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49)
2023(11478)
2022(10045)
2021(9334)
2020(7805)
2019(17855)
2018(18045)
2017(35359)
2016(19189)
2015(21266)
2014(21366)
2013(21314)
2012(19714)
2011(17641)
2010(17299)
2009(15330)
2008(14463)
2007(12484)
2006(10788)
2005(9164)
作者
(55262)
(45859)
(45475)
(43408)
(29008)
(22012)
(20616)
(18223)
(17532)
(16130)
(15836)
(15315)
(14395)
(14332)
(14137)
(13896)
(13867)
(13849)
(12974)
(12968)
(11460)
(11069)
(10983)
(10443)
(10382)
(10138)
(10075)
(10027)
(9132)
(9051)
学科
(77790)
经济(77712)
管理(56805)
(51809)
(42432)
企业(42432)
方法(36882)
数学(32213)
数学方法(31899)
(21719)
中国(18662)
(18392)
(18327)
地方(17925)
业经(17239)
环境(16458)
农业(14711)
(13132)
(13023)
贸易(13016)
(12818)
(12576)
理论(12043)
(11975)
技术(11830)
(11337)
财务(11279)
财务管理(11260)
企业财务(10719)
产业(10093)
机构
大学(269059)
学院(268262)
管理(111542)
(105989)
经济(103700)
理学(98199)
理学院(97114)
管理学(95444)
管理学院(94992)
研究(87618)
中国(62948)
科学(56707)
(56521)
(45484)
(44537)
(43445)
业大(43121)
研究所(40136)
中心(39598)
(37695)
财经(37438)
(35522)
师范(35195)
北京(35172)
农业(34782)
(34057)
(32153)
经济学(30725)
(30617)
经济管理(29273)
基金
项目(193623)
科学(152739)
基金(140946)
研究(140274)
(122561)
国家(121537)
科学基金(105227)
社会(87886)
社会科(83235)
社会科学(83211)
(77830)
基金项目(76551)
自然(70127)
自然科(68467)
自然科学(68452)
自然科学基金(67198)
(63966)
教育(63523)
资助(57330)
编号(57209)
成果(44215)
重点(42998)
(42248)
(41630)
(40263)
课题(38620)
创新(37540)
科研(37286)
教育部(36077)
人文(35644)
期刊
(113753)
经济(113753)
研究(76050)
中国(46107)
学报(43667)
科学(40895)
(39752)
管理(38836)
大学(32837)
(31555)
学学(31049)
农业(27887)
教育(27066)
技术(22522)
业经(20194)
(18985)
金融(18985)
经济研究(18131)
财经(16895)
问题(14291)
(14264)
科技(14258)
图书(14028)
(13782)
理论(13513)
技术经济(13307)
资源(13135)
商业(12978)
实践(12596)
(12596)
共检索到373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刘富垒  
文章首先分析了陕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现状,基于1996—2016年的数据,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理;并使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耗主要依靠煤炭,石油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促进作用,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对碳排放强度起到抑制作用。煤炭消耗比例和石油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309 1%和0.127 4%;天然气消耗比例和其他能源消耗比例每增加1%,碳排放强度分别减少0.387 7%和0.442%。因此,应通过推进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方式实现陕西省碳减排目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怡  
"一带一路"政策为陕西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物流与环境的问题成为物流业发展新的挑战。采用IPCC清单法对陕西省物流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从能源结构的角度对碳排放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妮  张艳芳  位贺杰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成军  杜传甲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就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文章运用冗余分析法和排序图技术,对2005—2017年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冗余分析法能够很好地解释能源消费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2)10个影响因素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能源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在短暂快速增长后保持波浪起伏状态,其余因素整体上呈上升趋势;(3)能源消费结构对影响因素的敏感性不同;(4)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较大。最后,为陕西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供合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选民  卞腾锐  
近十年间陕西省取得了跨越式的经济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其经济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测算了陕西省2002~2012年7种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使用LMDI法(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把陕西省能源碳排放增量分解成人口、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这五方面因素。研究得出,2002~2012年间除能源消费强度这一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皆为正。使用逐年效应角度观察,人均GDP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文洁  巩芯仪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牛晓耕  王海兰  
能源危机与CO2的无限制排放将使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是全球共同的责任。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会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降低碳排放强度,有助于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本研究引入SSM模型并加以改进,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全国为参照区,以选定区域1981—2009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喻翠玲  梁彩懿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因此,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碳排放降低的目标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并且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主要还是对传统石化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然而,在短期内这种目标却是很难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实现低碳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短期而言全国能源消费结构难以进行调整,然而由于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地区能源消费的异质性为地区能源交换,有助于引导能源流向高效率运用的地方。本文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并且在局部地区形成了高低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如银  陈迪雄  
以通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机理,并运用FAST分析了江苏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促进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他能源(水电、风电、核电等)消费比例是抑制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碳强度对煤炭消费比例最敏感,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次之,对天然气消费比例最不敏感。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单位煤炭消费比例用单位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替代时,达到的碳强度降低效果最明显。因此,为了尽快达到碳强度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面,应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和增加其他能源消费为侧重点。同时,加速开发低碳技术,促进江苏能源结构转型,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丹  王磊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文章利用陕西省近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样本数据,选取恩格尔系数作为研究指标进行相关实证分析,从恩格尔系数线性回归,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从实证结果来看,除了收入增加,现阶段教育费用上涨等因素也是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低的重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少甫  林享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之间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消费结构升级会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而在引入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变量的交互项后,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协同推进对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具有强化作用。建议:深入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协同配合,强化居民的绿色低碳消费意识,加强区域之间碳减排工作实施的空间联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建荣  廖祥宾  
通过文献比较,结合江苏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测算了2020年江苏省能源供需及相关的碳排数据。基于碳夹点图解技术及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的限额目标,通过碳夹点复合规划,计算2020年江苏全省在碳排总量约束下的最少清洁能源需求量、化石燃料分配额及对应的碳排放量;兼顾各行业的碳排放约束,合理分配各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及碳减排任务。结果表明:为满足各行业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约束,平衡"能源碳排逆差",江苏省清洁能源比重必须不低于42.63%。与清洁能源占比不到10%、煤炭占60%以上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相比,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压力巨大。实施以清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忠民  王树斌  姚宇  
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笔者以陕西省的能源消费为个案,研究其1999年~2009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强度效应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结构效应的影响作用未见显现;就行业的情况而言,总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工业部门;第三产业中出其他产业在分析中占据第二影响力的位置,但其影响作用的发挥较之工业部门弱得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志鹏  李倩  李宇才  
采用1990-2011年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其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能源消费中石油、电力、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长期经济增长,陕西省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增大,石油消费比较稳定,天然气消费存在波动,而电力消费的增长趋势在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莉  叶强强  
结合1978—2014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AR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陕西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它们互不为Granger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制定政策,有效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