿 向珊 张小虎
为探究独立审计鉴证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本文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年报被实施问询的概率越高。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对交易所问询内容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组,审计师披露的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更能为交易所监管提供风险提示线索;当被监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线索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验证了审计师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之间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存在互补关系,两者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更大的协作空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姚海鑫 李璐
以2004—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研究并购双方共享审计师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并购双方共享审计师能显著提高并购方及目标方的并购绩效;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大的跨行业、跨地域并购事件,共享审计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共享审计可以显著降低并购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导致较低的并购溢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袁卫秋 李萍
本文以我国20102015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师行业专长对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会对企业现金持有价值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并且这种正向的调节作用在民营企业、成长性高以及内控质量低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性能力的培育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积极作用。另外,民营企业、成长性高以及内控质量差的上市公司通过提高外部审计的专业性监督,优化外部治理机制,有利于缓解企业现金持有行为所存在的道德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经纬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上推导出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借助中国股市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特质波动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横截面收益要相应补偿3–5个百分点,且不受所有制、行业因素或者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同时,本文从有限套利理论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横截面收益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原因。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春瑜
审计证据作为得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它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审计工作的成败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民间审计,都十分重视审计证据的研究工作。两种不同审计主体的审计对审计证据的规定也有所不同,研究这些差别,对于正确理解审计证据在审计中的作用及两种审计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1.定义不同。 国家审计准则中的《审计机关证据准则》对审计证据的定义为:“审计机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盛纹
作为一种保证服务,审计服务提供积极保证的基础是源于其实施具体过程后获得的确信状态。处于何种确信状态,审计人员方可确定被审对象是公允表达的呢?这事实上是一个标准问题,本文认为这一标准就是“排除职业怀疑,”同时,这一标准的实现,还依赖一定的程序和具体规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孙熠譞 李菁萍
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选取军校及普通高校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轮公共物品实验,考察军事化训练对团队合作的影响。结果显示,军事化训练显著提高团队的初始合作态度。军校大四学员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军校大一学员,而地方高校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合作水平没有显著差别。同时,地方高校大一学生与军校大一学员的合作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排除了军校学员的自我选择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宇 黄晓蓓 宋云玲
强制性业绩预告制度的实施改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环境,但同时也引发了上市公司阀值管理以逃避明线政策监管的行为。2002-2008年,沪深两市均要求预计半年报和三季报出现亏损、扭亏、业绩大幅上升或下降的主板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业绩预告。从2008年开始,沪市不再要求所辖上市公司披露中期业绩预告,深市仍执行原规定。文章发现,明线监管政策取消后,沪市公司的自愿预告比率显著降低,但是净利润变动幅度的分布在-50%处的阀值管理并没有消失。进一步分析显示,该断点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且未受过明线监管政策影响的新上市公司也存在类似的阀值管理现象。排除了监管政策的长效效应,表明阀值管理仍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前景理论所预示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强制业绩预告制度取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新兴资本市场仍需"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
关键词:
明线监管 阀值管理 溢出效应 业绩预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炜 李甫伟
扩大内需和金融自由化是当前中国经济活动中两项重要的战略取向。金融自由化与居民消费存在什么联系?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就中国金融自由化对于居民消费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论表明:(1)金融自由化会存在阈值效应;(2)金融自由化平抑居民消费波动的能力依赖于各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金融自由化对于居民消费波动的平抑能力越强;(3)金融自由化仅能缓解名义冲击对于消费波动的影响,但由于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对称,使其对于实际冲击并没有抵御能力。由此,可以认为,金融自由化应该是一个需要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和均衡发展的进程,只有达到一定水平并实现平衡发展,才能带来高质量的消费...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消费波动 阈值效应 外生冲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新业 张莉
对社会救助支付水平决定因素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两类:地方政府竞争决定论和中间选民特征差异决定论。前者强调在地区间人口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政府进行纳什博弈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公共政策相互影响,着重为救助水平"低"的原因提出解释。后者则假定中间选民的选择会对地方政府政策产生影响,进而决定救助支付水平。但前者忽略了政府自身特征对救助水平的影响,后者未考虑地区政策互动,可能导致参数估计的非一致性。本文利用中国户籍体制下的县级数据,实证分析决定社会救助支付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自有财力、辖区内需要救助的人口数量、教育经费和行政管理经费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救助支付水平。这一研究对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具有重要...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地区差异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