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9)
- 2023(8107)
- 2022(6868)
- 2021(6089)
- 2020(4700)
- 2019(10938)
- 2018(10731)
- 2017(19911)
- 2016(10782)
- 2015(12054)
- 2014(12353)
- 2013(12279)
- 2012(11642)
- 2011(10818)
- 2010(11042)
- 2009(10210)
- 2008(10006)
- 2007(9012)
- 2006(8364)
- 2005(7835)
- 学科
- 济(55182)
- 经济(55138)
- 管理(28736)
- 业(26714)
- 中国(21108)
- 地方(21108)
- 企(19494)
- 企业(19494)
- 方法(15729)
- 农(14779)
- 数学(13387)
- 数学方法(13215)
- 业经(12638)
- 发(11169)
- 地方经济(11156)
- 农业(10543)
- 环境(10366)
- 学(9889)
- 银(9418)
- 银行(9408)
- 融(9405)
- 金融(9405)
- 行(9203)
- 技术(8320)
- 制(8294)
- 财(8174)
- 贸(8044)
- 贸易(8033)
- 和(7779)
- 发展(7721)
- 机构
- 学院(159193)
- 大学(156577)
- 济(64487)
- 经济(62801)
- 研究(61439)
- 管理(59081)
- 理学(49052)
- 理学院(48393)
- 管理学(47553)
- 管理学院(47262)
- 中国(46695)
- 科学(38536)
- 京(36439)
- 所(31581)
- 研究所(28396)
- 财(28208)
- 中心(27681)
- 农(27291)
- 江(25785)
- 范(24008)
- 北京(23815)
- 师范(23770)
- 业大(23067)
- 院(22878)
- 州(21477)
- 财经(21411)
- 农业(20763)
- 省(19789)
- 经(19161)
- 师范大学(19138)
- 基金
- 项目(103966)
- 科学(81807)
- 研究(76341)
- 基金(72328)
- 家(63040)
- 国家(62492)
- 科学基金(53442)
- 社会(48213)
- 社会科(45769)
- 社会科学(45754)
- 省(43068)
- 基金项目(38387)
- 划(35887)
- 教育(33726)
- 自然(33491)
- 自然科(32691)
- 自然科学(32685)
- 自然科学基金(31993)
- 编号(30791)
- 发(29050)
- 资助(28916)
- 成果(24662)
- 重点(23847)
- 发展(23423)
- 课题(23189)
- 展(23002)
- 创(21347)
- 部(21307)
- 创新(20109)
- 国家社会(19442)
共检索到259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静 任志远
以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4年两个时间点,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泰尔指数法、系统协调性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均增强,但不等于协调性增加。(2)从空间上看,宝鸡、西安、铜川城市可持续协调性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其他城市协调性较弱。(3)从驱动力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大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发展差异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培基 杨银峰 吴燕芳
文章针对当前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的常用模型在城市间比较应用中存在的弊端,根据复合系统原理,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子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因子分析、系统协调度以及系统发展系数的多系统协调性评价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及研究方法、步骤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婧 李强 周渊
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入手,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西部大开发以来3个时期(初期的2001年、中期的2005年和近期的2009年),对陕西省10个地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关中地区最高、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弱的地域差异;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地域差异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可持续发展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出不同城市因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面临不同的资源环境问题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差异。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陕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银峰 石培基
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结果表明:甘肃省12个城市间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12个城市均属于协调发展,其中,兰州市、白银市、武威市属于良好协调发展,并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嘉峪关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其他8个城市为中级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鞠耀绩 赵淑英 郑伟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梁鹏 曹敏杰
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反映了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并认为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原因在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最后,文章对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提出了改变产业结构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熵值法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统计分析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分析了二者的协调关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结果显示,近4年花溪大学城常住人口年消费总额、大学城基建年投资总额、周边房地产及配套设施年投资总额3项指标,与全区生产总值年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全区第二产业年增加值、第三产业年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花溪大学城与全区各指标间的关联系数平均值为0.858,协调性很高。基于投资乘数效应、产业结构定律、钻石模型等区域经济理论,分析认为花溪大学城对花溪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提高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结论]研究区地貌属典型喀斯特山地,未来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城建设用地规模大,建筑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位置距贵阳市区较远,往返交通不便等。结论认为,大学城规划建设应因地制宜,通过打造以文化教育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综合体,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促进花溪大学城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 张晓东
[目的]大学城建设涉及所在区域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影响当地产业结构及人口规模。大学城以集约方式汇集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地区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由政府主导,计划性、目的性较强,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与区域协调程度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建设成本与区域发展等因素,大学城选址越来越倾向于城市边缘区。贵州省主要高校集中分布于贵阳市城市边缘地带花溪区,即花溪大学城,包括高校聚集区、科技创业园区、配套服务综合区三大片区。[方法]该研究以花溪大学城为例,通过构建大学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 但文红 程东亚 王蓉
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8—2017年云南省农业子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稳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缓慢提高;(2)云南省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环境系统则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云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研究时段内,云南省各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都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地区;(4)云南省各州市仍处于较低耦合水平,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可分为低耦合极不协调区、低耦合较不协调区、低耦合基本协调区、低耦合比较协调区、拮抗耦合基本协调区5种类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俊
本文针对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组成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社会子系统发展和环境资源子系统承受度之间的协调关系,并确定了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数及预警界限。按照这种可持续发展预警分析思路,文章对横店镇、钟祥市等12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俊
县域实验区的协调性评价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在县域实验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确定了指标的标准化与相应权系数方法,提出了协调度计算的一般公式及具体形式。最后运用县域实验区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也验证了所设计的指标体系及相应方法的实际有效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永红 张振平 刘海轮
通过陕西省烟叶产区温度、光照、降水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持有状况的介绍,依据优质烤烟生长所需要气候土壤环境条件要求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烟叶生产现有的种植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要求,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规划结果。对陕西省烟叶生产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岳国芳 寿纪云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必经之路。过去的城镇化使中国长期保持较高增长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以陕西省过去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 制度改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成烈 许景辉
在简要介绍陕西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水资源概况和时空分布规律,重 点描述了全省水源污染现状及河流含沙量大不易利用的特点,客观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最后指出了 全省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战略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桂镇 赵先贵 郝鸿忠
采用熵值法对陕西省1995—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0.067 6上升到2004年的0.137 4,说明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是可持续的。(2)各子系统间的可持续发展速率差异十分明显,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和发展潜力呈正向发展,并且区域发展水平增速最快;区域均衡度和开放度2个指标改善不大,并表现出不稳定性;区域发展协调度和调控度2个指标呈负向发展。为了推动陕西省全面发展,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熵值法 可持续发展 动态研究 陕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