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6)
2023(14808)
2022(12749)
2021(11839)
2020(9721)
2019(22140)
2018(22106)
2017(42398)
2016(22859)
2015(25624)
2014(25844)
2013(25789)
2012(24039)
2011(22027)
2010(22262)
2009(20357)
2008(19634)
2007(17271)
2006(15467)
2005(14050)
作者
(68014)
(56385)
(56011)
(53239)
(36001)
(26966)
(25448)
(22202)
(21513)
(20171)
(19243)
(19194)
(18025)
(18000)
(17393)
(17293)
(16697)
(16299)
(16091)
(16039)
(14221)
(14006)
(13583)
(12993)
(12716)
(12548)
(12518)
(12351)
(11477)
(11111)
学科
(113343)
经济(113245)
管理(62748)
(58691)
(46828)
企业(46828)
方法(41692)
数学(35835)
数学方法(35503)
中国(30041)
地方(29947)
(26777)
业经(23754)
(23362)
(20606)
农业(18620)
地方经济(17536)
(17078)
环境(16934)
(16855)
贸易(16842)
(16167)
(16159)
(15884)
金融(15882)
理论(15637)
(15627)
银行(15586)
(15073)
(15047)
机构
大学(332307)
学院(331401)
(139815)
经济(136835)
管理(128992)
研究(119639)
理学(110657)
理学院(109342)
管理学(107604)
管理学院(107008)
中国(88313)
科学(73435)
(72318)
(61068)
(60838)
研究所(55441)
(52738)
中心(52642)
(49219)
财经(48301)
业大(47547)
北京(46557)
(45979)
师范(45576)
(43718)
(43363)
经济学(42020)
农业(40671)
(40089)
经济学院(37453)
基金
项目(222104)
科学(174437)
研究(164041)
基金(159574)
(138711)
国家(137539)
科学基金(117498)
社会(103398)
社会科(97933)
社会科学(97908)
(87153)
基金项目(84815)
自然(75041)
教育(74252)
自然科(73216)
自然科学(73202)
(73197)
自然科学基金(71854)
编号(67048)
资助(65539)
成果(54504)
(51967)
重点(49995)
(48512)
课题(46830)
(45632)
创新(42591)
国家社会(42191)
发展(41808)
科研(41804)
期刊
(164308)
经济(164308)
研究(104252)
中国(66370)
学报(50623)
管理(48993)
(48478)
科学(48397)
(43503)
教育(38364)
大学(38043)
学学(35690)
农业(33891)
(30137)
金融(30137)
技术(29833)
经济研究(26513)
业经(26071)
财经(23715)
问题(20844)
(20352)
图书(17955)
技术经济(17673)
(17031)
理论(16206)
科技(16177)
资源(15624)
现代(15398)
商业(15292)
世界(14777)
共检索到50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越兰  王宁莲  杨天祥  
首先运用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陕西省1999-2008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泰尔指数对陕西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得出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减小,地区间差异为构成全省总差异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资源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最后从如何围绕中心城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陕南、关中、陕北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阳  苏兵  张荔  张多加  
以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综合评价模型,对陕西省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分析,对两者间的适应度进行测度。较好地解决了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两大多指标复合系统的评价问题,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影  徐效坡  
以吉林省9个地(市)州为研究的地域单元,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3个侧面,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光华  于鹏  丁艳萍  
分别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三大地带(关中、陕南、陕北)、地级行政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3个不同层次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978~2004年间,不论是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都呈逐年扩大的变化态势,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而且区域空间划分得越小(地域空间单元越小),所体现出的差异程度越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建军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发展令人堪忧,严重影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文章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出了5种类型,并比较了各类区域发展的特征,客观地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慧  
本文提出“综合效益协调度”和“综合效益协同度”两个新指数。分别用来衡量综合效益发展水平及发展过程的协调程度。同时,选取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指标群,对陕西省各地市“八五”期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综合效益协调程度、综合效益递增幅度及递增过程中的协同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上官敬芝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现象,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间竞争的基础和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则会导致区域间经济、社会矛盾的扩大,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江苏南北区域发展差异很大,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文章在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军  张文龙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建强  刘超  高小敏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反映属性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地市2001年、2006年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全局及局域空间统计分析,发现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通过重新构建适用于省级以下单元经济增长差异比较的人力资本指标,运用变截距时空数据模型综合多因素分析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揭示空间区位,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陕西省区域内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麻永建  
本文基于河南省2002年的行政区划,以110个县(县级市)和17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单元,通过SPSS定量分析获得河南省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结合GIS空间统计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河南省县域单元层域上的经济发展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良民,苗长虹,乔家君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毕思勇  
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条件之一,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本文对山东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然后测算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通过这种分析,更准确地描述了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和教育投资的关系,进而提出改进教育投资、推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志恒  李世平  
省域内经济差距的过分扩大影响了省内各区域以及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要求地方政府从更高更宏观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处理区域内的经济问题。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演化机理及其合理性对该省及全国经济影响巨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