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8)
2023(9893)
2022(7977)
2021(7063)
2020(5922)
2019(13799)
2018(13740)
2017(26615)
2016(14801)
2015(16980)
2014(17429)
2013(17213)
2012(15856)
2011(14429)
2010(14658)
2009(13859)
2008(13954)
2007(12715)
2006(11275)
2005(10180)
作者
(45733)
(38240)
(38136)
(36450)
(24120)
(18267)
(17538)
(14902)
(14307)
(13448)
(12853)
(12744)
(12042)
(11982)
(11969)
(11908)
(11809)
(11325)
(10980)
(10959)
(9446)
(9327)
(9309)
(8641)
(8604)
(8569)
(8569)
(8316)
(7704)
(7682)
学科
(67559)
经济(67502)
管理(44077)
(38644)
(29914)
企业(29914)
方法(28667)
数学(25041)
数学方法(24844)
中国(20315)
(19318)
地方(16126)
环境(14872)
(14816)
业经(14461)
(14440)
农业(12926)
(11371)
(11186)
(10968)
贸易(10965)
(10617)
(10570)
(10477)
理论(9733)
资源(9538)
(9068)
财务(9041)
财务管理(9016)
(8997)
机构
大学(224013)
学院(223240)
(91301)
经济(89143)
管理(84133)
研究(77211)
理学(72205)
理学院(71355)
管理学(70084)
管理学院(69683)
中国(57176)
科学(49534)
(48364)
(40340)
(40207)
(40055)
研究所(36599)
中心(35658)
(34331)
业大(34309)
财经(32475)
农业(31758)
(30828)
师范(30546)
北京(30222)
(29356)
经济学(28610)
(27710)
(27510)
经济学院(26073)
基金
项目(149261)
科学(116750)
基金(107481)
研究(107230)
(94182)
国家(93452)
科学基金(79488)
社会(68633)
社会科(64997)
社会科学(64973)
(58552)
基金项目(57646)
自然(50932)
自然科(49586)
自然科学(49569)
(49364)
自然科学基金(48628)
教育(48275)
编号(43896)
资助(42976)
成果(35379)
重点(33931)
(33550)
(32718)
(29950)
课题(29867)
国家社会(28782)
科研(28666)
创新(28161)
教育部(27473)
期刊
(100393)
经济(100393)
研究(62569)
中国(42508)
学报(36628)
(36242)
科学(33648)
(31273)
管理(27575)
大学(26569)
学学(24823)
农业(24165)
教育(20656)
技术(18449)
(17459)
金融(17459)
业经(16698)
财经(15869)
问题(15700)
经济研究(15610)
(13685)
资源(13548)
(13344)
图书(13173)
技术经济(11335)
(11278)
现代(10605)
(10375)
商业(10325)
统计(10270)
共检索到325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安周  李英俊  卫海燕  陈晓红  孙兴泽  
以陕西省为例,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了其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②1990-2009年,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状态;③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④陕西省各地市的耦合协调度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卫海燕  赵安周  白凯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地域景观四个方面,构建陕西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构建资源压力指数对陕西省城市资源压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其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期间陕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持续提高;②城市资源压力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及其分指数之间存在均衡的关系;③城市化综合水平、人口城市化、社会城市化是城市资源压力的Granger原因,城市资源压力是经济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地域景观城市化和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明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琳剑  王杰  
采用熵权法构建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耦合关联模型,从理论上解析两大系统的耦合优化原理,定量分析其耦合变动特征,以适宜性理论为基础探究京津冀地区两者耦合跃迁模式。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发展指数、系统耦合度两者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五年特征更为显著;系统耦合度由濒临失调趋向良好协调发展,耦合度最优为河北(0.894)、其次天津(0.888)、最低北京(0.833);两大系统耦合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区域间实现耦合趋同潜力巨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侯远志  曾孝威  张风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对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的研究显示:①江苏省各个环境压力要素和城市化耦合的规律与特征相差很大,其影响的主要原因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呈现出“U”型、倒“U”或“N”型规律,还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所以实际中的耦合规律曲线就更为复杂,不再是简单“U”或倒“U”型,而是它们的复合;②只有广义技术进步的速度达到或超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时,城市化与环境压力要素耦合的倒“U”型曲线才可能形成,所以工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换和不同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可以解释这些规律形成的内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利邦  牛叔文  李怡欣  
通过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6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市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都呈线性增长,协调发展度指数也呈现一种线形的上升趋势。从城市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曲线看出,2003年以前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建设,导致甘肃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一直以中低度协调为主。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两者的耦合关系才会逐渐增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郭闽  兰思仁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指标权重和系统耦合程度,得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2年福建省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化综合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波动大,与城市化综合指数有较大差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在波动中上升.因此在加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妙春  佘济云  程玉娜  
发展离不开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引导下,海南省即要发展经济也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型,对海南省1990-2013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城市化子系统最大的是经济城市化,影响生态环境子系统最大的是生态压力;整个系统耦合度呈现"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情况处于波动之中。因此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平衡。走好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对提升整个海南省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棠  宋元梁  荆心  
从灰色系统论角度,建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评价法和GM(1,1)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预测,据此提出促进陕西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宾  徐维祥  陈国亮  
城市化行为包含城市化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城市化环境包含城市化的空间和生态环境。行为与环境的耦合协调保证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对其进行时空分析可为制订差异化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利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及2000至2013年的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了城市化行为与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问题。结果表明:行为方面,生活和生产行为耦合协调关系虽有一定提升,但仍存在重生产轻生活的问题,且自东向西程度增加。环境方面,空间环境受制于土地,而生态环境依赖投入,因此空间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变化更为复杂,且分布无规律。行为与环境方面,关系逐渐改善,但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普遍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本文在阐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含义的基础上,利用城市化的S型生长曲线和生态环境演变的倒U型曲线,演绎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规律曲线,并以中国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生态环境随城市化发展呈现出着先恶化、后改善的不规则倒U型耦合规律,但该规律曲线只是它们实际耦合的一种演变趋势;(2)1985~2005年间,中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耦合表现出先倒U型和后U型的阶段特征,而这种特征曲线正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高级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增长的压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方创琳  孙心亮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霄  何维炜  陈跃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勇  
以粤港澳合作实践为例,在剖析粤港澳区域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区域合作规划演进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在区域合作发展过程中,两者呈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区域合作规划的内容和侧重点与区域合作进程密切相关,而随着区域合作规划的深入开展,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的融合发展。在推进区域合作和开展区域合作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这种耦合关系,提升区域合作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