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6)
2023(11398)
2022(8762)
2021(8090)
2020(6538)
2019(14507)
2018(14227)
2017(27439)
2016(14592)
2015(16144)
2014(15833)
2013(15571)
2012(13954)
2011(11960)
2010(12059)
2009(11396)
2008(11407)
2007(10357)
2006(9195)
2005(8452)
作者
(40293)
(33712)
(33519)
(31818)
(21565)
(15922)
(14952)
(13008)
(12568)
(12133)
(11443)
(11334)
(10855)
(10621)
(10292)
(10149)
(10024)
(9927)
(9925)
(9612)
(8410)
(8224)
(8218)
(7745)
(7728)
(7564)
(7550)
(7425)
(6722)
(6514)
学科
(78452)
(72473)
企业(72473)
(65007)
经济(64933)
管理(60067)
业经(28661)
(25772)
方法(24577)
(22085)
技术(20597)
农业(19147)
(17826)
财务(17801)
财务管理(17791)
企业财务(16808)
数学(16742)
数学方法(16629)
中国(15562)
(14058)
(13674)
地方(13497)
理论(13315)
(13096)
(12750)
技术管理(12489)
企业经济(12095)
经营(11513)
(11504)
环境(10581)
机构
学院(210422)
大学(198085)
(88752)
经济(87058)
管理(86895)
理学(74191)
理学院(73580)
管理学(72757)
管理学院(72379)
研究(62568)
中国(49608)
(40566)
(40007)
科学(36348)
(36178)
(34594)
财经(31501)
(30572)
业大(30215)
中心(29579)
(28422)
农业(28018)
研究所(27308)
(26811)
经济学(25837)
商学(24692)
北京(24675)
商学院(24478)
经济管理(24446)
技术(24280)
基金
项目(136654)
科学(109487)
研究(106293)
基金(97011)
(82257)
国家(81397)
科学基金(72460)
社会(68361)
社会科(64761)
社会科学(64735)
(60035)
基金项目(51795)
教育(47965)
(45663)
自然(44501)
编号(44325)
自然科(43510)
自然科学(43499)
自然科学基金(42738)
资助(37187)
(34328)
(33515)
成果(33255)
(31939)
重点(30559)
课题(30498)
创新(30402)
(29193)
(28705)
国家社会(27653)
期刊
(107293)
经济(107293)
研究(58409)
中国(44025)
管理(37871)
(36033)
(34865)
科学(27117)
学报(25380)
农业(25091)
技术(24801)
教育(22531)
业经(22091)
大学(20653)
学学(19817)
(17594)
金融(17594)
经济研究(15841)
财经(15654)
(15636)
技术经济(14199)
(13723)
问题(13356)
现代(11524)
科技(11380)
财会(11369)
商业(11328)
世界(10013)
(9631)
(9438)
共检索到315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光球  宋明明  
以陕西省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技术变迁的内涵、特征和模式,重新定义陕西省重污染企业技术变迁的内涵和模式,进而提出3条技术变迁式转型升级路径:生产技术变迁路径、环保技术变迁路径、信息技术变迁路径,并进一步具体阐析各条路径的运作机理;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各条转型升级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3条路径对企业转型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信息技术变迁路径带来的转型效果最优,而该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企业信息系统上线率。研究得出结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和信息化技术人员的培养是陕西省重污染企业目前转型升级的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张文  
为了考察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不同转型升级路径对转型效果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划分维度,根据内涵提出五条转型升级路径:技术创新路径、绿色发展路径、均衡发展路径、资源配置路径、顾客导向路径,分析各路径的运作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转型升级路径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五条路径对企业转型升级效益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均衡发展路径为最优路径,该路径2019年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率分别为:14.31%、8.60%、23.49%,关键影响因素为技术研发占比。五条路径协同推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嵌入创新型两化融合技术与信息平台的均衡发展之路,能加速实现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张文  
为了考察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不同转型升级路径对转型效果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划分维度,根据内涵提出五条转型升级路径:技术创新路径、绿色发展路径、均衡发展路径、资源配置路径、顾客导向路径,分析各路径的运作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转型升级路径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五条路径对企业转型升级效益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均衡发展路径为最优路径,该路径2019年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增长率分别为:14.31%、8.60%、23.49%,关键影响因素为技术研发占比。五条路径协同推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嵌入创新型两化融合技术与信息平台的均衡发展之路,能加速实现重污染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申雪  陆秋琴  
为探索影响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继而优化企业要素投入,找出最适合我国重污染企业发展的路径,以252家重污染企业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转型升级驱动下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指标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并观察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升级外界环境、要素升级能力、转型升级效益反馈都对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身要素升级能力对高端化发展影响最大。促进企业工艺产品创新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提高知识储备是当今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的重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申雪  陆秋琴  
为探索影响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的核心因素,继而优化企业要素投入,找出最适合我国重污染企业发展的路径,以252家重污染企业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转型升级驱动下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指标影响力进行实证分析,并观察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转型升级外界环境、要素升级能力、转型升级效益反馈都对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自身要素升级能力对高端化发展影响最大。促进企业工艺产品创新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提高知识储备是当今重污染企业高端化发展的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田晔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本文从企业的视角,分析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要素市场发生了巨大改变,正在经历从劳动要素市场向人力资本要素市场迁移,这会带动分工体系由劳动分工向人力资本分工转变。所以,企业需要推进自身变革以适应新的要素市场。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企业至少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变革:一是进行人才结构提升;二是进行契约结构转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建江  熊智桥  石大千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缓解效应共同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环保法》对东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以及国有重污染企业均有显著的政策效应,但并未体现在中部地区、非高技术产业以及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因此,“双碳”目标下可适度提升环境规制水平,多措并举推动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马剑锋   佟金萍   杨茜钧  
依照准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切入点,以重污染企业为考察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两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2)绿色信贷政策推动了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进而加速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进程,但当企业处于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时,会削弱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应地也会削弱政策对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3)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高社会责任企业以及高信息透明度企业中,在非国有企业、低社会责任企业以及低信息透明度企业中表现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腾   马剑锋   佟金萍   杨茜钧  
依照准自然实验的思路,以2012年出台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切入点,以重污染企业为考察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绿色信贷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并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两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有助于重污染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2)绿色信贷政策推动了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进而加速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进程,但当企业处于较高的市场化水平时,会削弱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相应地也会削弱政策对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3)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高社会责任企业以及高信息透明度企业中,在非国有企业、低社会责任企业以及低信息透明度企业中表现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勇  冯永忠  杨改河  
【目的】分析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和区域差异,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陕西省2000-2008年及各地区2008年的畜牧业生产情况、作物产量、生产资料(化肥和农膜)投入、农村人口等统计数据,对陕西省及各地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情况进行估算,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从2000年开始,陕西省营养污染物排放量和等标污染负荷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于2006年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1.15万t和1538.7473亿m3,之后呈下降趋势,2008年分别降为197.02万t和1197.4060亿m3。农村生活垃圾和作物秸秆耕地负荷从2000年缓慢增长后,分别于2005...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瑛哲  黄光球  
技术变迁是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转型的技术变迁过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技术变迁路径的因果图和系统流图;通过案例仿真实验,获取了影响技术变迁的关键因素,即R&D投入和企业信息系统上线率。动态模拟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转型的经济转化能力,但其投入量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使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厘清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从消费结构变化、政府引导、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与创新、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动因。据此,基于全域旅游的新视角提出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旅游综合体;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治理机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创客"驱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杨桂菊  程兆谦  侯丽敏  李斌  
对代工企业的研究,理论界大多支持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的升级路径,但该观点与代工企业的实践并不相符。许多已经建立自主品牌的代工企业,仍然以代工组装和代工设计业务为主,并积极开拓不同形态的代工业务。针对上述矛盾,采用纵向多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以北京好利阀业、上海岱美、富士康3家企业为例,基于非研发创新和需求拉动创新等理论视角,对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多元路径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通过对3家案例企业的升级阶段、升级模式、客户需求和核心能力的证据资料对比分析,重新构建U形曲线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研究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