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1)
2023(12026)
2022(9771)
2021(8762)
2020(7498)
2019(17035)
2018(16922)
2017(32280)
2016(18327)
2015(21089)
2014(21767)
2013(21349)
2012(20054)
2011(18229)
2010(18593)
2009(17203)
2008(17475)
2007(16271)
2006(14328)
2005(13075)
作者
(57278)
(47996)
(47725)
(45599)
(30473)
(23144)
(21952)
(18651)
(18112)
(17368)
(16519)
(16197)
(15529)
(15327)
(15041)
(14922)
(14780)
(14100)
(14050)
(13797)
(12148)
(12003)
(11836)
(10968)
(10882)
(10854)
(10822)
(10771)
(9835)
(9813)
学科
(80855)
经济(80769)
管理(47731)
(45827)
(35212)
企业(35212)
方法(33228)
数学(28640)
数学方法(28328)
(24120)
中国(22818)
地方(20727)
(18824)
(18610)
业经(17619)
农业(16125)
(14871)
(14229)
贸易(14224)
(13712)
理论(12753)
(12327)
(12323)
银行(12278)
(11951)
金融(11948)
(11673)
环境(11574)
地方经济(11264)
(10950)
机构
学院(274017)
大学(273862)
(108527)
经济(106009)
研究(98978)
管理(96682)
理学(82255)
理学院(81100)
管理学(79391)
管理学院(78857)
中国(73823)
科学(64085)
(60000)
(53361)
(53321)
(49865)
研究所(48516)
(45057)
中心(45034)
业大(42962)
农业(41949)
财经(39345)
(39343)
师范(38936)
北京(37764)
(35474)
(35385)
(35240)
经济学(33712)
(31650)
基金
项目(177644)
科学(137628)
研究(128237)
基金(125797)
(111276)
国家(110360)
科学基金(91970)
社会(78740)
社会科(74313)
社会科学(74290)
(70775)
基金项目(66461)
(60000)
教育(59509)
自然(59341)
自然科(57869)
自然科学(57848)
自然科学基金(56788)
编号(53370)
资助(51423)
成果(44567)
重点(41502)
(40212)
(38629)
课题(38170)
(35836)
科研(34275)
创新(33707)
计划(33187)
大学(32569)
期刊
(125613)
经济(125613)
研究(80347)
中国(56848)
(48998)
学报(48064)
科学(42927)
(39368)
大学(35006)
管理(33565)
教育(33196)
学学(32731)
农业(32613)
(24712)
金融(24712)
技术(24105)
业经(20759)
经济研究(19520)
财经(19287)
(17750)
问题(17278)
(16703)
(15046)
图书(14765)
资源(14005)
技术经济(13616)
(13595)
商业(12931)
统计(12825)
理论(12462)
共检索到415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凯  王宁  
城镇化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单纯采用市(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城镇化水平有很大的缺陷。根据城镇化水平的内涵,提出了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陕西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其城镇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省1999-2008年期间的城镇化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08年陕西省各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关中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陕北地区次之,陕南地区最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恩平  
文章以联合国URPAS数据为基础,考察了1950~2015年发达、欠发达、最不发达三类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分年龄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分年龄人口城镇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差异;(2)从最不发达到欠发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具有明显的年龄优先次序,20~29岁青年人口具有明显的城镇化"急先锋"特征,分年龄城镇化水平曲线呈现以20~29岁青年人口为峰值年龄的倒"U"形特征;(3)从欠发达到发达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围绕大约50%城镇化水平为拐点的急剧城镇化特征转型,分年龄城镇化水平曲线的极差、标准差、偏度等特征指标存在随总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二次型曲线特征。文章将分年龄人口城镇化进程差异及其变化归之于分年龄人口不一致的城乡利益偏好和不同步的城乡差距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刚  郑沐辰  王亚星  李静  
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发展的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并比较二者异速发展的测度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城市土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和异速增长模型测度全国、省域和城市3个层面二者之间增速差异。研究结果:中国自1990年以来土地城镇化持续快于人口城镇化,2006年以后该趋势放缓,2020年该趋势初步扭转。2006—2020年,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东北多数城市在城市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城市土地仍在扩张。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是唯一反映土地城镇化连续变化趋势的指标,是监测土地城镇化趋势的首推方法。虽然全国层面土地过快城镇化趋势初步扭转,但各省、各城市差异明显,城市人口密度下降速度超过同期水平的省市是未来政策调控的重点对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保奎  
2000年~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6.92%提高到49.68%,增长12.7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从4.59亿人增加到6.66亿人,增长量相当于英国、德国和法国的城镇人口总和。年新增城镇人口2068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总人口。城镇化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钱佩佩  
文章构建2008—2015年50个全国典型城市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反映城镇化效率变动趋势与规律的GML指数,从区域差异、不同行政级别差异、时间变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GML及其分解项的累积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均呈现出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行政级别相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阻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水平增长较慢的根本原因则是技术进步;所有城市都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妍  薛俭  
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1990-2012年的城镇化率、人均GDP、就业人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基于面板数据的扩展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Hausman检验等一系列计量方法,对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中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整体上保持了高度正相关性,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提出了对解决区域协调性发展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国华  李苗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地域分工基础,其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县域城镇化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探讨县域城镇化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县域城镇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GM(1,N)模型对1998-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发展演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效率虽然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2000-2009年处于停滞阶段,2010年才突破发展瓶颈;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驱动力量,而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市场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制约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作莲  王征兵  
对陕西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陕西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性不太显著,相当一部分非农就业转移在农村内部实现,从而影响了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此外,不同时期、不同规模和不同区位的城镇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农  
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地带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是由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模式决定的。利用长江地区 9省 1市的统计数据 ,研究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揭示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农村非农化、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未来长江地区的发展过程中 ,要以城镇化的发展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在非农产业中 ,要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潜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步伐。农村工业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向城市的过度集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清裕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1)城乡人口再分配在急剧进行,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提高;(2)城镇数目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城市数量在迅速增加;(3)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志礼  张绪珠  贺本岚  
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为对象,以省级区域为单元,对我国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比较,定量分析了四大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对未来四大区域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新越  秦素贞  吴宁宁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