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6)
2023(20171)
2022(16637)
2021(15384)
2020(12717)
2019(28821)
2018(28630)
2017(54549)
2016(29853)
2015(33293)
2014(33463)
2013(33143)
2012(30509)
2011(27500)
2010(27794)
2009(25838)
2008(25470)
2007(23038)
2006(20782)
2005(18692)
作者
(87949)
(73227)
(72655)
(69077)
(46521)
(35213)
(32926)
(28935)
(27883)
(26231)
(24874)
(24831)
(23373)
(23359)
(22603)
(22310)
(21629)
(21540)
(21069)
(20973)
(18372)
(18371)
(17881)
(16962)
(16461)
(16424)
(16378)
(16359)
(14827)
(14611)
学科
(129202)
经济(129052)
(105244)
管理(90955)
(85529)
企业(85529)
(52433)
方法(51209)
数学(41012)
数学方法(40566)
业经(38141)
中国(37570)
农业(34997)
(34017)
地方(31645)
(25176)
(24976)
(22816)
财务(22734)
技术(22705)
财务管理(22696)
(21949)
理论(21727)
企业财务(21497)
(21295)
贸易(21276)
(20569)
环境(19614)
(19607)
(19493)
机构
学院(429096)
大学(424964)
(173106)
管理(169775)
经济(169304)
研究(147129)
理学(145476)
理学院(143847)
管理学(141457)
管理学院(140682)
中国(112451)
(92019)
科学(91293)
(83364)
(78448)
(74601)
业大(67630)
研究所(67553)
(67379)
中心(67345)
农业(63799)
财经(61673)
(58028)
北京(57939)
师范(57532)
(55977)
(53754)
(53196)
经济学(50242)
(48034)
基金
项目(286644)
科学(226245)
研究(211402)
基金(206235)
(179355)
国家(177691)
科学基金(153201)
社会(134249)
社会科(126909)
社会科学(126874)
(114978)
基金项目(109810)
自然(98288)
自然科(95980)
自然科学(95956)
教育(95557)
(94625)
自然科学基金(94224)
编号(87384)
资助(83276)
成果(69999)
(64700)
重点(63987)
(62384)
(60505)
课题(60214)
创新(56023)
国家社会(54817)
科研(54161)
教育部(52859)
期刊
(204982)
经济(204982)
研究(127175)
中国(90182)
(81909)
学报(67657)
科学(64496)
管理(64363)
(60486)
农业(55505)
大学(51955)
学学(48996)
教育(48611)
(40886)
金融(40886)
技术(38997)
业经(38766)
经济研究(29765)
财经(29698)
(28885)
问题(27340)
(25489)
技术经济(22717)
(21766)
科技(21264)
图书(21117)
现代(20504)
资源(20236)
商业(19610)
世界(19415)
共检索到653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珍  
[目的] 定量评估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以期为该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2021年陕西省各区域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取极差法、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来测算不同年份下陕西省及各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空间分布、区域差异以及差异来源进行深入探析。[结果](1)2010-2021年,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略呈上升态势,其中,农业现代化增长幅度和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农村现代化的增幅和速度。(2)发展优势在于农业产业体系和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发展水平提升较快,而主要短板为农业生产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4个维度。(3)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并表现为一定的固化态势。关中地区发展水平最高,陕北地区最低;地级市中以西安市、咸阳市最高,宝鸡市、渭南市次之,渭南市、宝鸡市、榆林市3市水平提升较快。(4)陕西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均更加趋于平衡,其中关中区域内差异以最大,陕南发展最为均衡;从演变趋势来看,关中区域内差异变化不大,陕北逐年缩小,而陕南有增大趋势;关中-陕南、关中-陕北区域间差异大大缩小,而陕南-陕北略有增大。[结论] 陕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提升空间较大。未来应加强合理布局和区域间合作交流,强化高水平区域的示范作用,打破地理和资源限制,加强多维度共同发展,因地制宜实施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丽娜  李松柏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了及时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动态,使农业现代化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必要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定量综合评价。基于2007年以来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的统计数据,采用德尔菲法与多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陕西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农业现代化在4项准则指标,13项具体指标下的发展动态及其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陕西省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短板。结果表明,2015年陕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基本实现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刚  李双元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青海省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层面构建一套包含10项准则、42项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6—2016年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探讨近年来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短板和不足。结果表明: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0.264到2016年的0.401,年均增长0.014,总体发展水平越来越好;农业农村现代化达标率从2006年的31%到2016年的44%,达标程度为中等。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2个层面来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达标率要高于农村现代化,但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达标率的增速要高于农业现代化。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难点是改善农村环境;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每千人拥有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农业投资占农村总投资比重和每万人拥有文化站数4项指标是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主要短板。鉴于此,青海省要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制度创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政策转型,强化有效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科技驱动能力;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诚  汪宝  陈典  方向明  
[目的]评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方法]根据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构建一个包含28个具体指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实际,确定各指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值,对2015—2019年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全国层面2015—2019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由发展阶段提高到了提升阶段,但目前存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速较慢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的问题。2)从地区差异来看,2015—2019年各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华东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与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依次降低。3)按近几年增速预测,全国层面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不大,但是部分地区会有一定困难。[结论]最后提出推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支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建设机制,重点加强西部、东北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岭  郝汉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几种学界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雪瑛  
[目的]休闲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驱动因素,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陕西省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于该结果,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结果]层次分析法结果表明功能效益的权重最大为0. 422 4,产业发展的权重值次之为0. 269 9,经营模式的权重值最小为0. 135 1;模糊评价打分结果表明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为3. 99;休闲农业发展水平驱动力分析表明物质基础、形成条件、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会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结论]陕西省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驱动因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为了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产品文化内涵,促进陕西省休闲农业的整体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应武  欧阳子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3—2016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实现动态分析体系下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相结合。研究表明:(1)从横向比较而言,通过聚类分析依据动态因子分析法测算的平均综合得分将中国30个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层级,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降低的分布格局。(2)从纵向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3种变化类型,划分为良好及以上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恢复上升趋势,划分为一般及以下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  郭晓雁  唐衡  
为研究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水平,采用熵值法、GIS技术和障碍度模型,基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大目标层,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北京市2015—2020年整体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各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从2015年的0.591 4提高到2020年的0.719 2,处于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初期阶段,两大目标层和九大准则层也有明显提高,但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远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2)北京市各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高值地区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低值地区发展后劲不足。除顺义区处于起步阶段的后期,其他区多处于初中期阶段;3)空间分布非均衡性明显,从零星分布转变为集群分布,高水平和低水平区域同时出现扩散的态势,并逐步形成“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分异逐年增强;4)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是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据此提出坚守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条底线、高水平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低水平地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晨  
本文提出广东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评估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1999—2007年广东建设现代农业取得进展,农业现代化达标程度提高的指标数增加,指标结构改善;但是劳均农机总动力、劳均农业总产值等核心指标落后,省内四个区域及21个市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按照已有的发展速度,广东省可在2020年如期整体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珠江三角洲能够在2010年如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林广  
构建包含农业、农村、农民与城乡融合现代化4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核密度估算法等方式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大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全国及东、中、西与东北地区的核密度分布位置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地区内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地区间东、西部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最大,中、西部之间差异最小。据此,应加强农村顶层规划设计,补齐基础服务供给短板;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健全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香玲  李小建  朱纪广  史焱文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单元为依据,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其差异逐渐减弱。(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发展水平下降。(3)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发展水平差距变大。(4)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5)热点区和冷点区逐渐减少,次热点区和次冷点区相对增加,农业现代化发展极化趋弱;热点区与次热点区、冷点区与次冷点区呈核心-外围模式分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香玲  李小建  朱纪广  史焱文  
以河南省108个县市单元为依据,运用多指标综合测定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空间格局演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但其差异逐渐减弱。(2)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基础上,部分县市发展水平下降。(3)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步调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发展水平差距变大。(4)各县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存在高值集聚现象,且呈逐渐弱化趋势。(5)热点区和冷点区逐渐减少,次热点区和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芸  蒋和平  
客观评价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助于找出与国民经济、农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寻找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应用阅读法、评述法和归纳法对目前使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主要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法、评价核心指标、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进行了探讨,就各类方法测评的客观性、准确性、数据可获得性等进行了对比。目前评价方法理论基础有待进一步论述,如何规避指标体系设置中主观因素的方法还有待改进。虽然不同学者测算的综合测评数值不同,但据此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判断基本一致,因此测评研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预测,明确未来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