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1)
- 2023(11806)
- 2022(10289)
- 2021(9641)
- 2020(8434)
- 2019(19819)
- 2018(19308)
- 2017(36205)
- 2016(19513)
- 2015(22424)
- 2014(22462)
- 2013(22028)
- 2012(20410)
- 2011(18223)
- 2010(17957)
- 2009(16655)
- 2008(16477)
- 2007(14337)
- 2006(11854)
- 2005(10313)
- 学科
- 济(84515)
- 经济(84436)
- 管理(55892)
- 业(54170)
- 方法(46906)
- 企(44461)
- 企业(44461)
- 数学(42668)
- 数学方法(42188)
- 财(22201)
- 农(21050)
- 中国(20180)
- 业经(16483)
- 贸(16366)
- 贸易(16364)
- 易(15909)
- 学(15717)
- 务(14781)
- 财务(14737)
- 财务管理(14701)
- 地方(14442)
- 企业财务(13989)
- 农业(13945)
- 制(13017)
- 理论(12179)
- 技术(11922)
- 和(11871)
- 融(11504)
- 金融(11501)
- 环境(11465)
- 机构
- 大学(280346)
- 学院(277543)
- 济(116034)
- 经济(113826)
- 管理(112453)
- 理学(98232)
- 理学院(97204)
- 管理学(95507)
- 管理学院(94988)
- 研究(88593)
- 中国(66990)
- 京(57305)
- 科学(54193)
- 财(51577)
- 农(46806)
- 业大(43238)
- 所(43156)
- 中心(43127)
- 财经(42279)
- 江(39923)
- 研究所(39525)
- 经(38661)
- 农业(37200)
- 经济学(36015)
- 北京(35057)
- 范(34620)
- 师范(34232)
- 经济学院(32827)
- 院(31949)
- 财经大学(31759)
- 基金
- 项目(194265)
- 科学(153971)
- 基金(143693)
- 研究(138299)
- 家(125324)
- 国家(124336)
- 科学基金(108011)
- 社会(88599)
- 社会科(84265)
- 社会科学(84238)
- 基金项目(76375)
- 省(75414)
- 自然(71569)
- 自然科(69994)
- 自然科学(69975)
- 自然科学基金(68768)
- 教育(65304)
- 划(63868)
- 资助(59434)
- 编号(55347)
- 部(43812)
- 成果(43784)
- 重点(43722)
- 创(40559)
- 发(40244)
- 科研(38367)
- 创新(37973)
- 教育部(37943)
- 国家社会(37373)
- 课题(37092)
共检索到393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家龙 缪鹏 蔺洪全
本文以2017年中国工程院候选院士为研究对象,利用候选人入围、第二轮评审和最终当选各个阶段数据,引入候选人个体因素和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基于多分类无序logistic模型的分析发现:获得国家人才称号、国家科技奖励和担任行政职务对候选人晋阶院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高学历具有负面影响、海外经历具有正向影响,但二者的影响在统计上都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准院士人才培养和院士人才的选拔、评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院士遴选 领军人才 行政职务 国家奖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南方都市报》7月5日发表社论指出,十几年来出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高官纷纷戴上工程院院士头衔,乃至有院士公开批评工程院已经异化成了"高官俱乐部",院士的金字招牌有褪色的危险。虽然从理论上讲,高官和高管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刘超 顾淑丹 张若 蔡春霞
高级科学人才如科学院院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学者;高级科技人才如工程院院士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二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材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本文以2002年以前评选出的800多位科学院院士和600多位工程院院士为考察对象,从二者的对比分析入手,努力寻找其中的差异性,探讨高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深层次规律。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有共同的规律,但二者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培养高级科学人才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社会实践。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宫玮 肖维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信息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对国际工程项目进行遴选已成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工程项目的遴选流程,以帮助承包商在项目遴选过程中能够合理规避风险,选择优质项目。
关键词:
国际工程 项目信息 项目遴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院士 科学家 独立董事 企业创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科
陈俊愉,1917年生,安徽安庆人。194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43年在该校园艺研究部获农学硕士学位。194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兽医及农业大学园艺研究部以荣誉等级毕业,并获科学硕士学位后回国。1957年到北京林学院园林系任教,曾任园林系副主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科
关君蔚,1917年生,辽宁沈阳人。1941年毕业于原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河北农学院副教授,1952年起在北京林学院任教至今。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学术部部长,中国治沙暨沙产业...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丰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对所在单位甚至地区环境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巨大,国内高校间围绕院士而展开的"人才争夺战"不断升温。地方高校要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重金吸才"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致力于本土化领军人才,包括院士的培养。要掌握人才成长和分布的规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做到及时发现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关键词:
院士 高校 领军人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延臣 程振锋 苗晋峰
在明确了河北省优势区域品牌建设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的双重属性作用,同时,为了遴选适合的产业进行区域品牌建设与传播,构建了KP-BPP产业遴选模型,并提出了区域品牌建设的要素。
关键词:
优势产业 区域品牌 产业升级 品牌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福涛 周丹丹 张振刚 杨红明
在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科学院院士遴选目标与遴选标准变化过程,基于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确定遴选效度评价指标并提出假设,以学部和相应学科为单位,统计分析1956—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全部获奖科研成果学科分布,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该奖项情况。验证假设发现,在以目前院士遴选目标为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遴选效度良好,导致院士遴选制度存在缺陷的关键原因在于遴选目标的设置。藉此建议:重视分析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以提高遴选效度评估的准确性;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奖励在院士遴选效度评
关键词:
院士遴选 国家自然科学奖 效度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