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7)
- 2023(10479)
- 2022(8907)
- 2021(8512)
- 2020(7221)
- 2019(16419)
- 2018(16045)
- 2017(30973)
- 2016(16450)
- 2015(18360)
- 2014(17838)
- 2013(16819)
- 2012(15312)
- 2011(13403)
- 2010(13001)
- 2009(11557)
- 2008(11115)
- 2007(9376)
- 2006(7724)
- 2005(6494)
- 学科
- 济(63157)
- 经济(63092)
- 管理(48658)
- 业(45161)
- 企(39058)
- 企业(39058)
- 方法(32760)
- 数学(29031)
- 数学方法(28539)
- 财(18247)
- 农(16297)
- 中国(15878)
- 业经(13554)
- 制(12607)
- 务(12423)
- 财务(12385)
- 财务管理(12352)
- 学(11913)
- 企业财务(11791)
- 贸(10872)
- 贸易(10863)
- 地方(10846)
- 易(10579)
- 理论(10459)
- 农业(10281)
- 体(9736)
- 技术(9656)
- 和(9337)
- 划(9042)
- 环境(9015)
- 机构
- 大学(219542)
- 学院(217830)
- 管理(88090)
- 济(87242)
- 经济(85552)
- 理学(77828)
- 理学院(77039)
- 管理学(75535)
- 管理学院(75118)
- 研究(66105)
- 中国(48971)
- 京(43937)
- 财(39881)
- 科学(39664)
- 财经(33064)
- 中心(32924)
- 业大(30701)
- 范(30577)
- 江(30472)
- 经(30405)
- 农(30399)
- 师范(30268)
- 所(29883)
- 经济学(27528)
- 研究所(27405)
- 北京(26457)
- 财经大学(25094)
- 经济学院(24989)
- 院(24598)
- 师范大学(24580)
- 基金
- 项目(156824)
- 科学(126473)
- 基金(116682)
- 研究(116340)
- 家(100720)
- 国家(99855)
- 科学基金(88109)
- 社会(75940)
- 社会科(72093)
- 社会科学(72073)
- 基金项目(62064)
- 省(60424)
- 自然(56751)
- 教育(56147)
- 自然科(55576)
- 自然科学(55565)
- 自然科学基金(54565)
- 划(51464)
- 编号(46730)
- 资助(46628)
- 成果(37264)
- 部(36185)
- 重点(35609)
- 创(33198)
- 发(32912)
- 教育部(32162)
- 国家社会(32084)
- 课题(31454)
- 人文(31117)
- 创新(31050)
共检索到301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继龙
院系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的基础层级和活力源泉。教师参与院系学术治理,有利于提高学术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增强学术组织的控制力。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大学中的院系学术治理呈现出一种权力圈层结构,即党政核心领导居于学术权力的中心,其他行政领导位于学术权力核心的外围,普通教师处于学术权力的边缘。这种典型的学术权力等级模式,是围绕院系组织的一整套权力制度设计、干部人事制度安排以及学术组织规则共同形塑的结果。
关键词:
院系治理 学术治理 教师参与 圈层结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瑞 袁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关键词:
圈层化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 大众传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马瑞 袁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层出现多元化趋势,与职业、教育、收入、社会声望等直接相关的身份属性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技术的变革及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个性化,网络“圈层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逐渐进入到学界研究领域及大众视野。尤其以朋友圈、微信群、订阅号等为载体的社交分布式“圈层化”逐渐终结了大众传播模式,进入到小众甚至非众传播领域,这对传统媒介内容生产、传播形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社会结构分层角度入手,探析网络“圈层化”的产生背景及演进过程,并结合当下媒介传播实例,剖析“圈层化”对大众传播、社会关系等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关键词:
圈层化 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 大众传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亚斌 黄吉林 曾铮
借助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对中心城市的出现、城市群的形成以及区域“圈层”经济形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将一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涉及的“微观主体”、“中观层面”和“宏观整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并得出如下结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应在区域“圈层”经济内部实现产业企业的合理转移、分工和技术扩散来提升“圈层”经济内部产业结构,再通过产业在全国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实现不同“圈层”经济间的产业结构协同升级,并最终达到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目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平 李秀芬
依据分工理论论述城市的形成机理,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建立城市圈层级结构的概念模型。以甘肃省城市圈为例,通过对各主要城市的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分析,构建了以省会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以资源型中等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以地级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县级市为四级中心城市的城市圈层级结构。
关键词:
分工理论 城市圈 层级结构 甘肃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锐
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还权于民。土地在农民眼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农地制度改革可以让农民在土地上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充分保障农民应有的权利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农地制度改革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在充分试点并局部推广成功后才能大范围的推行。
关键词:
农民视角 新土改 圈层 统计调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丛波 叶阿忠 林壮
采用2009—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半参数二机制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及其城市异质性。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升级具有显著动态性和空间相关性,邻近城市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不可忽视;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产学合作专利均能在短期和长期推动邻近城市产业升级,但中心城市对协同创新的政府资助在长期内不利于外围城市产业升级;协同创新对本地城市产业升级的当期作用呈现边际递减趋势,维持中心城市产业升级优势更多需要来自邻近城市协同创新对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而不是中心城市自身协同创新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动态空间效应,对推动圈层结构下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创新一体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产业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欣慧 任大鹏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人合性经济组织,成员间的互信、互利是其存续和发展的关键,而互助、互信的联接点,即本文所称合作点,体现了成员间合作的深度和广泛度。合作社的合作点是合作社联结成员的纽带,是合作社持续运行的基础,是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核心,是体现合作社本质特征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发现合作社从单点合作到多点合作,而且具有"圈层结构"的特征,同时合作社合作点存在虚实、密度、强度和弹性四个要素,不同圈层结构的合作点要素组合影响合作社本质特征。合作点的"圈层结构"可以印证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必然性,成员的异质性是合作社发展的动力源;合作社从单点合作到多点合作,使得合作社组织发展更加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
合作社 合作点 “圈层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外围圈层且持续郊区化分散发展;北京市第二产业表现为空间离散化聚集发展,第三产业基本表现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区域的高度聚集持续发展可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逐渐向外围圈层甚至跨区域扩散。中间圈层既是现代工业经济以及由中心圈层向外扩散的传统工业等的重要分布区域,也是北京市主要的消费和生产服务业集中区域,这将导致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高度集中,因而应加快中心城区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的疏解以及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目前北京市制造业布局主要是东北—西南方向,北部地区布局规模较大,从京津冀区域格局出发引导制造业向东南方向集中应是未来北京经济空间布局的重要方向。此外,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空间共聚集性和空间依赖性。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首次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同时测算了多区域空间分布模式下北京市17类产业的中心性和聚集性特征,定量化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空间的圈层结构,并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空间发展布局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空间表现为多功能单中心聚集的结构,具备多维向心性的空间圈层分化特征,共包括7个圈层,其中,金融业高度聚集在核心圈层,并且聚集程度持续提升;科技、信息等生产者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圈层;居民服务等主要生活性服务业处在产业空间的中间圈层,并且逐步表现为空间均衡化发展;第二产业分布在产业空间的外围圈层,特别是制造业处在最
关键词:
产业空间结构 圈层结构 产业疏解 北京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军 朱战强
为揭示京郊农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对2000年京郊农业区空间结构进行时空序列分析、产业结构演化分析;并对比了2008年京郊农业区发展的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京郊农业区的不同圈层因城乡功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京郊各区县的产业发展及城镇体系也因此而产生了空间分异。通过分析认为,2000—2008年京郊农业区的圈层结构虽然没有改变,但其产业基础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近郊平原农业圈受城市化影响其产业结构的空间变化较大;而远郊平原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农业圈的空间变化相对较小,但其产业结构和农户行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欣慧 任大鹏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人合性经济组织,成员间的互信、互利是其存续和发展的关键,而互助、互信的联接点,即本文所称合作点,体现了成员间合作的深度和广泛度。合作社的合作点是合作社联结成员的纽带,是合作社持续运行的基础,是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核心,是体现合作社本质特征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可以发现合作社从单点合作到多点合作,而且具有"圈层结构"的特征,同时合作社合作点存在虚实、密度、强度和弹性四个要素,不同圈层结构的合作点要素组合影响合作社本质特征。合作点的"圈层结构"可以印证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必然性,成员的异质性
关键词:
合作社 合作点 “圈层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亚斌 艾洪山
城市化并不等于工业化,但是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有效方式。在不均质发展的中国,城市如何找准自己在区域中的定位,并依托这种定位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工业逐步通过工业化实现城市化,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实现城市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中国自身发展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出发,从价值链分工的角度尝试性的提出了区域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每个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价值链环节进行生产,并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逐步通过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实现。
关键词:
城市化陷阱 圈层结构 价值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峰
城市化的进程中,圈层式的发展成为通用的模式。在城市的不同圈层的划分方法中,通常使用单一的空间距离指标和定性的城市功能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本文通过设置指标体系,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城市圈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圈层社会是农村社会生活与交往的重要表征。依据社会成员互动的关系性质,农村社会呈现出家族圈、人情圈、公共圈和示范圈等等不同的圈层,每个圈层内的成员往往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和思维方式。农村选举运行于农村社会生活内部,在运行过程中被农村社会中的圈层特性所覆盖,并呈现出不同于制度理性和民主预设的运行逻辑。这种运行逻辑直接体现就是各个圈层之间的互动与交换,进而打破原有的社会资源网络,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整体再造与重塑。从民主社会度发育的角度上看,这种"打破-重建"的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基层民主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成长与深化,
关键词:
圈层社会 基层民主 农村选举 运行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