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8)
- 2023(4694)
- 2022(3173)
- 2021(2770)
- 2020(2148)
- 2019(4577)
- 2018(4817)
- 2017(9225)
- 2016(5230)
- 2015(5931)
- 2014(6208)
- 2013(5777)
- 2012(5022)
- 2011(4582)
- 2010(4556)
- 2009(4244)
- 2008(4278)
- 2007(3801)
- 2006(3471)
- 2005(3411)
- 学科
- 济(22993)
- 经济(22972)
- 业(12757)
- 管理(12412)
- 企(9139)
- 企业(9139)
- 中国(8713)
- 农(8385)
- 业经(7492)
- 方法(5871)
- 地方(5783)
- 农业(5747)
- 发(5053)
- 学(4697)
- 数学(4501)
- 制(4472)
- 发展(4467)
- 展(4462)
- 数学方法(4445)
- 产业(4226)
- 贸(3981)
- 贸易(3979)
- 易(3849)
- 财(3793)
- 银(3706)
- 银行(3696)
- 体(3643)
- 融(3617)
- 金融(3617)
- 信息(3575)
- 机构
- 学院(74172)
- 大学(73464)
- 济(31088)
- 经济(30465)
- 研究(30380)
- 管理(24921)
- 中国(22493)
- 理学(20833)
- 理学院(20559)
- 管理学(20096)
- 管理学院(19963)
- 科学(18503)
- 京(16505)
- 所(16280)
- 农(15144)
- 研究所(14765)
- 中心(13296)
- 财(13210)
- 江(11725)
- 农业(11439)
- 业大(11193)
- 院(11138)
- 范(10672)
- 北京(10632)
- 师范(10577)
- 财经(10298)
- 经济学(9484)
- 科学院(9476)
- 州(9350)
- 经(9263)
- 基金
- 项目(49060)
- 科学(38233)
- 研究(35794)
- 基金(35102)
- 家(31535)
- 国家(31303)
- 科学基金(25943)
- 社会(22637)
- 社会科(21354)
- 社会科学(21348)
- 省(19000)
- 基金项目(18214)
- 划(16276)
- 自然(16123)
- 自然科(15698)
- 自然科学(15695)
- 教育(15666)
- 自然科学基金(15425)
- 编号(14604)
- 资助(13278)
- 成果(12180)
- 重点(11784)
- 发(11637)
- 课题(10412)
- 部(10276)
- 国家社会(9759)
- 创(9716)
- 发展(9293)
- 创新(9193)
- 展(9161)
共检索到118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维英 殷淑燕 鲍小娟
基于1961-2009年气象数据,利用区域旱涝指数Xi和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对陕西渭北旱塬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气温以0.246℃/10a的速率呈现明显增温,气候呈暖干化趋势,且在1991年和1994年发生了变干旱和增温的突变。近49年来,出现了5年偏旱、3年大旱、2年重旱。干旱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干旱趋势减轻,春季和秋季干旱趋势增加。季节性连旱时有发生,冬春季连旱次数最多。夏季大旱和四季连旱是造成渭北旱塬严重干旱年份形成的重要原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为揭示川滇地区气候特征与旱涝灾害趋势,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M-K突变检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Z指数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川滇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1a川滇地区气温以0.21℃/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10.76mm/10a的速率减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正经历着以增温和变干为趋势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近51a川滇地区年旱涝灾害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以2000年为转折点,2000年以前该区多涝灾,2000年后多旱灾,这与该区的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良温 杨改河 冯永忠 任广鑫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2年来该区域不同站点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江河源区全区及各站点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升幅随站点位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最近十多年间;1980年以来,源区和大多数站点的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暖季降水量普遍减少,冷季降水量则有不同程度增加;蒸发量年际间波动大,变化规律复杂,但20...
关键词:
江河源区 气温 降水量 气候暖干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芬 于文金 张建新 朱凤琴 刘英丽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干旱是发生范围最广、频率最高、灾情和影响最严重的灾害。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损失的加剧,减灾工作得到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科技工作者开始了包括干旱在内的自然灾害的评估工作。本文旨在把握干旱灾害评估的研究现状,力求对干旱灾害评估各个方面的研究做出较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以期达到促进中国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目的。文章从干旱指标、干旱评估理论、干旱评估方法以及干旱评估类型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现有干旱评估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干旱和区域单品种干旱灾情的特征研究,缺乏从系统的角度综合研究干旱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应等区域灾害系统的模拟研究,干旱评估模型结果不能反映干旱带来的系统影响。未来的干旱评估研究要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向多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关键词:
干旱 评估 研究 进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任远 鲁仕宝 黄强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干旱灾害 统计特征 危害 减灾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红燕 谢永宏 邹冬生
运用Man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简称M-K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湖南省农业洪旱灾受灾面积演变趋势并分析了其原因。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的M-K统计值在1983年后即突破置信区间(P0.05),可见,1980s后湖南省农业洪灾受灾面积持续增长,旱灾受灾面积未能有效遏制。主要原因包括:(1)雨水存在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不匀。如1986年后4月、5月和6月的降雨量与1951-1980年均值相比整体偏少,而7月明显偏多。(2)水土流失严重使森林水分涵养功能低下。(3)河湖淤积严重使河湖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以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事实与过程重建的成果为基础,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分析了两宋以来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与洪水干旱灾害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气候处于温湿期还是冷干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率没有显著区别;但是当气候处于冷干时期,发生干旱灾害的频率增大,特大干旱年和连续干旱年组频频出现。利用气象、水文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最近60a来,气温呈现增高趋势,逐年的日降水强度明显增加,洪水干旱等极端事件发生更加频繁。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灾害,必须加强水需求管理、坚持节约用水为先;加强病险水库的治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再评估,实施适应性管理,充分挖掘工程潜力;加大力度,新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柳媛普 王素萍 王劲松 王芝兰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和贵州西部危险性增加;西南地区中部到东南部成灾环境敏感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部、贵州及云南东部敏感性增加;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分布于西南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耕地面积比重越高的地区易损性程度越高;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及重庆西部防灾减灾能力较高。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最高区域为云南东部、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西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李江苏 黄园淅 杨波
自进入石油时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便开始受到油价波动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研究表明:1965年-2000年期间,国际油价的波动始终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主导这一时期油价波动的是发达国家与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发生于1973年的中东十月战争、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正是引发这一时期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三次关键事件。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变动开始从政治主导指向转变为经济主导指向,传统的出口与进口二元国际市场结构也被石油出口国、老牌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市场利益博弈。1965年-2000年期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近70%来自老牌石油进口国。然...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庆育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合作大于竞争。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1世纪前十年,技术和制度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2020年后,全球将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和更加激烈的创新竞争,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而贸易保护主义、人口结构老龄化、城市病蔓延、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02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一个新的相对高速发展期。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中国已经具备迈入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发展过程中还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姚松岭
本文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旱灾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旱灾对全省农业生产影响程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农业干旱灾害度分级,最后提出合理防治旱灾促进农业生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灾害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技术 脆弱性 暴露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娜 霍治国 钱锦霞 周晓宇 史源香
[目的]分析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的关键作用因子,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区划,对于提升该地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水平、减轻干旱损失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改进的相对湿润度指数、DEM资料、地形坡度资料和1990—2016年以县(市)为单元的行政区域的人口密度、GDP、人均GDP、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数据来定量化评价山西干旱风险,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的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因子,构建相应的指数模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并基于GIS绘制山西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山西省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大同、朔州、忻州北部和西部、太原南部的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最强;孕灾环境脆弱性呈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的趋势,而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均呈东西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从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可以看出,山西省干旱风险总体呈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东部,较高风险区包括朔州西部、忻州中西部、太原大部,吕梁大部、晋中西部、临汾中部、运城西部为中风险区,临汾西部、晋中大部、长治东北部为较低风险区,临汾东部、运城东部、晋城大部、长治西部和南部风险最低。[结论]山西省干旱灾害的精细化风险区划,可为相关区域有效地开展抗旱活动提供定量化依据,增强干旱灾害防御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干旱 风险 区划 致灾因子 山西省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玲燕 王慧敏 陈军飞
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是影响干旱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根据干旱灾害发生的极端过程特点,用极值理论刻画干旱灾害风险两个特征变量的边缘分布,用Archimedes Copula函数捕捉旱灾风险两个特征变量之间的极值相依结构,本文构建的基于Copula-EVT的旱灾风险评估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旱灾形成的极端过程和影响因子。实证分析以淮河流域蚌埠站为例,证实了ClaytonCopula-EVT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蚌埠站干旱灾害风险的历史经验分布,计算得出:蚌埠站干旱历时大于5个月,干旱强度超过7.45的极端干旱灾害风险概率为3%,重现期T_∩(t,d)为32.4年,对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的条件重现期研究得出干旱强度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杨玮 戴娟 吴蓉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a)、累积湿润度指数(Ma)、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开展对比分析及在安徽省冬麦区适应性研究,最终选取CWDIa作为干旱致灾危险性最优指标。根据冬小麦期望减产率划分干旱危险性强度等级,计算超越致灾临界值频次,结合承灾体脆弱度及暴露度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开展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承灾体脆弱性等因素影响,不同干旱风险等级频率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冬麦区中北部干旱高风险频率较高,而南部高风险频率较低。1999/2000年典型年干旱风险也呈北高南低分布,减产率分布与干旱风险...
关键词:
干旱指标 风险评估 冬小麦 安徽冬麦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