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4)
- 2023(9374)
- 2022(8075)
- 2021(7107)
- 2020(6175)
- 2019(14180)
- 2018(13691)
- 2017(26388)
- 2016(14301)
- 2015(16319)
- 2014(16655)
- 2013(16849)
- 2012(16068)
- 2011(15004)
- 2010(15165)
- 2009(14266)
- 2008(14050)
- 2007(12917)
- 2006(11429)
- 2005(10421)
- 学科
- 济(87208)
- 经济(87147)
- 管理(37940)
- 业(34052)
- 方法(32558)
- 数学(29039)
- 数学方法(28792)
- 企(26376)
- 企业(26376)
- 地方(22424)
- 中国(18636)
- 农(18059)
- 学(16674)
- 业经(15351)
- 地方经济(14776)
- 财(14716)
- 农业(12364)
- 制(12060)
- 贸(11869)
- 贸易(11865)
- 环境(11712)
- 易(11379)
- 和(11189)
- 融(10606)
- 金融(10604)
- 银(9852)
- 银行(9829)
- 理论(9781)
- 行(9430)
- 发(9277)
- 机构
- 大学(223103)
- 学院(222626)
- 济(103261)
- 经济(101203)
- 管理(81846)
- 研究(81304)
- 理学(70172)
- 理学院(69300)
- 管理学(68102)
- 管理学院(67664)
- 中国(60396)
- 科学(49431)
- 京(46912)
- 财(43640)
- 所(42536)
- 研究所(38625)
- 农(37625)
- 中心(36377)
- 财经(34854)
- 江(33913)
- 经济学(33270)
- 业大(31798)
- 经(31386)
- 经济学院(29835)
- 北京(29812)
- 范(29609)
- 农业(29433)
- 师范(29352)
- 院(28467)
- 州(26497)
- 基金
- 项目(142761)
- 科学(111821)
- 研究(103743)
- 基金(102811)
- 家(89551)
- 国家(88853)
- 科学基金(75090)
- 社会(66895)
- 社会科(63422)
- 社会科学(63400)
- 省(56186)
- 基金项目(54273)
- 划(47224)
- 教育(47002)
- 自然(46780)
- 自然科(45609)
- 自然科学(45594)
- 自然科学基金(44755)
- 资助(42240)
- 编号(41760)
- 成果(34048)
- 发(33288)
- 重点(32922)
- 部(31705)
- 课题(29148)
- 创(28978)
- 国家社会(28031)
- 创新(27269)
- 科研(27250)
- 发展(27108)
- 期刊
- 济(120050)
- 经济(120050)
- 研究(67780)
- 中国(41357)
- 学报(34108)
- 农(33573)
- 财(33526)
- 科学(31621)
- 管理(29111)
- 大学(25220)
- 学学(23963)
- 农业(22345)
- 技术(20485)
- 经济研究(20190)
- 教育(19420)
- 融(19295)
- 金融(19295)
- 财经(17859)
- 业经(17130)
- 问题(15700)
- 经(15531)
- 技术经济(13507)
- 统计(12938)
- 贸(11963)
- 业(11904)
- 策(11305)
- 商业(11000)
- 资源(10846)
- 世界(10711)
- 决策(10424)
共检索到33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海虹 刘科伟
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然而由于自然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区域发展政策等的差异,陕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因此,深入研究各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及其变动情况,有助于了解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制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管理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5年、1994年、2003年陕西省10个地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做出排序,揭示出陕西省区域经济现状差异和近20年来的变动概况,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关键词:
陕西省 经济综合实力 变动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韩兆洲 黎中彦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区域拥有的经济规模实力、经济质量实力、经济创新能力、经济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潜力,是区域在国(区域)内外经济社会占据地位和影响力的综合反映。模糊Borda法测试结果表明:我国GDP在5000亿元以上的七个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排序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苏州和重庆。测试结果为区域科学定位,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任向华 刘菊红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东西部的不均衡性 ,这表现为东西部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目的就是推动西部发展 ,缩小东西差距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没有详细的规划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西部大开发”一个首要步骤就是了解西部各省份目前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在此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份的综合经济实力加以具体分析。
关键词:
标准化 主成份分析 累积贡献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乃至各省的综合经济实力都显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分析了该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区域特征,从而为该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该省经济实力区域特征分析,也为类似其他各省乃至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综合经济实力 区域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阳 苏兵 张荔 张多加
以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分析,对两者间的适应度进行测度。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两大多指标复合系统的评价问题,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陕西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省域内经济差距的过分扩大影响了省内各区域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地方政府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处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其合理性对该省及全国经济影响巨大。
关键词:
陕西省 区域经济 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文宗川 郝晓燕
本文认为,内蒙古作为西部12省(市、区)之一和五大民族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全国经济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区域资源大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投资迅速增长,现已成为西部发展的新亮点。文章建立了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对西部地区进行地区经济实力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在全社会经济效益赢利方面处于西部省(市、区)中游偏上位置;城镇居民收支情况相对稳定,城镇居民生活相对比较舒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位居西部地区前列,生活比较富足。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评价指标 经济实力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乙萤 龙海明 唐怡 苏锦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文化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促进、共同增长已成趋势。文章在厘清文化软实力定义的基础上,构建起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就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对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数随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同向变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可以推动文化软实力增长的结论。
关键词:
经济实力 文化软实力增长 实证数据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首芳 李月强
基于区域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结合国内外关于国家以及区域软实力发展的已有研究,将区域软实力划分为区域文化、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4个方面,甄别和筛选出24个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软实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各区域软实力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建强 刘超 高小敏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地市2001年、2006年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全局及局域空间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通过重新构建适用于省级以下单元经济增长差异比较的人力资本指标,运用变截距时空数据模型综合多因素分析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揭示空间区位,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劲松
构建中的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和中原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大开发的连接纽带。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圈的郑州、开封、洛阳为视角,对三市的基础设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提升郑汴洛城市综合实力,发挥区域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区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馨 王虹
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文章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对四川省各城市 1998、 199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客观地反映了四川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及其变化 ,从而为四川省各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综合经济实力 指标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晓娜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各城市201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客观地评价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探讨了影响河北省各城市综合经济的因素,找出各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而为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评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昌昌
本文是在《综合国力的测定及实证分析》课题组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区综合实力概念和测定方法,据此,利用实际统计资料对陕西省综合实力,从经济、自然资源与科技教育、人口素质以及精神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增强陕西综合实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