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3868)
- 2022(12140)
- 2021(11141)
- 2020(9538)
- 2019(21708)
- 2018(21382)
- 2017(41219)
- 2016(22824)
- 2015(25267)
- 2014(25008)
- 2013(24818)
- 2012(22840)
- 2011(20693)
- 2010(20367)
- 2009(18511)
- 2008(17985)
- 2007(15475)
- 2006(13520)
- 2005(11432)
- 学科
- 济(88396)
- 经济(88296)
- 管理(62358)
- 业(60263)
- 企(48648)
- 企业(48648)
- 方法(42799)
- 数学(37425)
- 数学方法(37010)
- 农(25558)
- 学(22667)
- 财(21370)
- 中国(21314)
- 业经(19966)
- 地方(19230)
- 农业(17516)
- 贸(16151)
- 贸易(16146)
- 易(15643)
- 环境(14974)
- 技术(14419)
- 理论(14234)
- 制(14070)
- 和(13876)
- 务(13554)
- 财务(13493)
- 财务管理(13474)
- 企业财务(12794)
- 划(12263)
- 银(11757)
- 机构
- 大学(327168)
- 学院(324327)
- 管理(127996)
- 济(122702)
- 经济(120043)
- 理学(112647)
- 理学院(111320)
- 研究(110636)
- 管理学(109142)
- 管理学院(108600)
- 中国(78140)
- 科学(75475)
- 京(69415)
- 农(66021)
- 业大(58371)
- 所(57562)
- 研究所(53702)
- 农业(52586)
- 财(52578)
- 中心(49371)
- 江(46547)
- 财经(43598)
- 范(43459)
- 师范(42908)
- 北京(42785)
- 经(39771)
- 院(39710)
- 州(37568)
- 经济学(36001)
- 农业大学(35635)
- 基金
- 项目(235855)
- 科学(183599)
- 基金(170477)
- 研究(163428)
- 家(152466)
- 国家(151240)
- 科学基金(127941)
- 社会(101556)
- 社会科(96146)
- 社会科学(96115)
- 省(94700)
- 基金项目(92140)
- 自然(87363)
- 自然科(85294)
- 自然科学(85263)
- 自然科学基金(83715)
- 划(79815)
- 教育(74595)
- 资助(69417)
- 编号(65372)
- 重点(53376)
- 成果(51079)
- 部(50795)
- 发(50109)
- 创(49042)
- 计划(46456)
- 科研(45969)
- 创新(45864)
- 课题(44987)
- 大学(42433)
- 期刊
- 济(127002)
- 经济(127002)
- 研究(87473)
- 学报(63996)
- 农(58954)
- 中国(57379)
- 科学(55479)
- 大学(46227)
- 学学(43907)
- 管理(42717)
- 农业(40980)
- 财(37047)
- 教育(32620)
- 技术(25312)
- 业经(22063)
- 融(22009)
- 金融(22009)
- 业(20904)
- 财经(20156)
- 经济研究(20034)
- 科技(18002)
- 业大(17971)
- 版(17451)
- 图书(17253)
- 经(17113)
- 问题(16976)
- 资源(16728)
- 技术经济(15186)
- 理论(15015)
- 农业大学(14576)
共检索到449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李世平 罗列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08年期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DEA-Tobit两步法,运用BCC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通过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地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咸阳、延安、汉中、安康4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利用效率常年处于有效或高效状态。(2)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3)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政策虚拟变量等因素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结论:1990—2008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秋 雷国平 杨厚翔
[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采用了非期望产出SBM模型、Tobit模型、变异系数法、K均值聚类法。[结果](1)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2)19942014年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现增大趋势;19942005年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小,但变幅较大,该时期综合技术效率区域分异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2006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较大,但变幅较小,该时期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爱群 陈彩虹
基于县域尺度,选取江苏省的51个县(区)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其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发现,江苏县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较高,年均0.8579,但年度之间略有波动,且各县区间存在较大差异。51个县区中有27个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中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值最低者年均为0.3696。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主要源于投入冗余引致的非效率和期望产出不足、非期望产出冗余引致的效率损失,其中农机投入冗余、耕地投入冗余、劳动力投入冗余和农业产值不足较为严重。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还受县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力度和对种植业的依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举措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因县施策,避免盲目投入。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县域差异 耕地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英敏
[目的]研究陕西省耕地利用隐形变化与产量的耦合关系,以此优化粮食生产系统的指导方式,提高陕西省粮食产量,协调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方法]文章运用变异系数法,以粮食生产的"投入指标"为评价依据,耕地利用强度由地均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比、复种指数及地均农业机械动力表征等4个指标构成,以及利用2005~2015年陕西省粮食产量,分析其耕地利用转型和粮食产量耦合关系时空演变。[结果]2005~2015年间陕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强度数值上逐年增大,但空间布局变化较分散;从粮食产量方面来看,陕西省各地市粮食产量整体有所增长,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高耦合值区增加,低耦合区值逐渐减少;从空间上看,陕西省中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越来越高。[结论]陕西省耕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度在2005~2015年间呈现耦合度逐渐增加的态势,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安全具有有利影响。
关键词:
耕地 粮食产量 转型 耦合 陕西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冲 姜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新海 匡兵 李菁
将耕地利用碳排放纳入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中,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尼系数分解模型和Tobit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3—2015年耕地利用效率的差异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考虑碳排放指标后形成的耕地利用效率值与不考虑碳排放指标相比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2)从SBM模型测度结果来看,不同尺度耕地利用效率在研究期内都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的年平均耕地利用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最低;3)全国和四大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基尼系数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碳排放 中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臧俊梅 唐春云 王秋香 李宽 李利番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小。(4)整体而言,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分异,其中水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为主导影响因子,但四大区域主导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配置资源以推进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注重耕地利用的非期望产出效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朔 于文海 李世平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生产效率及DEA非有效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研究结果:(1)长期以来,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且省内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非DEA有效的5个地市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耕地的投入产出过程中投入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配置和利用。研究结论:只有改变单纯依靠扩大投入的规模型增长方式,针对每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入规模,尽可能地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使耕地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实施耕地集约利用战略、提高耕地综合利用能力,理应成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同时又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土地基本需求的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选择。本文基于DEA模型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相比耕地生产率更能全面衡量现有耕地真实利用效率的指标—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然后运用规模报酬不变且投入导向的SBM-DEA模型,估算了1985~2008年中国各省份及四大区域的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收敛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受限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气候、生产技术、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教育程度、农业规模等环境因素对于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合理有效的效率评价手段是准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本文引入四阶段DEA法对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致;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武汉、宜昌两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效,襄阳市和神龙架林区仅在技术上有效,其余13个地区不存在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武汉和宜昌2市的耕地经营规模处于适度水平,仅襄阳市耕地经营规模过大,其余14个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尚具一定潜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合理有效的效率评价手段是准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本文引入四阶段DEA法对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致;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武汉、宜昌两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效,襄阳市和神龙架林区仅在技术上有效,其余13个地区不存在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武汉和宜昌2市的耕地经营规模处于适度水平,仅襄阳市耕地经营规模过大,其余14个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尚具一定潜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兆亮 杨子生 邹金浪
以耕地保护"新政"时期的1999—2008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各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基础上,运用GIS、线性回归和泰尔指数系统分析了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差异,并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⑴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由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和东北递减,但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位次整体下降,中部和西部则上升,东北相对稳定;⑵由泰尔指数可知,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总体差异较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⑶东部耕地利用集约度受耕地资源状况(如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等)的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易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农业政策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冠荣 刘桂英 谢花林
在测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业固定资产、劳动力、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投入量的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了中国1999年以来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国家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逐年下降,而化肥、农用柴油、农药、农膜和农业固定资产的集约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固定资产增幅最大;2区域尺度上耕地利用投入要素集约度的时序变化特征与国家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一致;除劳动力集约度中部地区最高外,其他投入要素的集约度均以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最低;3省域尺度上的劳动力集约度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变化方向,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集约度在上海、天津、...
关键词:
耕地 土地利用集约度 Theil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谢保鹏 杜挺 王兴
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1994-2014年全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180个城市的耕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1994-2014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整体效率值并不高;②全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热点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呈现出"两核集聚"、"多核极化"、"两核极化"的演变特征;③自然条件是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的基础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地区科技水平对耕地利用效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