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3)
- 2023(13104)
- 2022(11167)
- 2021(10049)
- 2020(8425)
- 2019(19483)
- 2018(19007)
- 2017(36320)
- 2016(19713)
- 2015(22241)
- 2014(22465)
- 2013(22602)
- 2012(21815)
- 2011(20088)
- 2010(20387)
- 2009(19047)
- 2008(18854)
- 2007(17160)
- 2006(15449)
- 2005(14348)
- 学科
- 济(108047)
- 经济(107955)
- 管理(50789)
- 业(49207)
- 方法(38223)
- 企(36199)
- 企业(36199)
- 数学(33891)
- 数学方法(33613)
- 地方(30866)
- 中国(28646)
- 农(28017)
- 业经(21639)
- 学(20337)
- 财(19866)
- 农业(19269)
- 地方经济(17253)
- 制(17085)
- 贸(16120)
- 贸易(16107)
- 环境(15630)
- 易(15413)
- 融(15266)
- 金融(15264)
- 银(14926)
- 银行(14895)
- 发(14448)
- 行(14424)
- 和(13624)
- 技术(12397)
- 机构
- 学院(294043)
- 大学(292266)
- 济(131908)
- 经济(129167)
- 研究(110431)
- 管理(107016)
- 理学(90284)
- 理学院(89110)
- 管理学(87633)
- 管理学院(87065)
- 中国(83534)
- 科学(67367)
- 京(63693)
- 所(57835)
- 财(57557)
- 农(54483)
- 研究所(52194)
- 中心(50230)
- 江(47321)
- 财经(44672)
- 业大(44075)
- 农业(42461)
- 经济学(41182)
- 北京(40910)
- 范(40647)
- 师范(40259)
- 经(40243)
- 院(39031)
- 州(37444)
- 经济学院(36855)
- 基金
- 项目(187160)
- 科学(146073)
- 研究(136779)
- 基金(132743)
- 家(115598)
- 国家(114588)
- 科学基金(96786)
- 社会(87173)
- 社会科(82633)
- 社会科学(82604)
- 省(76329)
- 基金项目(70560)
- 划(62863)
- 教育(61575)
- 自然(60573)
- 自然科(59061)
- 自然科学(59043)
- 自然科学基金(57968)
- 编号(55275)
- 资助(54227)
- 发(47148)
- 成果(44881)
- 重点(42933)
- 部(40888)
- 课题(39717)
- 创(38200)
- 发展(38124)
- 展(37534)
- 创新(35929)
- 国家社会(35594)
- 期刊
- 济(159476)
- 经济(159476)
- 研究(92963)
- 中国(65153)
- 农(50561)
- 学报(45579)
- 财(43679)
- 科学(42648)
- 管理(39329)
- 农业(34336)
- 大学(33823)
- 学学(31952)
- 教育(30429)
- 融(30426)
- 金融(30426)
- 技术(27239)
- 经济研究(25817)
- 业经(25397)
- 财经(22555)
- 问题(20938)
- 经(19563)
- 业(18443)
- 技术经济(16949)
- 贸(15678)
- 统计(15517)
- 资源(15223)
- 世界(14770)
- 商业(14306)
- 策(13809)
- 国际(13593)
共检索到46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宋永永 许昕
基于DEA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指数,研究2005—2015年陕西省榆林市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5—2015年,榆林市能源总体效率呈上升趋势。神木县、靖边县、定边县一直处于DEA有效,但DEA有效的县域数量少于规模报酬递增县域的数量。(2)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呈现先回落后回升态势,且变化幅度较大;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北六县的经济发展水平。(3)榆林市绝大部分县域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耦合关系属于低协调分离阶段,但正在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文琦 焦旭娇 李佳
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功能类型区之一,为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提供能源动力基础。运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技术,对榆林市12县(区)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榆林市Moran’s I值总体呈现波动态势,1998年达最大值0.517 8,2007年跌入最低谷0.120 0;LISA集聚结果显示,1990年、1998年神木县为H-H类型区,而2007年、2011年H-H类型区未能再现,表明北6县经济发展后期呈现随机状态;1990年榆林市没有L-L集聚区,2011年绥德、子洲、清涧、吴堡4县形成南部经济贫困的L...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熊欢
基于DEA模型中的生产规模报酬可变(VRS)子模型BC2,以能源富集区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13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榆林市经济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呈南北发展效率高、中部发展效率低的分布特征,并存在南北"DEA有效"的双中心结构;(2)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是榆林市经济发展综合效率的主要制约因素;(3)榆阳区、府谷县、横山县、米脂县存在生产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以横山县最为突出。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及专业化、提高综合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来提高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博 唐彬 杨柏欢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以榆林市各县级单元为评价对象,在构建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根据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耦合协调型分区。结果表明:榆林市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度值均大于0.52,表明各县级单元的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二者关系密切。耦合度为0.64~0.72的评价单元数量最多,其次为0.72~0.84,分布面积最少的为耦合度>0.84的区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整体呈现中南部与东北部较高,西部较低的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水平耦合区面积最为广泛,其次为拮抗区与磨合区,协调区面积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彦龙 李同昇 李梦雪 陈云莎 王昭 赵新政
探讨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陕西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兴磊 吴田军 葛咏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光明 杨芸瑞 桂青青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把握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状况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态势,沿海协调度等级高于内陆。空间关联格局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小兵 许庆涛
以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效率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化效率整体呈急剧上升-急剧下降-平稳上升的"N"字型增长趋势;京津冀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形式呈"W"字型增长态势;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具有年际稳定性与空间分布集中性的特点,整体耦合度呈现阶梯式层级递增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雷 张华
运用DEA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总体上山东省城市化综合效率保持稳定,但需要增加投入水平来改善DEA有效的城市数量过少、规模报酬递增类型的城市过多的局面。2山东省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稳定上升3个阶段,其区域差异大且差异性格局持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集中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集中于鲁南、鲁西地区。3山东省各地市耦合类型以中度耦合类型和高度耦合类型为主,低度耦合类型、中度耦合类型、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和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的稳定性,而较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对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有很强的依附性。4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目前山东省处于呈倒"U"型分布的左侧发展阶段,城市化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并实现两者的最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师谦友 王伟平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四友 文琦 赵媛 许昕 杨奎 赵茹
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3年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呈显著上升态势,大多数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县域差距逐步缩小,各区县排名出现波动。(2)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综合效率较高,县域差距逐年减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后技术效率始终高于规模效率,主导着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效率。(3)20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资源型城市因其建立与发展模式的特殊性,区域内城乡二元结构较为明显。城乡关系失调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协调城乡发展对转型中的资源型城市意义重大。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从资源型城市城乡关系特征出发,通过分析榆林市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乡关系 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佳萍 郑林 廖传清
基于Super-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分析2005—2015年江西省11地级市城镇化效率的静、动态特征,并对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进行时空分析,旨在为江西省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江西省城镇化效率整体上有效,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城镇化效率的增长率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及其变化差异显著。(2)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速缓慢,省内贫富差距悬殊。(3)江西省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趋向协调发展;耦合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分布,江西省目前处于倒"U"型的左侧阶段,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U"型分布,江西省处于"U"型右侧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化效率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度 江西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周小刚
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文章利用协同思想建立它们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5年我国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相邻省域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效果突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趋同,大致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部省域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域的特征,并且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确的空间对应关系;失调发展类、轻度失调类和濒临失调类所占比重分别为:42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生态效率 时空耦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