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9)
- 2023(2462)
- 2022(2270)
- 2021(2342)
- 2020(1838)
- 2019(4708)
- 2018(4304)
- 2017(6850)
- 2016(4007)
- 2015(4686)
- 2014(4694)
- 2013(4716)
- 2012(4782)
- 2011(4585)
- 2010(4608)
- 2009(4431)
- 2008(4611)
- 2007(3709)
- 2006(3370)
- 2005(3257)
- 学科
- 济(16219)
- 经济(16202)
- 管理(7898)
- 业(7530)
- 方法(6165)
- 学(5911)
- 中国(5531)
- 企(5511)
- 企业(5511)
- 数学(5154)
- 数学方法(5048)
- 农(4881)
- 地方(3540)
- 贸(3394)
- 贸易(3393)
- 财(3297)
- 易(3287)
- 农业(3224)
- 业经(3098)
- 融(3041)
- 金融(3040)
- 和(2868)
- 理论(2719)
- 制(2703)
- 银(2511)
- 银行(2494)
- 教育(2471)
- 行(2434)
- 环境(2427)
- 发(2260)
- 机构
- 大学(64101)
- 学院(60248)
- 研究(29213)
- 济(23929)
- 经济(23497)
- 中国(20758)
- 管理(19171)
- 科学(18736)
- 理学(16302)
- 所(16285)
- 理学院(15947)
- 管理学(15457)
- 管理学院(15342)
- 研究所(15059)
- 京(14679)
- 农(13930)
- 中心(12117)
- 范(11270)
- 师范(11162)
- 财(10826)
- 农业(10779)
- 院(10183)
- 业大(9601)
- 师范大学(9514)
- 北京(9492)
- 江(9263)
- 科学院(8925)
- 财经(8261)
- 研究院(7900)
- 部(7858)
- 基金
- 项目(40270)
- 科学(31462)
- 基金(29659)
- 研究(27511)
- 家(27364)
- 国家(27162)
- 科学基金(21828)
- 社会(16893)
- 社会科(15856)
- 社会科学(15851)
- 基金项目(15625)
- 自然(14787)
- 省(14714)
- 自然科(14439)
- 自然科学(14432)
- 自然科学基金(14164)
- 划(13770)
- 教育(12914)
- 资助(11833)
- 编号(10169)
- 重点(10068)
- 成果(9477)
- 部(9288)
- 发(8865)
- 计划(8344)
- 创(8005)
- 科研(7998)
- 课题(7895)
- 创新(7613)
- 教育部(7549)
共检索到103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佳
为了揭示日本樱花花期演变的特点及其与春温、植物生育期变化的关系,从1979~2006年近30年来,对陕西杨凌日本樱花花期进行了连续观测,统计分析了日本樱花花期序列,花期和春温的关系以及其与小麦生育期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30年来,日本樱花花期有随时间推移逐渐提早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开花始期、盛期均较80年代提早1 d,进入21世纪以来提早明显加快,其平均开花始期、盛期均较20世纪90年代提早9 d。20世纪80和90年代,日本樱花最早和最晚花期相差21 d,到21世纪10年代,相差仅15~17 d,花期的变动明显趋于稳定。陕西杨凌早春和整个春季的气温均与日本樱花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军 李晓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角色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身份定位、规范要求和期望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演变表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应当体现时代性、多元性和专业性。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校辅导员 角色演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静 陈正洪 陈英英 肖玫 贾文茜
为提升武汉樱花花期预报模型的准确度,更好地做好樱花花期预报工作,利用武汉大学樱园日本樱花树始花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武汉大学樱花花期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热岛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明显增强,冬季城市热岛增温率和增温贡献率自1988年后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在武汉中心城区最高,由城市核心区向近郊区蔓延辐射,北部的黄陂、新洲等地几乎不受热岛效应的影响;武汉樱花花期对冬季城市热岛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明显响应,冬季平均气温5年滑动平均UHII每升高1℃,樱花始花期提前约2.8 d;位于市中心的汉口江滩、晴川假日酒店等赏花点为樱花最早开放的地区,较武汉大学花期提前1~2 d,东湖樱园、堤角公园等地则比武汉大学花期晚1~2 d。结果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温度升高提早了武汉樱花花期,强热岛效应区域的花期要早于弱热岛效应区域。
关键词:
城市热岛 樱花 植物物候 气候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孟珏 陈忠暖 王思洁 徐秀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广东省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阶段特征。文章以广东省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因子分析方法和GIS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角度,得出广东省城市发展的各阶段总体发展特征以及时空演变规律: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是居住生活质量、城市经济、城市规模、人口特性、基础设施等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空间分布上是集中和分散并存的格局。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时代特征 演变趋势 广东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福涛
本文基于公开的数据库与相关期刊和书籍等,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对1979~2019年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内容和方法等发展变化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本文主要发现包括:首先,1979年以来高等教育研究文献数量的持续增长说明,高等教育研究在日本并非一个日趋衰落或越来越不受重视的领域。其次,日本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变化及其数量。日本高等教育研究总体上比较注重研究与政府和社会变化的联系,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第三,从国别研究来看,日本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一直重视对美国的研究,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的焦点逐渐从西方、尤其是从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过渡到东亚的中国和韩国。最后,过去40年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逐渐从重视史料及文本的整理和解读,转向更多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研究。此外,与早期多注重介绍和翻译来自美国学者的研究相比,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更强调原创性和具有新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凌霄 安悦 谭雪兰 米胜渊 熊亚东 谭杰扬
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从种植结构类型以及种植比例变化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过程、格局与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出现12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且有22个县市区转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单一的双水稻型向多元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转变。②种植比例变化较大,双季水稻种植比例降幅最大,而蔬菜的种植比例增幅最大。1987年共有3种作物存在显著的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而2016年共有4种作物存在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蔬菜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文章认为,长株潭地区未来可通过减少单一型增加组合类型,实现组合型内部元素多样化,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带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种植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吴文恒 马利邦
文章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两项综合指标,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最大与最小系数,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四个演变阶段像一个不规则的"W"。通过计算1978—2005年几个代表年份各省区农村经济的区位熵,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省区差异 时空演变 中国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智君 殷秀云
九龙江口是冰后期海侵所形成的溺谷型河口,明清以来河口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河口沙洲广泛发育,148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许茂洲、乌礁洲和紫泥洲,最晚至1763年,乌礁洲与紫泥洲已经合并为一洲,从而奠定了九龙江口沙洲与河流"两洲三港"的分布格局。自1692年至今,沙洲前界自西向东大约推移了5km,每年平均推移约19m,且沙洲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沙洲的发育,抬高了河床,降低了行洪量,加大了洪水期海水淹没范围,使河口两岸和沙洲土壤盐化,地皆斥卤。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被迫与海争田,如堰海以田、引潮洗田和"以海为田"的走私贸易等。民众在与海争田的同时,还"与人争田",因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关键词:
九龙江口 沙洲 与海争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英英 熊洁 贾文茜 王明 谭静
以1961~2018年湖北72个国家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代表站分类、时序演变、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北地区的雾和霾空间分布不均,霾多发生在大城市和工业城市,雾多发生在鄂西南山区;1980年前,雾和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之后呈反相,总体上呈现负相关,2005年后霾日较雾日明显增加。(2)城市站与生态站雾日的年变化趋势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由增至减的拐点分别出现在1980和1987年,表明城市化进程对雾的生成有影响;霾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空气污染的年际变化无明显的城乡差异。(3)对于所有站点来说,"区域尺度气候变化、城市化和空气污染(气溶胶污染)"等3个因素对雾的定量影响相当;对于城市站,城市化的影响明显占主导(55%);对于生态站,气溶胶污染的贡献率最高(43%)。
关键词:
雾和霾 演变 气候变化 城市化 空气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献帅 苏筠 方修琦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21世纪以来是否与全球及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发生了变暖趋势减缓或停滞?[方法]为了问答该问题,基于黑吉辽3省71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东北地区近30年来年际、年代际的年均温和生长季温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冬季温度的数值变化。[结果](1)东北地区30年来年均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3省的变化具有同步性;(2)年均温在1991~2000年的增温区域面积扩大显著,尤其是年均温范围为2~4℃的区域向4~6℃变化,但在2001~2010年,年均温的增加趋势减缓、增温区域较少;(3)生长季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与1981~1990年相比升温幅度达到1.4~1.5℃,2001~2010年与1991~2000年相比达到2.3~2.4℃;(4)生长季温度增温区域有明显北移趋势,变化最大的是生长季温度范围为14~16℃的区域向16~18℃变化;(5)2000年后暖冬年份减少,3省冬季温度的增温幅度减小。[结论]2000年以来东北生长季(夏、秋季)温度仍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但"暖冬"现象减弱,导致年均温增幅的减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献帅 苏筠 方修琦
[目的]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21世纪以来是否与全球及北半球的气候变化一致,发生了变暖趋势减缓或停滞?[方法]为了问答该问题,基于黑吉辽3省71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东北地区近30年来年际、年代际的年均温和生长季温度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冬季温度的数值变化。[结果](1)东北地区30年来年均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3省的变化具有同步性;(2)年均温在19912000年的增温区域面积扩大显著,尤其是年均温范围为24℃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大才
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大来源:中国传统调查研究方法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中国农村政治研究学者主要运用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以问题为导向;90年代不少学者开始借鉴成熟的西方田野调查方法,以理论为导向;21世纪初期两种方法论开始融合、整合。这些融合与整合,推进了中国农村政治学实证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提升了中国农村政治学实证研究的水平,但是,这些融合与整合并不十分理想,要融合与整合两大方法还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关键词:
农村政治学 实证政治学 方法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文章利用1978-2005年的公路运输数据,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我国公路运输的重心变化进行了测定和评价。
关键词:
公路运输 重心变化 测定与评价 中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志平 刘纪远 邵全琴
论文利用近30 a中国756个气象站点日观测数据计算中国陆地表层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现状及变化趋势,然后划分湿润程度变化对不同自然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等级,并应用于农田、林地和草地三大生态系统脆弱性变化分析,结果显示: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平均年潜在蒸散为754 mm,平均湿润指数为-5.6,湿润指数平均变化率为-4.4/10 a,反映中国陆地表层湿润程度总体具有下降趋势。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化导致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的面积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3.7%,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以及青藏高原的西部、北部和东部。总体上,近30 a中国陆地表层气候湿润程度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鸿 黄跃飞 刘海 王敏 钟滨
植被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景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采用近30年来的Landsat NDVI数据,基于趋势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地形因子以及旅游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区NDVI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30年来庐山风景名胜区NDVI整体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1988~2001年和2002~2017年两个时间段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但期末回升水平低于期初水平。空间上,NDVI明显降低的区域分布在主要景点及游客路线周围,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高密度林地覆盖区。在各影响因素中,对于气候因素,由于研究区面积有限,热量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降水和气温与NDVI相关性不显著,气候因素不是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地形因素,高程和坡度较高的区域,分布着主要景点和游客集散区,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NDVI值较低;阳坡与阴坡相比,光照资源更为丰富,此外,阴坡多为景点和游客路线等人类活动较强的区域,阳坡区域NDVI较高。对于旅游活动,研究期内游客人数逐年上升,旅游活动增强,景点、游客中心及游客路线周围建设用地和裸地的面积明显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旅游活动是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