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0)
- 2023(11798)
- 2022(10373)
- 2021(9989)
- 2020(8191)
- 2019(19068)
- 2018(19038)
- 2017(36819)
- 2016(19983)
- 2015(22557)
- 2014(22582)
- 2013(22500)
- 2012(20524)
- 2011(18488)
- 2010(18512)
- 2009(17003)
- 2008(16471)
- 2007(14707)
- 2006(13201)
- 2005(11447)
- 学科
- 济(81729)
- 经济(81626)
- 业(63310)
- 管理(52487)
- 农(52089)
- 企(40472)
- 企业(40472)
- 农业(35135)
- 方法(33587)
- 数学(29098)
- 数学方法(28719)
- 业经(23534)
- 中国(21011)
- 财(18843)
- 地方(18136)
- 学(16640)
- 制(16068)
- 贸(13807)
- 贸易(13802)
- 易(13437)
- 发(13314)
- 农业经济(12570)
- 技术(12427)
- 理论(12299)
- 环境(11929)
- 策(11907)
- 银(11723)
- 银行(11690)
- 和(11554)
- 体(11356)
- 机构
- 学院(284080)
- 大学(280980)
- 管理(116040)
- 济(111527)
- 经济(108974)
- 理学(100853)
- 理学院(99817)
- 管理学(98153)
- 管理学院(97666)
- 研究(93450)
- 中国(71456)
- 农(64350)
- 京(59552)
- 科学(58791)
- 业大(49136)
- 农业(48790)
- 财(48445)
- 所(46984)
- 中心(43985)
- 研究所(42545)
- 江(41727)
- 财经(38505)
- 范(38459)
- 师范(38201)
- 北京(37395)
- 经(34979)
- 州(34191)
- 院(32845)
- 经济管理(32535)
- 经济学(30659)
- 基金
- 项目(194880)
- 科学(152717)
- 研究(146968)
- 基金(139904)
- 家(120654)
- 国家(119500)
- 科学基金(102621)
- 社会(91234)
- 社会科(85851)
- 社会科学(85826)
- 省(77598)
- 基金项目(75489)
- 自然(65625)
- 教育(65565)
- 自然科(64009)
- 自然科学(63998)
- 划(63699)
- 编号(63068)
- 自然科学基金(62822)
- 资助(56207)
- 成果(50909)
- 部(42722)
- 重点(42669)
- 发(42406)
- 课题(41695)
- 创(40144)
- 创新(37273)
- 科研(36632)
- 国家社会(36468)
- 人文(36237)
- 期刊
- 济(129962)
- 经济(129962)
- 研究(82168)
- 农(68161)
- 中国(55072)
- 农业(46301)
- 学报(45304)
- 科学(42757)
- 管理(37574)
- 大学(35217)
- 财(34314)
- 学学(33295)
- 教育(31681)
- 业经(27335)
- 融(26549)
- 金融(26549)
- 技术(23737)
- 业(20571)
- 问题(18532)
- 财经(17425)
- 经济研究(16838)
- 版(16111)
- 农业经济(15373)
- 图书(15268)
- 农村(14962)
- 村(14962)
- 经(14640)
- 理论(14580)
- 科技(14412)
- 技术经济(13831)
共检索到416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全宝 梁玲 王献宝
The paper first measures the poverty line by three methods;then,using quati- 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analyses the issues such as characteristics and mobil- ity of poverty population,poverty households and poverty counties;finally,put for- ward the targets and the strategical measures of poverty-assistance in rural areas of Saanxi province in the Ninth-Five-Years period.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登兴 安树伟
21世纪初,中国的贫困形势之一是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共存,因此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之贫困原因、社会经济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政策提出建议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马志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牟秋菊 谌伟彦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贵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1986年贵州省就开始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贵州仍是我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长远发展,是贵州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贵州农村贫困现状,及当前贵州农村扶贫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贫困问题 反贫困 扶贫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史耀疆 王欢 罗仁福 张林秀 刘承芳 易红梅 岳爱 Scott Rozelle
通过在陕西省8个贫困县54个样本小学对四年级学生开展随机干预试验,分析了微量营养素干预对贫困农村学生营养、健康和学业表现的影响。文章指出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存在严重的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贫血率高达38.8%,寄宿学生贫血情况比非寄宿学生严重。相对于对照组学生而言,在给微量营养素干预组贫困农村学生每天服用一片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服用半年后学生的血红蛋白水平和标准化数学测试得分都有显著提高,贫血率也有显著的下降,学生的营养、健康和学业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建议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微量营养素补充纳入项目范畴,以改善贫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敏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村贫困 扶贫政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修长柏 薛河儒 刘秀梅
本文以详细资料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农村贫困现状、主要问题、致因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反贫困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农牧交错带 农村贫困 研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静
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农民的信息贫困仍然不容忽视。文章在诠释信息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构建农村信息贫困指标体系,并对陕西三大区域进行实测。实测结果表明:经济文化水平、农民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环境建设显著影响信息贫困程度。因此从加强农村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升农民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信息服务效果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邹迎香
如何有效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是后扶贫时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相对贫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和多元,其中以个人发展能力不足为主的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部环境通过内因加重贫困发生概率。在后扶贫时代,治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可以从全局出发选择包容性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三支柱治理策略,构建一套稳定、有效、可持续的新型综合扶贫治理体系和一套具有动态性、可调整性的长效治理机制,并从益贫性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扶持体系建设、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扶贫、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
关键词:
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 乡村振兴 治理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华容
对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能为反贫事业提供有效思路。资本缺失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成因;农民的物质、人文和社会关系资本缺失造成部分农民贫困,并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向"三农"倾斜,并坚持城乡同时发展。要转变观念构筑全面经济发展平台,注重发展质量、扩大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以尽快减少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