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1)
2023(8491)
2022(7193)
2021(6807)
2020(5651)
2019(12775)
2018(12817)
2017(24766)
2016(13538)
2015(15027)
2014(14896)
2013(15135)
2012(14037)
2011(12828)
2010(13223)
2009(12271)
2008(12128)
2007(10783)
2006(9967)
2005(8761)
作者
(40337)
(34180)
(33663)
(32084)
(21374)
(16241)
(15036)
(13110)
(12893)
(12072)
(11749)
(11483)
(10934)
(10530)
(10508)
(10383)
(10165)
(9844)
(9642)
(9629)
(8620)
(8560)
(8337)
(7989)
(7828)
(7617)
(7610)
(7356)
(7002)
(6826)
学科
(55505)
经济(55456)
(46319)
(43624)
管理(31643)
农业(30919)
(18983)
企业(18983)
方法(18561)
业经(16567)
数学(16152)
地方(16031)
数学方法(15907)
中国(14937)
(12943)
环境(11991)
(11990)
(11373)
(10704)
农业经济(10661)
服务(9436)
(9435)
贸易(9429)
(9267)
农村(9249)
(9132)
土地(8842)
发展(8789)
(8772)
(8234)
机构
学院(192144)
大学(187933)
(76585)
经济(74625)
管理(72405)
研究(69956)
理学(62418)
理学院(61622)
管理学(60274)
管理学院(59950)
(56638)
中国(53485)
科学(45922)
农业(43076)
(40867)
业大(38093)
(36448)
中心(33855)
研究所(33101)
(32288)
(31704)
(28020)
师范(27763)
(26894)
农业大学(26697)
(25206)
(24960)
北京(24919)
财经(24557)
科学院(22862)
基金
项目(133421)
科学(104729)
研究(97806)
基金(95429)
(84277)
国家(83486)
科学基金(70581)
社会(62027)
社会科(58177)
社会科学(58161)
(56110)
基金项目(51795)
(45398)
自然(45325)
自然科(44096)
自然科学(44083)
自然科学基金(43210)
教育(41728)
编号(41088)
资助(37151)
成果(32624)
(31712)
(31157)
重点(30040)
(28397)
课题(27575)
(26991)
国家社会(25404)
创新(25233)
科研(25124)
期刊
(95594)
经济(95594)
(60157)
研究(52919)
中国(43521)
农业(40932)
学报(33397)
科学(31243)
大学(25547)
学学(24079)
业经(22515)
(21786)
管理(20813)
(19416)
(18868)
金融(18868)
教育(17259)
技术(15725)
农村(13877)
(13877)
农业经济(13875)
问题(13788)
资源(13307)
(12629)
图书(12605)
经济研究(11447)
业大(10406)
世界(10393)
财经(10285)
经济问题(10045)
共检索到29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娜  
[目的] 分析陕西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陕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点明方向,同时为西部其他省份农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方法] 文章以陕西省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分析2006-2021年间陕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相关数据,探讨陕西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规律。[结果] (1) 从时间上看,2006-2021年陕西省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供给服务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价值贡献远高于其他服务,且呈不断扩大趋势;调节服务占第二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支持服务较低,呈波动上升趋势;在负价值方面,环境污染价值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从空间上看,2021年陕西省各市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介于9.36~443.98亿元之间。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3 832.91~197 856.75元/公顷间波动,差距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呈现出中间高、南北低的特点。[结论] 陕西省要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关中区域注重发展高效特色农业;陕北区域注重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陕南区域注重发展生态休闲农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志新  郑大玮  文化  
由于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京郊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513384.07×104元下降到2002年的3426990.22×104元,减少1086393.85×104元。其中粮食作物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在逐年降低,其它作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6年间农业总服务价值平均值大约是其农业增加值的8倍,相当于8元服务价值产出1元经济生产力。6年间接价值平均为3461605.08×104元,大约为直接价值的6倍。农民承担了保护耕地资源的责任,却没有获得相应收益。从构成来看,在京郊现有耕作制度下,提供农产品份额为12.41%;调节大气成分和净化环境价值占据绝对主体,两者之和占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的77...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凤娇  刘金铜  
农田从供给、调节和支持三个方面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也消耗着其他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对其投入的资源,并且农田还提供了很多无益甚至有害的负服务。本文构建了基于能值分析框架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代表的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其消耗的资源、生态系统正服务、负服务产出3个方面分析农田生态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情况;并构建基于生态服务的综合评价指标来探究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农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75×1020sej),其中人类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最大(2.52×1020sej);农田提供的正服务(6.40×1020sej)主要是供给服务(3.70×1020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云  黎青慧  孙本华  郝兴顺  
研究了陕西省及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结果表明 ,1977年氮磷处于亏缺状态 ,80年代末达到平衡且略有盈余 ,到 1997年盈余较多 ,钾则一直赤字。 1997年 N∶ P2 O5 ∶ K2 O为 1∶ 0 .2 6∶ 0 .0 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 0 .42∶ 0 .42 )。预计到 2 0 0 7~ 2 0 12年全省农田年化肥需求量为 :氮肥 (N) 870 0 0 0 t,磷肥 (P2 O5 )36 5 0 0 0 t,钾肥 (K2 O) 1740 0 0 t。适宜的 N,P2 O5 ,K2 O养分比为 1∶ 0 .40~ 0 .42∶ 0 .15~ 0 .2 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周海林  谢高地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化评估。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19121.8×108元(2003年现价),其中,正面服务价值为22334.1×108元,由于灌溉、化肥及农药的使用,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212.3×108元;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服务价值为18960.6元/hm2,其中,农产品生产的价值为14788.7元/hm2,其它服务价值为4171.9元/hm2,灌溉等给人类福利造成的损失为3185.2元/hm2;各地区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差别较大,其价值量波动在86.8~5050.8×108元之间,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宇   张敏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引入文化生态系统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评估,有助于全面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但是目前缺乏对空间规划中如何运用CES的路径和方法进行系统总结与展望,影响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有效应用。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国内外CES评估应用于空间规划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有关CES形成的理论解释从关系性和交互性视角得到深化,将CES视为人与自然交互的实践和结果,表现为CES在供给方、生产方、需求方和消费方之间的流动。(2)有关CES的概念得到了细化,促进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的CES评估理论框架形成。(3)CES评估主要包括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益处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三种进路,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空间范围的数据获取方法、基于空间位置的数据获取方法和集成式空间分析评估方法三种。(4)CES评估与规划编制的结合方式主要包括前置于规划编制和融入规划编制全过程两种。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中应融入CES评估,并为此提出总体思路,以及在规划编制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目的和方法,展望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朱勤勤  潘柳欣  宋焱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评价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指标。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范式,采用动态化的Costanza修正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3—2017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粮食产能、农田生态系统供给当量价值与耕地资源储量存在偏离,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率逐年下降,粮食主产省(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效率差异显著、空间分异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友  杨宁  邹冬生  
张家界市作为国家级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主体所在地,其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理应实现多功能化。基于张家界市2006-2012年统计数据和农田环境实地调查资料,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方法,从服务功能惠益价值、环境损害治理成本和服务功能净效益三个方面,对其现存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益进行了估算,客观定量评价其现存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服务的价值。结果表明,2006-2012年张家界市农田生态系统年均服务惠益值为28.40亿元,年均环境损害治理成本值为0.59亿元,年均服务功能净效益值为27.81亿元。其中,服务惠益价值的95.67%源自于产品生产、光合释氧、养分循环和综合固定CO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罗明灿   陈建成  
以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主要农田投入、产出及耕地面积等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其时序和空间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农作物碳吸收能力最强的是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10%,化肥在主要碳排放途径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6.2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由2001年的16.37×10~6 hm~2下降到2020年的13.41×106 hm~2,整体呈现出碳生态盈余。(2)从空间上看,中国31个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总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东部和北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且海南和西藏等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天津和上海等呈下降趋势;受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单位面积碳足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碳足迹最大的北京和最小的广西之间相差0.35 hm~2/hm~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徐媛媛   王福利   罗明灿   陈建成  
以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域主要农田投入、产出及耕地面积等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核算,并分析其时序和空间格局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农作物碳吸收能力最强的是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11.10%,化肥在主要碳排放途径中占比最高,达到了56.26%;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由2001年的16.37×10~6 hm~2下降到2020年的13.41×106 hm~2,整体呈现出碳生态盈余。(2)从空间上看,中国31个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在总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东部和北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且海南和西藏等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天津和上海等呈下降趋势;受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单位面积碳足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且各省域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单位面积碳足迹最大的北京和最小的广西之间相差0.35 hm~2/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翎燕  李伟霄  张梅  谈俊忠  
定量研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挖掘农田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05~2019年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呈现“西北—东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收缩中趋于集聚化,净碳汇重心总体上朝西北方向移动;(2)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在全局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局部则呈现较为稳定的“北高南低”的空间集聚特征;(3)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局部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差异明显,局部空间结构和空间依赖方向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较而言,苏中地区较苏南、苏北地区具有更加动态的局部空间结构,而盐城市区、启东市及泰州市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4)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较为稳定,局部空间联动性较弱,空间集聚性表现出较高的路径锁定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秀  赵华甫  冯新伟  韩伟  
为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究旱改水背景下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本研究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黑龙江省农田分布、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估其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热点区域并划分生态功能管理分区。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旱地改为水田趋势明显,全省水田面积增长162.45%,主要位于三江平原;2)研究区的粮食产量、碳固定量、土壤保持量呈上升趋势,水分亏缺量也随之增长;3)粮食供应和碳固定具有空间协同关系,而与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研究发现1995—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一致的权衡/协同关系,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依次,全省可划分为农产品供给区、土壤保持区和生态保护区3类生态功能区,从而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梁  赵杰  陈守越  
依据2002—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农业投入、播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对全省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碳源、碳汇估算,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造成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系统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的总量之比为4.32∶1;碳吸收量和碳汇量呈增加趋势,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呈降低趋势;农田生态系统表现出较大的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耕地面积的比值呈现降低趋势,2002年为27.71%,2013年为20.96%;17地市之间单位面积碳汇量和单位面积碳足迹存在明显差异,2013年单位面积碳汇量最高的为德州市(6.20t/hm~2)、最低为威海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同小娟  李俊  于强  
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进行了连续3年的涡度相关观测,对农田生态系统光能利用效率(LUE)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的LUE季节变化明显。冬小麦田和夏玉米田的最大日平均LUE分别出现在4月中下旬和8月初。2003~2005年的季节平均LUE冬小麦田分别为0.8、1.2、1.0 gC.M J-1;夏玉米田分别为2.0、1.9、2.0 gC.M J-1。冬小麦田的LUE随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呈对数增长。在玉米田,营养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增加先增后降;生殖生长阶段的LUE随LAI减少线性降低。相同LAI下,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的LUE明显低于营养生长阶段。LAI大于4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娜  曲福田  冯淑怡  
为深入了解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净吸收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本文采用重心模型分析了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规律,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影响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各区域碳净吸收的贡献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我国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坐标经度减小较快,纬度波动增加,落实到地理区域上呈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东南区与蒙新区是农田系统碳净吸收比重下降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而西南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农田系统碳净吸收的主要贡献区。②常规投入中土地投入是影响农田系统碳净吸收重心移动的首要因素,资本投入(包括化肥、劳动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中种植结构是主要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