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6)
2023(4631)
2022(4254)
2021(3864)
2020(3569)
2019(8660)
2018(8660)
2017(16795)
2016(9589)
2015(11082)
2014(11547)
2013(11699)
2012(11241)
2011(10212)
2010(10431)
2009(9815)
2008(10063)
2007(9285)
2006(7841)
2005(6983)
作者
(31643)
(27019)
(26832)
(25565)
(16759)
(13028)
(12247)
(10710)
(9910)
(9502)
(9058)
(8822)
(8779)
(8463)
(8434)
(8422)
(8412)
(7935)
(7738)
(7703)
(6927)
(6696)
(6591)
(6299)
(6124)
(6027)
(6014)
(5932)
(5614)
(5599)
学科
(41782)
经济(41746)
(24447)
管理(24041)
方法(22367)
数学(20236)
数学方法(20085)
(18626)
企业(18626)
(12087)
(10379)
(9687)
中国(9362)
(8889)
贸易(8889)
(8634)
地方(8202)
农业(7863)
业经(7330)
(7058)
(6494)
(6345)
财务(6331)
财务管理(6308)
企业财务(5916)
(5823)
银行(5781)
(5571)
环境(5569)
金融(5567)
机构
大学(147500)
学院(146724)
(58388)
经济(57078)
管理(52699)
研究(52070)
理学(45384)
理学院(44839)
管理学(43932)
管理学院(43668)
中国(37589)
(35971)
科学(35506)
(31447)
(29130)
农业(28827)
业大(27962)
研究所(26789)
(25783)
中心(24083)
(22473)
财经(20730)
北京(19730)
农业大学(18813)
(18651)
(18509)
师范(18271)
经济学(18099)
(17724)
(17592)
基金
项目(97145)
科学(73271)
基金(68234)
研究(65948)
(61717)
国家(61229)
科学基金(49615)
(39497)
社会(39289)
社会科(37105)
社会科学(37087)
基金项目(36472)
自然(33682)
(33592)
自然科(32834)
自然科学(32815)
自然科学基金(32210)
教育(30620)
资助(28725)
编号(27023)
重点(22619)
成果(22280)
(21435)
(21359)
计划(20569)
(19727)
科研(19531)
科技(19060)
课题(18793)
创新(18570)
期刊
(61605)
经济(61605)
研究(38444)
(32921)
学报(31504)
中国(26451)
科学(25104)
大学(21669)
农业(21621)
(20783)
学学(20729)
管理(16224)
教育(12502)
(12351)
技术(12148)
(11446)
金融(11446)
财经(10237)
业经(10167)
经济研究(9841)
(8960)
问题(8864)
(8745)
业大(8292)
技术经济(7882)
(7770)
统计(7329)
理论(7306)
科技(7144)
农业大学(7014)
共检索到21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师学文  罗勤贵  
【目的】掌握陕西主要荞麦品种的淀粉理化特性,为荞麦淀粉的深加工利用及荞麦食品的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主要推广荞麦品种榆荞1号、榆荞2号、日本秋播荞麦以及甘肃红花荞麦为材料,以玉米和马铃薯淀粉为对照,采用水提法分离荞麦淀粉,研究荞麦淀粉的颗粒结构、组成、糊化特性以及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荞麦淀粉颗粒为多角形或球形,粒径1.4~14.5μm,大小较为一致,偏光十字较明显,微晶结构为A型;4个荞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58.2~326.7g/kg,溶解度较低,介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之间;荞麦淀粉的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50℃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高于玉米淀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王化岑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高于四川、江苏试点;不同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4个试点的表现较为一致,而在四川、江苏表现差异较大。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均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多数糊化参数的效应远大于基因型和互作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石书奎  欧阳韶晖  魏益民  
【目的】为提高荞麦淀粉制备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实现对荞麦粉中主要营养和功能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对荞麦淀粉进行分离,并与水提法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荞麦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荞麦黄酮提取量为0.951 mg/g,黄酮浓缩物中的黄酮和蛋白含量分别为46.99 mg/g和303.8 g/kg;水解温度、pH、加酶量和水解时间对荞麦淀粉中的残留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史一一  魏益民  罗勤贵  杜双奎  秦清翠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玲  高飞虎  唐偲雨  张雪梅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荞麦粉,采用传统米线生产工艺加工荞麦米线。对米粉配粉性质进行分析,随着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米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等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荞麦米线品质最主要影响因子(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含水量、复蒸时间、荞麦粉添加量对加工米线品质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为80目,含水量58%,复蒸时间3 min,荞麦粉添加量20%。用此配方生产的荞麦米线品质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韩雍  史一一  杜双奎  
为了掌握荞麦微孔淀粉的制备条件及吸附性能,在对荞麦生淀粉水解适用酶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荞麦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荞麦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活力强,与中温α-淀粉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颗粒的致孔率较高,孔径较为一致;在反应温度为40℃、pH6.2、反应时间14 h、真菌α-淀粉酶用量为20 g/kg条件下制备荞麦微孔淀粉,其吸附性能最佳。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及酶用量,可以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荞麦微孔淀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菊卉  石桃雄  黄凯丰  陈庆富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文洁  王艳青  孙道旺  尹桂芳  王莉花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常雪玲  张宗文  李艳琴  高佳  
【目的】多药物和有毒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是生物中5类解毒输出转运蛋白家族之一。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运蛋白家族之一,其主要功能为次生代谢物的积累、重金属转运和激素信号转导。通过分析荞麦mate的克隆与表达为MATE型转运蛋白成员在荞麦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3′和5′RACE克隆获得荞麦mate全长c DNA序列;利用在线网上工具预测MATE蛋白的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及跨膜结构域;选取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荞麦MATE蛋白的系统发育树以初步推测MATE蛋白在荞麦中的作用方式及功能;荧光定量试验测定mate在荞麦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种子中的相对表达量,并与原花青素含量测定结合进一步验证MATE转运蛋白在荞麦中的功能。【结果】通过RACE克隆获得2条荞麦mate全长c DNA,分别命名为Fett12(Gen Bank Accession No.MG515589)和Femate3(Gen Bank Accession No.MG515590)。通过Ex PASy中的protparam在线分析得到Fett12编码一个含有49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其分子量为53.81 k D,等电点为6.75;Femate3编码一个含有51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分子量为56.12 k D,等电点为6.52。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Fe TT12属于原花青素MATE转运蛋白;Fe MATE3属于柠檬酸盐MATE转运蛋白。将Fe MATE3与其他物种中转运柠檬酸盐的MATE型蛋白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及同源分析,发现其与Al离子胁迫相关的荞麦MATE蛋白Fe MATE2的一致性达到96.33%;同时将Fe TT12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TT1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同源分析,得到荞麦Fe TT12与其他物种的TT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其中与Mn TT12蛋白同源性最高,为77.3%;与拟南芥TT12蛋白同源性最低,为41.5%。进一步研究Fett12的表达特异性与原花青素累积之间的相关性,得到Fett1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异性,且在荞麦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中发现原花青素作为次级代谢产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器官差异,且在荞麦花中的含量明显较高。在荞麦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中,Fett12的表达量随着种子不断成熟而增高,PA的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在荞麦中成功克隆获得2条mate序列——Fett12和Femate3。其中,Fett12与荞麦中原花青素的转运和累积相关,Femate3可能与荞麦中Al离子胁迫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雪华  宋琎楠  张玉喜  侯丽霞  于延冲  赵方贵  刘春英  董春海  杨洪兵  
为深入研究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在植物耐盐中的作用,以耐盐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得到NHX基因,命名为FtNHX1,并在Gen 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KY43892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 662 bp,共编码5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61.24 kDa,等电点5.1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FtNHX1与拟南芥(AtNHX1)、水稻(OsNHX1)和小麦(TaNHX1)的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同源率分别为60.22%,58.95%和57.30%;荧光定量PCR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刘爱峰  李豪圣  戴双  刘建军  赵振东  刘广田  
【目的】研究中国小麦的淀粉理化特性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为优质面条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了全国11个省市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的294份面粉样品和29份引进品种面粉的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品质,对其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中国小麦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资源相对丰富,面粉膨胀势偏低,淀粉糊化特性与国外品种相近,面条品质表现较好(平均评分85.27分)。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和糊化峰值粘度与面条品质高度相关,支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外的多项RVA粘度参数也与面条品质极显著相关。膨胀势以及多项RVA粘度参数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链淀粉含量比值极显著相关,说明直、支链淀粉是影响淀粉化学特性和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银永安  齐军仓  李卫华  曹连莆  王自布  
【目的】研究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4个小麦品种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自然断面和分离提纯的A、B型淀粉粒进行观察;用直链、支链淀粉试剂盒对籽粒不同发育时期胚乳中A、B型淀粉粒的直链、支链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成熟籽粒A、B型淀粉粒膨胀势依据McCormick的方法进行了测定。【结果】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出现规则形状和反常态,胚乳淀粉粒中直链淀粉形成早于支链淀粉,但最终积累量支链淀粉大于直链淀粉。供试的4个品种中,B型淀粉粒膨胀势均大于各自A型淀粉粒的膨胀势。【结论】小麦胚乳A型和B型淀粉粒从形态上分为常规型和反常型。成熟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中,支链淀粉的含量大于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双双  姚艳荣  张敏  李清瑶  付陈陈  徐东娜  史金平  蔡瑞国  
为探究春季灌水次数对冀东平原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3个灌水次数(W_0春季不灌水;W_1拔节水;W_2拔节水+开花水)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影响,并对淀粉组分与淀粉理化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灌拔节水(W_1)显著提高了2品种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中麦998提高了9.88%,8.45%,津农7号提高了9.35%,6.34%;且春灌拔节水(W_1)时产量较高,仅次于W_2处理。随灌水次数增加,2个品种的高峰温度、糊化焓先上升后下降;但峰值粘度和稀懈值以W_0处理最高,糊化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存在品种间差异,中麦998先上升后下降,而津农7号呈上升趋势;晶体强度和相对结晶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谷值粘度呈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高峰温度、终止温度、糊化焓、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相对结晶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春灌拔节水可以有效提高强筋小麦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籽粒产量,进而影响淀粉理化特性;与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理化特性更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希伟  张敏  张玉春  杨敏  宋霄君  蔡瑞国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建军  何中虎  杨金  徐兆华  刘爱峰  赵振东  
将 2组共计 185个国内外小麦品种分别在 4种和 2种环境条件下种植 ,分析其淀粉特性的遗传变异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小麦品种淀粉特性变异幅度较大 ;淀粉特性较好的国外品种 (系 )有Sunstate、Hartog、Eradu、Cunninghan、Gamenya、Karl92和Sunco ,淀粉品质较好的国内品种有扬麦 5号、扬麦 15 8、绵阳 2 6、鄂恩 1号、豫麦 4 1、豫麦 4 9、郑 81 1、豫麦 5 4、豫麦 2号、豫麦 4 7、鲁 95 5 15 9、鲁麦 15、鲁麦 2 1、陕优 2 2 5、关封 2号、冀5 0 99、北农 4号和津麦 2号等 ;国外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