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8)
- 2023(16449)
- 2022(14147)
- 2021(13260)
- 2020(10923)
- 2019(25436)
- 2018(25412)
- 2017(48252)
- 2016(26575)
- 2015(30125)
- 2014(30174)
- 2013(29700)
- 2012(27421)
- 2011(24980)
- 2010(25418)
- 2009(23038)
- 2008(22491)
- 2007(19956)
- 2006(17779)
- 2005(15770)
- 学科
- 济(110174)
- 经济(110072)
- 管理(73370)
- 业(70650)
- 企(57828)
- 企业(57828)
- 方法(46656)
- 数学(40125)
- 数学方法(39395)
- 中国(31212)
- 农(30044)
- 地方(29075)
- 学(25584)
- 业经(25173)
- 财(22433)
- 农业(20575)
- 贸(19198)
- 贸易(19179)
- 理论(19044)
- 易(18505)
- 和(18499)
- 制(18367)
- 环境(17685)
- 技术(17399)
- 银(16377)
- 银行(16331)
- 融(15846)
- 金融(15842)
- 行(15719)
- 发(15576)
- 机构
- 学院(377348)
- 大学(375628)
- 管理(145581)
- 济(143294)
- 经济(139908)
- 研究(132299)
- 理学(125233)
- 理学院(123695)
- 管理学(121132)
- 管理学院(120454)
- 中国(97116)
- 科学(86468)
- 京(82290)
- 所(68778)
- 农(67756)
- 财(63425)
- 研究所(62983)
- 业大(59506)
- 中心(58996)
- 江(56667)
- 农业(53057)
- 北京(52654)
- 范(52496)
- 师范(51966)
- 财经(50404)
- 院(48001)
- 州(46950)
- 经(45614)
- 技术(43186)
- 师范大学(41671)
- 基金
- 项目(257790)
- 科学(200978)
- 研究(185148)
- 基金(183606)
- 家(162224)
- 国家(160872)
- 科学基金(136422)
- 社会(112273)
- 社会科(106218)
- 社会科学(106185)
- 省(102910)
- 基金项目(97103)
- 自然(91448)
- 自然科(89223)
- 自然科学(89201)
- 自然科学基金(87510)
- 划(87260)
- 教育(85635)
- 编号(76449)
- 资助(76152)
- 成果(62084)
- 重点(58650)
- 发(58560)
- 部(54930)
- 课题(54104)
- 创(53403)
- 创新(49741)
- 科研(49180)
- 计划(48228)
- 大学(46610)
- 期刊
- 济(163017)
- 经济(163017)
- 研究(108939)
- 中国(78432)
- 学报(64793)
- 农(62533)
- 科学(58969)
- 管理(55507)
- 教育(47899)
- 大学(47304)
- 财(45829)
- 学学(44301)
- 农业(43625)
- 技术(34650)
- 融(31319)
- 金融(31319)
- 业经(28566)
- 经济研究(25263)
- 业(23850)
- 财经(23508)
- 图书(22692)
- 问题(20832)
- 经(20053)
- 科技(19356)
- 资源(19303)
- 技术经济(18202)
- 版(17827)
- 理论(17178)
- 现代(16981)
- 业大(16782)
共检索到563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志刚,董锁成
陕甘宁接壤区(下称接壤区)位于我国几何中心略偏北的黄土高原中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南缘,行政范围包括陕北的延安、榆林,陇东的庆阳、平凉,宁东南的银南、固原等6个地区,总面积15.28×104km2,1997年总人口1327万人。接壤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希彪
陕甘宁接壤区既是气候的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为此,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合理保护和发展;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分区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利用节水保水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措施,实现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实施林灌草生态工程建设,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及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和减少农村人口,减轻人口压力,以实现该区域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杨志辉 张多勇
建立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有重要的经济战略价值,通过对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建立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区域政策制定、构建产业梯度结构、建立经济增长中心,发挥极化效用和大规模进行国土整治的陕甘宁蒙毗邻地区国家级资源型战略重点经济带的整体构想。
关键词:
陕甘宁蒙毗邻地区 经济带 战略构想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贾翠玲
陕甘宁边区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谱写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的辉煌篇章,其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办馆经验、求实创新的办馆形式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今延安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文建 何国钦
本文以龙岩市的民间投资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欠发达地区的民间投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潜在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最后认为激活民间资本,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在政府、银行、投资者三方面同时狠下功夫,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民间资本走出“深闺”,做活、做大、做强。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民间资本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燕 邓旭
环渤海经济圈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中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运行有其自身的特点。"追赶式跨越"是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首选模式。按照前沿生产函数,可以资本积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作为跨越的三种动力,根据三种动力各自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中主导地位的不同,可以把环渤海经济圈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跨越分为三种形式:古典型跨越(资本积累为主导)、学习型跨越(效率提高为主导)和创新型跨越(技术创新为主导)。
关键词:
环渤海 欠发达 跨越发展 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卫民
青海中小企业起步晚、数量少、基础力量薄弱。在这个"大企业强省、小企业富民"的时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对实现青海"富民强省"战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依托优势资源的互补战略、依托特色资源的特色战略、依托稀缺资源的专精战略、依托旅游资源的虚拟战略,供青海中小企业发展选择战略模式。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中小企业 战略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游佳 尹超 刘飞
发展区域物流是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及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模式,并对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区域物流系统 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太碧
小城镇是沟通农村和大中城市间的桥梁,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中心,是农产品的集散地,也是一定农村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小城镇发展有各种模式,比如农业商品化或产业化牵引模式、现代工业催生模式、城市辐射带动模式和旅游文化促导模式等,每种模式都需要产业支撑。本文在简要阐述不同小城镇发展模式选择支撑产业时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以西部地区四川双流县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支撑产业选择为例作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小城镇 支撑产业 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饶爱京 邱琳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季耘刚
新型富农经济是指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主要靠辛勤劳动和善于经营而发展起来的革命的富农经济。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虽请有一些雇工,但已不同于普通富农,更有别于旧式富农。它在经济上“是努力劳动和发展生产的模范”,政治上“是拥护革命和公私兼顾的模范”,是农业战线上新兴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在落后的农业和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发展这种新型富农经济是十分有益的,完全必要的,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彩苹
大力发展农业,是延安时期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解决边区物质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面临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的陕甘宁边区,党和边区政府因地制宜,颁布实施了减租减息、鼓励垦荒、农贷扶持、发展农业科技等一系列开发农业的政策,并在生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互助合作劳动、劳动竞赛、典型带动等调动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崭新方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今天发展新型农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农业开发 史实考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凤霞 王常旭
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成人教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办学计划和目标,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干部教育为成人教育之首;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使成人教育达到高潮;学用结合、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的大发展对今天成人教育的发展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成人教育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建平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由四种成分构成:公营、合作、个体和私营经济(当时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往对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研究,多集中在公营、合作方面,忽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面。这形成了缺陷,不能反映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弄清当时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是根据地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仅在政治上居中央发言人的地位,它还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典范。回顾这段历史中私营经济的发展,探讨其成功经验,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借鉴和现实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传康
一、地区联合是横向联合的重要形式横向联合的目的除了促进技术合作、促使不同层次的企业互相配合外,还在于促使资本进入市场。商品经济要求资金、劳力、土地等进入市场,橫向联合可使资金进入市场,又可使资金不致转化为个人资本,因此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土地进入市场,当然要考虑级差地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并淘汰一些落后产业,不使其占用高级的“区位”地段;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