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1)
- 2023(9905)
- 2022(8895)
- 2021(8418)
- 2020(7073)
- 2019(16435)
- 2018(16423)
- 2017(31668)
- 2016(17472)
- 2015(19679)
- 2014(19580)
- 2013(19486)
- 2012(17834)
- 2011(16066)
- 2010(15722)
- 2009(14304)
- 2008(13676)
- 2007(11724)
- 2006(10195)
- 2005(8784)
- 学科
- 济(65658)
- 经济(65579)
- 管理(48337)
- 业(45462)
- 企(38265)
- 企业(38265)
- 方法(32375)
- 数学(27909)
- 数学方法(27577)
- 学(17379)
- 农(17158)
- 中国(16395)
- 财(15830)
- 业经(14502)
- 地方(13477)
- 理论(12017)
- 农业(11594)
- 贸(11440)
- 贸易(11435)
- 和(11390)
- 易(11088)
- 制(10693)
- 技术(10604)
- 环境(10551)
- 务(10165)
- 财务(10107)
- 财务管理(10088)
- 教育(9742)
- 企业财务(9562)
- 划(9293)
- 机构
- 大学(246762)
- 学院(243536)
- 管理(97585)
- 济(89768)
- 经济(87671)
- 理学(85328)
- 理学院(84356)
- 研究(83772)
- 管理学(82757)
- 管理学院(82361)
- 中国(59194)
- 科学(56457)
- 京(53572)
- 农(45595)
- 所(43514)
- 业大(41583)
- 研究所(40262)
- 财(39233)
- 中心(36997)
- 农业(36129)
- 江(34443)
- 北京(33758)
- 财经(32066)
- 范(32042)
- 师范(31635)
- 院(30688)
- 经(29195)
- 州(28217)
- 技术(27284)
- 师范大学(25695)
- 基金
- 项目(175692)
- 科学(136087)
- 基金(126362)
- 研究(124018)
- 家(112244)
- 国家(111335)
- 科学基金(94193)
- 社会(74719)
- 社会科(70559)
- 社会科学(70536)
- 省(69425)
- 基金项目(67882)
- 自然(64641)
- 自然科(63095)
- 自然科学(63074)
- 自然科学基金(61925)
- 划(59173)
- 教育(56384)
- 资助(52606)
- 编号(50403)
- 成果(40474)
- 重点(39384)
- 部(37773)
- 发(37090)
- 创(36476)
- 课题(34730)
- 科研(34426)
- 计划(34059)
- 创新(33974)
- 大学(32172)
共检索到344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尊练 吴云锋 史联联 阎玉让 严小良 郭建伟
2004-12~2005-01,从陕西省线辣椒主产区随机采集3个线辣椒品种的28份种子样品,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RT-PCR法检测发现,28份种子样品中,与烟草花叶病毒(T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14.29%,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2.86%;与黄瓜花叶病毒(CM 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者占7.14%,呈弱阳性或可疑反应者占46.43%;仅有1份种子(占3.57%)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出现弱阳性或可疑反应,其余均为阴性反应。线辣椒苗期生长观察试验表明,只有对TM V表现强阳性反应的3份种子样品,在出苗后40 d出现轻型花叶症状,其他对TM V,CM V和PVY表现弱...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竹青 戴雄泽 陈文超 马艳青 李雪峰 邹学校
研究了8种处理种子方式对2个不同抗性水平辣椒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以及露地地膜和防虫地膜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病毒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干热处理、10%Na3PO4处理能有效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温汤处理、干热+10%Na3PO4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对照相当或略低,湿热处理、湿热处理结合进行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不同品种种子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存在差异;用2种方法处理种子的防病效果比用单一方法好,单一处理中干热、湿热和10%Na3PO4处理的效果比温汤处理效果好;防虫栽培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辣椒 处理种子 防虫栽培 病毒病 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强 罗明 李克梅 张春竹 楚金平 马建江
本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地区9个品种的加工型辣椒种子样品进行9种主要病毒的检测。针对检测呈阳性的病毒,进一步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检测的辣椒种子中携带CMV、BBWV和PMMo V,以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5.6%,其次是BBWV,检出率为22.2%,PMMo V的检出率最低,为11.1%。CMV不仅是种子携带的优势毒源,且与BBWV和PMMo V复合侵染。种子传毒试验表明其种子传毒率为4.7%~17.4%。研究发现,辣椒种植地域、辣椒品种(种类)影响种子携带病毒种类、带毒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 樊民周 卫军锋 安德荣 全鑫
分别从陕西咸阳、兴平、杨凌、柔谷、眉县、岐山、凤翔等地采集辣椒病毒病标样126份,在室内通过单斑分离及回接验证得到5种分离物,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DA S-EL 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陕西辣椒病毒病的毒原有黄瓜花叶病毒(CM V)、烟草花叶病毒(TM 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和蚕豆萎蔫病毒(BBW V),其中CM V和TM V是优势毒原种群,分别占检测样品的60.31%和30.94%。在室内分别以CM V和TM V的枯斑寄主苋色藜和心叶烟为测试寄主,采用半叶法对接种叶片分别于接种前和接种后涂施病毒抑制剂,测试了7种病毒抑制剂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接种前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广印 韩世栋 谢玉会 孙晓娜 周秀梅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部位、水浸液浓度和受体不同而有差异,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存在自毒作用。辣椒植株全株、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和番茄种子发芽有较强的自毒作用。综合而言,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根>茎>全株,对番茄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全株>根>茎,显示辣椒叶水浸液的自毒作用最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厚春 李宝聚 石延霞 谢学文 吕国华
为探索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进行传病试验研究,从而为病害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拌土法及注射法分别对土壤和辣椒果实接种辣椒疫霉菌,接种后对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及辣椒种子带菌、带菌种子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在生长期持续的发生疫病,105 d时发病率稳定,但此时土壤中的疫霉菌依然存活;辣椒果实注射接种疫霉菌孢子悬浮液后,能使种子感染疫霉菌,显著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长阶段会发生疫病。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都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及重要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初侵染来源 传播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广君 刁卫平 刘金兵 潘宝贵 戈伟 王述彬
黄瓜花叶病毒(CMV)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是辣椒抗病育种的主攻目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可有效地克服传统育种的缺陷,加速育种进程。分子标记的开发依赖于基础研究,辣椒基因组数据的公布为辣椒抗CMV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所以本研究就黄瓜花叶病毒的危害、辣椒抗源材料的筛选和抗性鉴定、抗性遗传规律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为进一步辣椒抗CMV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崇 高颖 杨洪一
为探索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 V)的分子杂交技术检测方法,以感病辣椒叶片为试材,用改良CTAB法从辣椒叶片中提取总核酸,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PMMo V特异片段。以带有PMMo V特异片段的质粒DNA为模板,以用PCR技术制备的地高辛标记PMMo V c DNA探针检测PMMo V。结果表明:1)干燥叶片、新鲜叶片中提取的总核酸稀释80、640倍(相当于12.5、1.60μg叶片)后仍可检测到其中的PMMo V;干燥叶片利于保存及长距离转运,利于对大批量样品进行集中检测;2)采用快速提取法提取叶片总核酸,可从稀释80倍(约12.5μg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少立 谭玮萍 杨园园 代惠洁 孙晓辉 乔宁 竺晓平
【目的】鉴定山东省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种类,明确该地区辣椒上的主要病毒病原。【方法】2014—2015年,在山东省临沂、日照、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菏泽、聊城、德州共10个市(区)采集253份疑似感病的辣椒植株叶片,提取叶片总RNA和总DNA,利用双生病毒的通用引物(PA/PB)、马铃薯卷叶病毒属通用引物(POL-F/POL-R)及已报道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的检测引物对样品进行PCR、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将扩增得到的目的条带经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再送至公司进行克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瑞萍 巩振辉 黄炜 李大伟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可对寄主植物产生致病性的毒素,使辣椒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症状。将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按10%,20%,30%,40%,50%,60%,70%,80%,90%,100%的体积比浓度,分别作用于未萌发和已萌发的辣椒种子,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粗毒素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辣椒幼苗株高、下胚轴长以及辣椒胚根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主、侧根抑制率的比较,在同一浓度下,粗毒素对侧根的抑制作用大于主根。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病原菌粗毒素 发芽 生长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春香 刘彩云 李会平 曹京
由于TYLCV的宿主广泛,本试验对山东寿光地区的感病毒病辣椒进行了TYLCV感染的分子鉴定,发现寿光地区的辣椒感染了TYLCV病毒,且感染率较高。通过对病毒基因组DNA-A序列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寿光感病辣椒的TYLCV序列与临沂和德州的TYLCV亲缘关系最近,并对具体突变点进行了分析。进化树分析显示,克隆得到的辣椒病毒与墨西哥的TYLCV病毒同源性较高,而与危害辣椒较严重的TYLCSV的遗传距离较远。
关键词:
辣椒:TYLCV 分子鉴定,DNA-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亚飞 裴凡 李正刚 佘小漫 于琳 蓝国兵 邓铭光 何自福
【目的】病毒病是广东省辣椒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田间病株率一般为5%—30%,严重时可达100%。本研究旨在探明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为辣椒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6年,从广东省广州、佛山、惠州、江门、梅州、湛江、茂名和韶关8市辣椒主要种植区采集疑似病毒病辣椒样品125份,分别提取每份辣椒病样总RNA,对从茂名、梅州、韶关3市采集的病样按地点和症状混合成7份混合病样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对每种病毒分别根据小RNA深度测序拼接的基因片段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与该拼接序列同源性最高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以小RNA深度测序的病样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根据扩增效果对引物进行筛选,进一步应用筛选出的引物,对采集于广东省的125份辣椒病样分别进行RT-PCR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种类。【结果】从采集于广东省8市的辣椒主要种植区的125份病样中检测到14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44.0%)、甜椒内源RNA病毒(Bell pepper endornavirus,BPEV)(32.8%)、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31.2%)、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29.6%)、辣椒黄脉病毒1(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1,PeVYV-1)(26.4%)、甜椒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25.6%)、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18.4%)、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ChiRSV)(16.8%)、辣椒黄脉病毒6(Pepper vein yellow virus 6,PeVYV-6)(16.8%)、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15.2%)、辣椒褪绿病毒(Capsicum chlorosis virus,Ca CV)(14.4%)、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2)(9.6%)、辣椒隐症病毒1(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8.8%)、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4.0%)。其中,PMMoV、BPEV、TMGMV、ChiVMV、PeVYV-1和PVMV 6种病毒的检出率在25%以上,但PMMo V、Chi VMV和PVMV分布广泛,PMMo V除了茂名外,Chi VMV除了韶关外,其他7市辣椒产区均有分布;PVMV广泛分布于8市辣椒产区,根据检出率和分布范围,得出PMMo V、Chi VMV和PVMV是危害广东辣椒的优势病毒。同时发现,广东辣椒上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在本研究125份病样中病毒复合侵染率达到88.0%,其中2种、3种、4种、5种、6种、7种和8种病毒复合侵染检出率分别为28.0%、25.6%、12.0%、9.6%、6.4%、1.6%和2.4%,由此可知,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结论】危害广东辣椒的病毒有14种,其中PMMo V、Chi VMV和PVMV为优势病毒,且复合侵染普遍,2种和3种病毒复合侵染是主要侵染形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冬 安梦楠 王冠中 赵秀香 吴元华
采用鉴别寄主、血清学及RT-PCR检测的方法对采自辽宁省葫芦岛地区的辣椒病毒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将克隆得到的病毒CP基因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可侵染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产生局部枯斑、系统斑驳或花叶;局部侵染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三生烟(niCoTiana TabaCum.vaR.samsun)、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产生坏死枯斑,在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洋酸浆(Physalis PubesCens)和苋色藜(ChenoPodium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霍振荣 庞金安 杜胜利
系统测定了辣椒的净光合速率及其日变化。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在12~14μmolCO2·m-2·s-1之间,部分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叶位间净光合速率明显不同,幼叶净光合速率较高,老叶净光合速率较低,健壮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在10∶00之前以气孔限制因素为主;10∶00之后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光量子通量密度明显影响辣椒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分别为1800和50μmol·m-2·s-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勇 范晓珠 陈新月 段书静 胡婷婷 谢如雪 王宇晴 陈静
【目的】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辣椒的主要病毒之一。126 kDa蛋白是PMMoV编码的重要致病因子,但致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筛选与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为解析PMMoV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诱饵载体pGBK-126 kDa;并以辣椒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Trizol法提取辣椒叶片总RNA,制备辣椒酵母cDNA文库;之后,使用pGBK-126 kDa对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通过NCBI和Uniprot等对筛选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根据比对分析结果,选取可能参与到植物抗病通路的寄主因子,克隆其全长CDS构建到pGADT7载体,酵母双杂交(Y2H)、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和荧光素酶互补(LCI)进一步验证126 kDa与寄主因子之间的互作;最后,通过瞬时过表达寄主蛋白分析其在PMMo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提取获得高质量辣椒RNA,无降解;获得高质量酵母c DNA文库,成功构建诱饵质粒p GBK-126 kDa,筛选得到与126 kDa蛋白互作的辣椒寄主因子18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8个寄主因子广泛参与到植物酶系统、物质及能量代谢调节过程、DNA结合转录过程、激素合成过程以及防御响应等多个通路;选取的其中3个寄主因子(LA2、PDHE1、BXL1)在一对一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中均存在与126 kDa的相互作用,表明初筛的结果可靠;通过Bi FC和LCI进一步验证了126 kDa与BXL1之间体内外互作;瞬时过表达BXL1发现PMMo V的侵染受到了显著抑制。【结论】成功构建了p GBK-126 kDa诱饵质粒,基于该质粒对酵母c DNA文库进行筛选得到18个互作的寄主因子,广泛涉及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多个通路,筛选结果验证可靠,其中,BXL1存在与126k Da的体内外相互作用,并能够抑制PMMo V的侵染。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PMMo V的侵染机制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