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7)
- 2023(7973)
- 2022(6859)
- 2021(6481)
- 2020(5859)
- 2019(14065)
- 2018(14115)
- 2017(27799)
- 2016(15508)
- 2015(17939)
- 2014(18149)
- 2013(18209)
- 2012(16759)
- 2011(15117)
- 2010(15457)
- 2009(14531)
- 2008(14656)
- 2007(13514)
- 2006(11552)
- 2005(10217)
- 学科
- 济(65997)
- 经济(65934)
- 管理(42641)
- 业(41936)
- 方法(35944)
- 企(34138)
- 企业(34138)
- 数学(32581)
- 数学方法(32001)
- 农(18126)
- 财(16737)
- 学(15675)
- 中国(14571)
- 地方(12986)
- 业经(12357)
- 农业(11835)
- 贸(11693)
- 贸易(11689)
- 易(11334)
- 制(10916)
- 务(10884)
- 财务(10841)
- 财务管理(10807)
- 理论(10649)
- 企业财务(9915)
- 和(9906)
- 银(8745)
- 银行(8705)
- 环境(8467)
- 融(8323)
- 机构
- 学院(227122)
- 大学(226734)
- 济(88488)
- 管理(87048)
- 经济(86443)
- 研究(75407)
- 理学(75183)
- 理学院(74384)
- 管理学(72653)
- 管理学院(72268)
- 中国(56641)
- 科学(50625)
- 京(48405)
- 农(45829)
- 所(40635)
- 业大(39666)
- 财(39663)
- 研究所(37310)
- 农业(35957)
- 江(35375)
- 中心(35108)
- 财经(31629)
- 北京(30694)
- 经(28475)
- 范(28468)
- 师范(28076)
- 州(27422)
- 院(27336)
- 经济学(26499)
- 省(25764)
- 基金
- 项目(152767)
- 科学(117194)
- 基金(108390)
- 研究(105493)
- 家(97008)
- 国家(96280)
- 科学基金(80473)
- 社会(63270)
- 省(61590)
- 社会科(59898)
- 社会科学(59872)
- 基金项目(57165)
- 自然(55175)
- 自然科(53864)
- 自然科学(53846)
- 自然科学基金(52849)
- 划(52064)
- 教育(49703)
- 资助(46923)
- 编号(43329)
- 重点(35044)
- 成果(34568)
- 部(33027)
- 发(32335)
- 创(30943)
- 计划(30729)
- 科研(30436)
- 课题(30218)
- 创新(29028)
- 大学(27946)
共检索到326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小倩 胡德夫 刘宝庆 李凯
【目的】基于我国林麝养殖业行业标准未定、人工养麝效益问题计量不清的现状,以成本收益法分析林麝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水平。【方法】通过对我国最大林麝养殖县——陕西凤县各类典型麝场的实地调查,从规模、雌雄性比、经营目的、发展阶段的麝场养殖成本构成及收益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麝场有仅生产麝香、仅出售幼麝、麝香+幼麝兼营3种经营目的;根据生产成本构成特点可划分为大(100只以上)、中(40~100只)、小(40只以下)型3种规模;根据经营年限不同有起步、加速发展、成熟3种阶段。2)麝场有多种养殖模式:药企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龙头企业,规模最大,以生产麝香为唯一目的;私人投资建设的养麝公司为专业大户,基于投入资金的多少既有中型、也有大型,以兼营麝香和幼麝为目的;家庭农场经营的中型麝场,兼营麝香和幼麝;家庭散户经营的小型麝场,起步阶段时通常以出售幼麝为主要目的。3)大、中、小型麝场平均每麝饲养成本分别为每年3 963. 58、2 798. 55、3 296. 29元,大型麝场的单位饲养成本普遍高于中小型麝场,规模优势体现不足。4)收益水平依麝场规模、经营目的、雌雄性比和发展阶段的差异而有所区别,中小规模、雌多雄少、兼营出售麝香+幼麝、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时的单位成本收益相对更高。5)龙头企业由于单位生产成本高、养殖种群偏雄、专营麝香生产的特点,是经济效益相对最低的一种模式,但其生产的麝香在下游制药环节将创造更高的附加值。6)专业大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在养麝环节中最具优势:相对于仅生产麝香的龙头企业,兼营麝香+幼麝收益更高;相对于小型麝场,抵御风险能力更强;能灵活调整养殖种群结构,以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结论】基于对典型麝场麝资源结构和经营策略的分析,我国林麝养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宏观上看,虽近年来麝香产量的增长仍落后于林麝养殖种群规模的增长,但经营者由"繁殖炒种"向"驯养取香"转变的趋势已有显现,表明林麝养殖业正在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微观上看,麝场的经营是可持续的,长期经营的麝场并没有因林麝老龄化而进入衰退期。针对一些案例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发展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与利用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科学的人工繁育应同时实现保护野外种群资源和满足市场需求2个目标;龙头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平稳度过效益水平低的困难时期;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引导养殖大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减少扰乱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
关键词:
林麝 养殖模式 成本核算 收益 陕西凤县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肖宇 姜海瑞 薛文杰 王淯 胡忠军 徐宏发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大尺度上分析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生境相关因子的重要性。通过对景观连接度进行模糊相对赋值,建立景观连接度评价模型,分析该地区林麝生境的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生境的适宜性,并组建林麝生境模型。结果表明:在被研究的陕西西南部山区3 187 km2面积中,林麝最适宜生境的总面积仅有168 km2,占研究地区的5.28%,且在空间分布上处于极度破碎化状态。从景观指数上看,最适宜生境的斑块面积小,形状狭长复杂,呈孤立分布状态,对林麝的繁衍十分不利。提出了相应的生境恢复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玉娟 李彤
本文采用变动成本法和敏感性分析,对2007~2012年不同规模下奶牛养殖主产品的成本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奶牛养殖成本、收益呈上升趋势,养殖规模与成本、收益正相关。但养殖规模越大,养殖效率不一定越高。分析后得出结论: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养殖成本的上涨;奶牛养殖收益风险逐步降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辛国昌 张立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的消费量势必不断增长,因此,研究奶牛饲养成本和收益的影响因素,推进规模化养殖,对稳定牛奶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奶牛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降本增效和稳定奶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奶牛养殖 散户养殖 规模养殖 收益比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郜亮亮 李栋 刘玉满 刘宇
奶牛养殖模式的选择是奶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为此有必要对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7省50县615户奶农的监测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散养、小规模、中规模三种养殖模式的效率进行了衡量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规模、小规模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明显高于散养模式的技术效率;相比散养户来说,中规模、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产出效率更稳定。因此,现阶段适度规模养殖是中国奶牛产业发展的目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廖红梅 高超 韩承义 林培华 高健
基于对宁德市7户大黄鱼养殖主体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的成本构成情况及收益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饵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鱼苗成本构成了大黄鱼成鱼养殖成本的95%左右;(2)不同养殖主体单位成本及成本构成差异大;(3)规模养殖无单位成本优势,但大规模公司养殖收益凸显规模效益;(4)成本利润率浮动范围小,产业整体养殖效益趋于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3点建议:(1)研制并进一步推广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科学化投料以降低养殖成本;(2)成立中、小规模养殖户合作经济组织,统一销售,提高市场拓展力度;(3)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大黄鱼成鱼养殖产业化经营。研究亮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
关键词:
大黄鱼 成鱼养殖 成本 收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廖凯 张英丽 杨正勇 沈欣 陈博欧 黄明红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本文基于江苏、广东与海南省的572份有效调查数据,运用SBM模型评价中国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发现水产养殖业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低下不是单一养殖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分布类似,存在极少数效率较高的养殖户与绝大多数低效率养殖户,并且养殖户之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本文提出迫切需要对水产养殖进行重大的、全面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应用,且不同的养殖模式需要采纳不同的技术改进路径、应用不同的技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经济效率 环境效率 SBM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宁攸凉 乔娟 王征兵
本文利用2002—2008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有关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与分析了中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率(包括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成本效率的改进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实现;2001—2007年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技术效率与配置效率都较高,且有不断提高的趋势;2001—2007年我国大中城市生猪大规模养殖模式的配置效率总体上低于技术效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柏如发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就营养品质指标(单烯酸、多烯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言,以湖泊网围模式脂肪酸营养品质为优。以棕桐油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脂肪酸角度),结果得出以湖泊放流中华绒螯蟹最为味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继雅 刘为宁 吴强 张园园
明晰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的优劣及各影响因素大小,对于推动生猪养殖降本增效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山东省为例,本文首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并比较分析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成本效益的贴近度,然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产值、饲料费、仔猪费和人工成本等因素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净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等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优势明显;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优势明显、效益优势次之;小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优势一般;生猪散养的成本和效益劣势明显。各因素对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中规模>大规模>散养>小规模;人工成本对生猪养殖净利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产值和仔猪费,饲料费的影响最小。为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应大力发展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提高生猪养殖劳动生产率和母猪产仔率,加快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
关键词:
生猪养殖 成本效益 降本增效 养殖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翠霞 魏艳骄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和黑龙江省双城市、尚志市等地奶牛养殖基地调研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原料乳生产系统的养殖主体在奶牛养殖、挤奶和售奶环节的集中分散程度及各利益主体间相互关系,将原料乳生产系统分为分散型、半集中型、集中型和统一型,分析不同类型原料乳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并运用统计分析中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法对不同类型的原料乳生产系统奶牛养殖成本收益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原料乳生产系统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刚毅 卢凤君 单福彬
本文以订单主导的生猪健康养殖产业链组织模式为载体,从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局部推广和已广泛推广两种情景出发,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博弈论方法,根据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讨论了养殖主体和屠宰加工销售主体之间关于商品猪价格的收益分享博弈行为,基于博弈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订单关系稳定性的双方沟通频度与深度、相关主体的规模及其风险偏好类型等主要因素,健康养殖模式的引入与推广对稳定订单关系的意义,为我国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丽荣 徐翔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长期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来了严重的内源性污染。为了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以生命周期为基础,通过能量守恒法与养分平衡法确定水产养殖的环境影响,而后探讨不同养殖模式下的传统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成本收益差异。结果显示:多种鱼类共存的混养模式环境成本最低,单养模式较之略高,立体养殖模式下的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前两种养殖模式。两种视角下的成本收益率,混养模式最高,单养模式次之,立体养殖模式最低。因此,推广合理搭配的多种鱼类共生的混养模式;集中处理单养模式下的养殖污染;增加立体养殖模式下污染分解与过滤环节,实现塘内养分与农地共享,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增加收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微波 杨正勇 李佳莹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而产业结构是产业链长期发展和优化的产物。产业链越长,分工经济越明显,但随之而来的交易环节增多会导致费用增加,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可能被交易费用的增加所抵消。同一产业内不同养殖户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产业链模式。对不同产业链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养殖户效益最大化,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鲆鲽类养殖为例,基于2013年不同鲆鲽类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的跟踪调查,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育苗+成鱼养殖"模式、"仅育苗"模式及"仅成鱼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和资本回报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的产...
关键词:
鲆鲽 产业链模式 专业化分工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