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31)
2023(8055)
2022(7048)
2021(6415)
2020(5878)
2019(13473)
2018(13282)
2017(25634)
2016(14299)
2015(16173)
2014(16433)
2013(16486)
2012(15438)
2011(14078)
2010(14120)
2009(13315)
2008(13401)
2007(12345)
2006(10501)
2005(9402)
作者
(44835)
(37552)
(37454)
(35656)
(23552)
(18052)
(17304)
(14857)
(14079)
(13272)
(12662)
(12620)
(11926)
(11814)
(11807)
(11771)
(11660)
(11076)
(10895)
(10690)
(9404)
(9381)
(9201)
(8684)
(8460)
(8343)
(8278)
(8236)
(7709)
(7570)
学科
(59099)
经济(59046)
(39489)
管理(37660)
方法(32130)
(29420)
企业(29420)
数学(29266)
数学方法(28992)
(16013)
中国(15981)
(15570)
(12971)
(12934)
贸易(12931)
(12573)
(12086)
业经(11359)
(11185)
银行(11143)
(11050)
保险(10956)
地方(10630)
(10514)
农业(10406)
(10152)
财务(10135)
财务管理(10104)
(9829)
金融(9827)
机构
大学(212089)
学院(210519)
(85137)
经济(83329)
管理(79245)
研究(70580)
理学(68186)
理学院(67394)
管理学(65949)
管理学院(65567)
中国(56132)
科学(46537)
(44578)
(44350)
(40466)
(37710)
业大(36213)
农业(35469)
研究所(34621)
中心(33619)
财经(32408)
(31929)
(29283)
北京(27810)
经济学(26712)
(25770)
师范(25431)
(24921)
(24738)
经济学院(24550)
基金
项目(141574)
科学(109583)
基金(102613)
研究(97222)
(91121)
国家(90418)
科学基金(76066)
社会(60634)
社会科(57465)
社会科学(57444)
(56122)
基金项目(54329)
自然(51293)
自然科(50122)
自然科学(50105)
自然科学基金(49226)
(47677)
教育(45181)
资助(43590)
编号(38570)
重点(32092)
(31349)
成果(31038)
(29767)
(28822)
科研(28587)
计划(28284)
创新(27127)
课题(26790)
教育部(26196)
期刊
(87476)
经济(87476)
研究(59434)
学报(39408)
中国(39182)
(38907)
科学(33609)
(31346)
大学(28697)
学学(27413)
农业(25887)
管理(25172)
(22206)
金融(22206)
教育(17440)
技术(17059)
财经(15397)
经济研究(14811)
业经(14394)
(14305)
(13065)
统计(12588)
问题(11910)
(11729)
技术经济(11047)
(11014)
理论(10564)
业大(10278)
决策(10273)
(10257)
共检索到304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耀东  韩晓江  彭诗媛  岳田利  王周利  
【目的】全面评价陕西液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污染状况及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8年上半年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城市、县城及乡镇采集液态奶样本111份进行检测,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库中液态奶消费数据,对不同人群通过液态奶对AFM_1的摄入水平进行分析。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立的AFM_1暴露引发肝癌风险公式和安全限值两种方法,分析描述相关健康风险。【结果】111份液态奶样本中95份检出AFM_1,但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平均含量为23.95 ng/kg。不同性别年龄组中,一般人群对AFM_1的平均摄入量为0.004~0.082 ng/(kg·d),肝癌风险为0.010~0.225例/(亿人·年),消费人群对AFM_1平均摄入量为0.041~0.272 ng/(kg·d),肝癌风险为0.113~0.745例/(亿人·年)。【结论】陕西液态牛奶中AFM_1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但需对部分低年龄段(2~11岁)液态奶消费人群AFM_1膳食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予以关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成平  欧阳华学  胡莉  
用SNAP快速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首先运用SNAP快速法对牛奶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初筛,其中的阳性样品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并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而比较SNAP快速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通过比较,SNAP快速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检测结果有假阳性现象;液相色谱法前处理、分析过程较复杂,但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回收率及线性关系好,结果准确可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昱芬  翁秀秀  唐德富  潘建忠  年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武  丁小霞  白艺珍  周海燕  印南日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不仅严重影响中国花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国际贸易,还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开展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的现状、技术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中国农产品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风险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秀兰  张银志  汤坚  朱瑜  
为了扩大金标免疫层析试条(GICA)检测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样品基质对试剂条信号强度的影响,探讨了GICA测定饲料和各种发酵类食品样品时,提取液中NaCl、金属离子(Fe3+,Cu2+,Pb2+,As3+)和脂肪含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消除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阴性样品(大米、玉米和小麦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干扰,大米的影响最小,其次为玉米和小麦粉,大米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0倍,玉米和小麦粉为30倍;随NaCl质量浓度增加,检测结果有偏向假阳性的趋势;4种金属离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Fe3+>Cu2+>Pb2+>As3+;随着样品中油脂含量的增高,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会娟  胡志超  王海鸥  王建楠  高学梅  刘敏基  
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畸性和高致突变性,是危害最大的真菌毒素之一。本文在介绍黄曲霉毒素概念、性质、产生条件及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黄曲霉毒素在不同作物品种和地域上的危害以及其检测方法和预防、去除、降解措施,对中国今后农产品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安春  刘艳丽  朱德康  汪铭书  胡骑  陈孝跃  
【目的】(1)建立单抗介导的、能够对黄曲霉毒素AFB1进行亚细胞定位的免疫组化方法;(2)探明AFB1侵染和分布于雏鸭靶器官(细胞)规律,为阐明AFB1对雏鸭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数据,为AFB1感染人类提供研究模型。【方法】(1)利用AFB1单抗、免疫组化理论和方法,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建立检测感染雏鸭组织器官和细胞中AFB1方法;(2)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μg·kg-1的全价饲料,分别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h各剖杀2只,取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法氏囊、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器官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建立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以桥  余烨颖  吕雅婷  曾昱龙  胥伟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d、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所产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籽粉末含水量高于10%时黄曲霉可生长;茶树籽粉末含水量大于15%时黄曲霉生长状态良好,黄曲霉毒素组分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0.03μg/kg),提示在产毒黄曲霉侵染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较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以桥  余烨颖  吕雅婷  曾昱龙  胥伟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d、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所产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籽粉末含水量高于10%时黄曲霉可生长;茶树籽粉末含水量大于15%时黄曲霉生长状态良好,黄曲霉毒素组分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0.03μg/kg),提示在产毒黄曲霉侵染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较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晶  袁建振  侯扶江  常生华  王召锋  傅华  王静  
黄曲霉毒素是严重威胁动物与人类健康的一类真菌毒素。牧草在收割、运输与贮存过程中极易发霉,易被黄曲霉毒素侵染。反刍动物采食感染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其乳汁中也会分泌出黄曲霉毒素,即使微量的黄曲霉毒素也可对动物和人体造成危害。因此,本文对饲料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危害、检测技术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能够准确、快速、实时地检测饲料及乳制品中的黄曲霉素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兆威  李培武  张奇  丁小霞  
【目的】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农产品,威胁人畜生命健康,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因此亟需研究建立黄曲霉毒素高灵敏高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已研制出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旨在应用该抗体,建立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为农产品质量监管、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将黄曲霉毒素抗体与乳胶铕进行偶联标记,利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通过检测线T信号值与质控线C信号值的比值和标准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实现定量。针对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不同农产品,研究建立样品粉碎均质提取一体化技术。对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彧  李笑樱  赵丽红  贾亚雄  计成  马秋刚  陈余  王梁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养殖场所用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检出频率和特点,为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抽样采集北京市21个养殖场187份饲料样,采用免疫亲和柱-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含量。【结果】玉米、麸皮、豆粕、DDGS、猪配合饲料和家禽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分别为50.0%、46.2%、33.3%、94.1%、67.1%和94.3%,平均含量分别为5.98、0.25、1.00、9.83、2.89和1.06μg.kg-1,超标率分别为6.2%、0.0%、0.0%、5.9%、6.6%和0.0%。【结论】各类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成华  樊彦红  王莹  皇超英  王希春  张海彬  
为了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两种真菌毒素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本试验选用鲤鱼270尾(体重为(18±0.1)g),均分为9组,每组设3个平行,2个平行组进行试验观察和统计,1个平行组作为试验过程中解剖检查用。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设计,AFB1的含量分别为0、0.05和0.1mg·kg-1,DON的含量分别为0、1和5mg·kg-1。试验期为40d。每20d进行增重、体长、丰满系数的检测。试验结束时进行肝胰脏重/体重值、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德生  刘凡  于炎湖  何万领  涂华荣  
研究了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的等温吸附 ,以及赖氨酸、酸碱度、温度、离体肠管吸收及透析袋透析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性蒙脱石在 pH 2 .0和 pH 8.0时对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 98.8μg/g、6 82 .4 μg/g ;赖氨酸含量为 2 .0mg/mL和 4 .0mg/mL时对吸附无影响 ;酸碱度在 pH 2 .0至pH 8.0及温度在 2 0℃至 6 0℃时对吸附无明显影响 ;改性蒙脱石可减少离体肠管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及黄曲霉毒素B1通过透析袋的透析率。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可能以化学吸附为主 ;鸡小肠对黄曲霉毒素B1存在主动吸收过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  严佳惠  张昭寰  赵勇  欧杰  
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分布广、肝毒性强,能够导致肝脏氧化性损伤。本研究通过注射AFB_(1)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探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及方式。实验设置空白组、COS对照组、模型组、COS干预组、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8天,模型组、COS干预和阳性对照组仅在第6天注射1 mg/kg AFB_(1)。以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肝脏组织切片评价COS对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并利用RNA测序(RNA-Seq)技术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以分析COS干预方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COS干预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切片观察显示COS有利于改善大鼠肝脏形态;RNA-Seq数据表明,COS干预组和模型组比较共有968个DEGs,富集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条目主要与肝脏代谢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和蛋白质合成相关。综上,COS对AFB_(1)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为COS用于预防AFB_(1)诱导的肝损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