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4)
2023(4722)
2022(3852)
2021(3472)
2020(3114)
2019(7044)
2018(6757)
2017(13009)
2016(7291)
2015(8100)
2014(8460)
2013(8476)
2012(8025)
2011(7370)
2010(7897)
2009(8143)
2008(6912)
2007(6226)
2006(5406)
2005(5061)
作者
(22891)
(19166)
(19073)
(18008)
(11872)
(9483)
(8741)
(7499)
(7329)
(6707)
(6659)
(6547)
(6069)
(5979)
(5973)
(5847)
(5663)
(5527)
(5504)
(5452)
(4842)
(4739)
(4643)
(4494)
(4363)
(4259)
(4218)
(4087)
(3993)
(3759)
学科
(28454)
经济(28392)
(21371)
管理(19994)
(15885)
企业(15885)
方法(13191)
数学(11926)
数学方法(11754)
(10946)
保险(10854)
(9644)
中国(9481)
(9122)
(8404)
(8314)
银行(8310)
(8019)
金融(8018)
(7879)
(6626)
地方(6604)
业经(5934)
(5581)
制度(5549)
农业(5498)
(5327)
(5184)
财务(5172)
财务管理(5154)
机构
大学(107608)
学院(106209)
(41831)
经济(40850)
管理(40522)
研究(36991)
理学(33615)
中国(33246)
理学院(33236)
管理学(32611)
管理学院(32420)
(23578)
科学(23448)
(22877)
(20833)
(19526)
财经(17710)
研究所(17697)
中心(17552)
业大(16935)
(16474)
(15993)
农业(15972)
北京(14826)
(13514)
(13382)
财经大学(13117)
经济学(12852)
(12768)
师范(12666)
基金
项目(70669)
科学(54686)
基金(51245)
研究(48979)
(45640)
国家(45292)
科学基金(37912)
社会(31028)
社会科(29166)
社会科学(29156)
(27124)
基金项目(26791)
自然(25179)
自然科(24547)
自然科学(24536)
自然科学基金(24033)
(23619)
资助(21570)
教育(21520)
编号(18932)
重点(16351)
成果(15665)
(15577)
(14287)
科研(13969)
计划(13956)
(13678)
课题(13600)
(13343)
创新(12999)
期刊
(46864)
经济(46864)
研究(33633)
中国(23209)
(18997)
学报(18820)
(18348)
(17745)
金融(17745)
科学(17097)
大学(14156)
学学(13631)
管理(13374)
农业(12131)
财经(8754)
技术(7926)
教育(7419)
(7285)
(7153)
业经(6530)
经济研究(6367)
统计(6202)
资源(5959)
问题(5862)
(5747)
(5698)
决策(5383)
技术经济(5214)
理论(5118)
科技(5099)
共检索到165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学兄  常庆瑞  赵业婷  宋利珍  陈永贵  
【目的】对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进行评价,旨在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地形坡度、植被指数、年降水量、土层厚度、土壤可蚀性、岩性、人口环境容量失衡度和坡耕地占坡地面积比例等8个因子,作为评价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的主要因素,首先对各个因子进行分级、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特尔斐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确定8个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侵蚀因子权重评分法的数学模型计算陕西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果】影响富县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8个因子的权重依次为:地形坡度0.20,植被指数0.18,土层厚度0.16,年降水量0.12,土壤可蚀性0.12,岩性0.09,坡耕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蔡强国  丁树文  王天巍  张光远  
根据土壤侵蚀特点 ,在IDRISI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 ,研究设计了小流域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建设 ,在GIS系统支持下可有效地实现区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分级及其空间分析。首先 ,采用侵蚀预报的数学模型来估算土壤侵蚀量 ,用土壤详查资料编制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图 ;然后 ,由土壤年均侵蚀量、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得到土壤抗蚀年限图 ,按水利部标准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分为 5级。最后 ,为了表明某一地区或地类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的大小 ,还提出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 (SEPDI)。以三峡库区的王家桥小流域为例进行了研究 ,并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吴炳方  张磊  李伟萍  朱亮  张宁  钮立明  
为详细了解水库建设期秭归县植被结构演变及土壤侵蚀风险情况,使用TM和SPOT等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秭归县1992、2007年1:50 000土地利用分类、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风险及1999~2007年SPOTVEGETATION NDVI等。利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植被结构与土壤侵蚀风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92~2007年,植被景观格局更加破碎,斑块离散程度变大,多样性提高,乔、灌等仍是优势类型,受不同人类政策的影响,不同类型植被类型景观特征响应表现出差异性。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其中秭归中南部植被水平密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降低土壤侵蚀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库周边地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元  张奇  林超文  
采用降雨侵蚀力R=〔Σnj=1(210+89LogI3〕(IjTj)I30100的计算方法〔1〕,研究四川盆地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初步探讨了不同气候带年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并通过主要种植模式各个时期C因子值的计算,研究土壤侵蚀危险期。确认7月前后是目前四川盆地土壤侵蚀的主要时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秀霞  倪晋仁  杨琴  李天宏  
作者在前期研究中,基于流域最小图斑的划分,提出了土壤侵蚀快速评估方法,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论文以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评估了流域土壤侵蚀的脆弱性。以抗侵蚀年限表征流域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结合土壤侵蚀脆弱性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潜在风险。通过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对比,指出在流域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中,同时考虑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潜在风险才能作出更合理的决策。最后,分析了黄河流域中游土壤侵蚀风险向下游洪水风险的转化关系,指出黄河中游高产沙区土壤侵蚀风险转化为下游更高的洪水风险,在泥沙灾害研究中应关注灾害的链式反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郭旭东  
针对不同尺度开展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作为新近提出的土壤侵蚀模型,在跨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及其因子内涵,应用尺度转换的思想,阐述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物覆盖与管理因子、地形因子等不同评价因子在坡面、小流域、流域不同尺度上的计算方法与GIS实现技术,以期服务于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的深入和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杨营  毕如田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明勇  谭淑端  张全发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确定了计算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在ArcGIS支持下,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分为微度、低度、中度、强度、剧烈侵蚀5级,建立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及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量24.14t/hm2,远超该地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t/(hm2·a)。96%的侵蚀区及95%的土壤侵蚀总量位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苑韶峰  
精伊霍铁路所经地区地处西部干旱内陆,生态环境恶劣、脆弱,对人类扰动极其敏感。敦煌铁路的建设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侵蚀现象。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分析结果,编制了精伊霍铁路两侧30 km范围土壤侵蚀现状图。根据铁路沿线土地退化现状和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对施工期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进行了预测,据此分析了工程可能造成的土地退化危害,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胜  欧阳梦云  周卫军  谭雪兰  刘沛  谭洁  
以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通过GIS和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宁乡市的土壤侵蚀模数,模型指标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植被覆盖度因子(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宁乡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 410.64t/(km2·年),属于中度侵蚀等级状情况,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剧烈侵蚀和轻度侵蚀,侵蚀面积分别为1 548.87、434.16和397.91km2,占侵蚀总面积的53.84%、15.09%和13.88%。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宁乡市的沩山、长冲等山地、丘陵地区。系统分析出宁乡市土壤侵蚀与USLE模型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海拔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成负相关关系,在草地>水域>裸地。根据宁乡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政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星  李占斌  李鹏  高海东  
为揭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典型县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对石泉县和商南县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和DEM图的叠加,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地貌因子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程度较高,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不同坡度、高程、起伏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现单峰分布,平地的水土流失面积接近0,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最大值随着坡度升高而增大,但却随着高程的升高而减小。各土壤侵蚀强度的起伏度分布特征均很相似。此结论可为陕西省丹汉江流域中游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吕一河  陈利顶  
土地利用能够通过改变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和生态过程影响土壤侵蚀,尺度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也会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坡面尺度、小流域/流域尺度和区域尺度,综述了不同尺度上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其中,在坡面尺度上,土地利用与上壤侵蚀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管理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应尺度上的模型有USLE/ RUSLE、WEPP等;在小流域/流域尺度上,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关的模型有LISEM、AGNPS、EUROSEM和SEDEM等;在区域尺度上土壤侵蚀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尺度上推和宏观因子评价的方法进行。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作为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多尺度综合与尺度转换、土地利用政策效应、土地利用格局与土壤流失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炜  孙燕  张秋文  龚兰兰  
水土流失既是资源问题,又是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鄂西北丹江口库区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为试验点,通过分析小区的实地观测数据,建立坡面土壤侵蚀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数量化理论II作为有效的数学方法,建立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对参与建立模型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准判率达到80.0%以上,并且利用该模型对其他年份坡面土壤侵蚀强度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的精度较高。研究表明,建立的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可为郧西县及类似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区域水保工作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洪桢华  刘健  余坤勇  赖玫妃  吕恒斌  
以富屯溪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流域的高程、坡度、基础设施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等水土侵蚀影响因子的数字格式,分别与流域土壤侵蚀图进行叠加分析,比较各侵蚀因子对侵蚀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高程和坡度与土壤侵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距离居民点1000 m及距离基础设施500m之内.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政治上以及社会上广泛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尺度阐述土壤再分布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分别阐述土壤侵蚀和再沉积过程在全球碳循环,陆地碳库研究中的作用,土壤侵蚀与农田景观土壤有机碳动态、活性组份以及碳通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再分布过程引起的土壤固碳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