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9)
2023(14965)
2022(13269)
2021(12645)
2020(10523)
2019(24181)
2018(24066)
2017(46736)
2016(25849)
2015(28887)
2014(29164)
2013(28534)
2012(26252)
2011(23337)
2010(23485)
2009(21304)
2008(20899)
2007(18293)
2006(16154)
2005(14178)
作者
(72784)
(60403)
(59912)
(57213)
(38737)
(29101)
(27414)
(23427)
(22954)
(21806)
(20884)
(20301)
(19363)
(19133)
(18711)
(18599)
(18035)
(17959)
(17346)
(17342)
(14988)
(14840)
(14536)
(13849)
(13515)
(13488)
(13482)
(13426)
(12148)
(12045)
学科
(96015)
经济(95905)
管理(72129)
(68401)
(57498)
企业(57498)
方法(42742)
数学(35336)
数学方法(34804)
(27738)
中国(26543)
(26084)
地方(23448)
业经(22496)
(21640)
理论(18646)
农业(18560)
(17961)
(16756)
贸易(16746)
(16387)
(16216)
(15927)
(15773)
财务(15701)
财务管理(15673)
环境(15107)
技术(15009)
企业财务(14827)
(14496)
机构
学院(356177)
大学(355031)
管理(139816)
(134302)
经济(130958)
理学(120573)
研究(119785)
理学院(119111)
管理学(116993)
管理学院(116304)
中国(88158)
(76431)
科学(75302)
(64100)
(59627)
(56534)
中心(54492)
研究所(54252)
(53514)
业大(52559)
财经(50643)
(50570)
师范(50113)
北京(48509)
(45914)
(44353)
农业(43996)
(43743)
师范大学(40270)
经济学(38582)
基金
项目(242205)
科学(189438)
研究(178386)
基金(173525)
(150810)
国家(149494)
科学基金(128147)
社会(109800)
社会科(103865)
社会科学(103839)
(95209)
基金项目(92694)
自然(84168)
教育(82330)
自然科(82150)
自然科学(82130)
自然科学基金(80624)
(80274)
编号(73902)
资助(71957)
成果(60879)
重点(53867)
(52702)
(51877)
课题(51390)
(49496)
创新(45999)
科研(45937)
大学(45249)
项目编号(45149)
期刊
(151334)
经济(151334)
研究(105495)
中国(68049)
学报(55487)
科学(51960)
管理(51744)
(51647)
(48287)
教育(44198)
大学(42065)
学学(39266)
农业(35844)
技术(30975)
(30227)
金融(30227)
业经(25515)
财经(23641)
经济研究(22899)
图书(20669)
(20123)
问题(20027)
(18305)
科技(17339)
(16890)
理论(16472)
资源(16463)
现代(16443)
技术经济(15891)
(15400)
共检索到524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另外一个地方的根本所在,正如"此处"与"它处"的差异一般,是不同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要素机制下所形成的一种地域差异规律。因此,地方性成为地域意象解构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基于"地方性"原理视角对古镇意象进行耦合解构分析,探讨地方性视角下古镇文化意象建构的基本特征、过程及规律,从而为古镇形象设计服务。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塑造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古镇环境形态是创造地方意象的基本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钢  
[目的]试图结合青山沟镇的自然环境和满族文化,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满族特色小城镇旅游景观规划。[方法]针对满族特色小城镇建设采用文献法列举国内学者既有研究成果,鉴于其未能从满族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建立满族特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系统,文章以青山沟镇为例,在分析青山沟镇发展现状、景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找出该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定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创造满族特色的旅游景观规划必须将满族文化贯穿到城镇的整体景观规划当中;注重文化的时代性;注重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结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钢  
[目的]试图结合青山沟镇的自然环境和满族文化,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满族特色小城镇旅游景观规划。[方法]针对满族特色小城镇建设采用文献法列举国内学者既有研究成果,鉴于其未能从满族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建立满族特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系统,文章以青山沟镇为例,在分析青山沟镇发展现状、景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找出该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定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创造满族特色的旅游景观规划必须将满族文化贯穿到城镇的整体景观规划当中;注重文化的时代性;注重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结合;注重公众参与,只有通过各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全面的、真正的满族特色。[结论]通过民族特色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将青山沟镇的旅游模式由地区资源导向性转变为产品导向性,可以科学有效地建构满族特色旅游景观品牌,为促进具有满族特色的旅游景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余志远  游姣  
当前,怀旧旅游已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本文以四川安仁古镇为研究地,以58篇游记为研究文本,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讨论怀旧、现代性和古镇旅游场的关系,并剖析古镇旅游场中触发旅游者怀旧情感形成的媒介是什么,以及旅游者获得怎样的体验等问题。本文指出:现代性是造成现代怀旧的重要因素,传统古镇给现代的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回忆、思恋怀想的诗意栖居地;古镇中的场景、人物、物件和事件所构建的个人怀旧源和集体怀旧源能够触发旅游者的回忆,从而引发其怀旧旅游体验;对于怀旧旅游者而言,他们不仅在古镇里能够暂时性地获得日常生活逆转的、具有补偿性质的反结构式体验,还能感受到反思性的体验、精神层面上的"重返家园"体验以及身份认同建构的体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瑞  王茂强  吴孟珊  殷红梅  
以贵州省青岩古镇为典型案例地,运用语义差别方法系统性地测度与分析了游客对古镇旅游地意象的功能感知与心理感知及其优化对策。结果显示:古镇游客的意象总体感知与其意象功能感知呈较积极态度,而古镇游客的意象心理感知则呈中立态度;具体之,在游客意象功能感知中,游客对古镇整体风貌、核心景区环境、基础设施、门票价格和内外交通便利性依次呈较完整、较整洁、较完善、中立和稍消极态度,而游客对古镇居民友好程度、主体空间商业化环境、镇域肌理文化氛围、镇域空间历史厚重感和全镇域社会文化意象的心理感知则依次呈较冷漠、较失望、较浓厚、较强烈和中立态度。基于此,认为优化古镇旅游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突破"门票经济"优化古镇旅游产业链、注重空间社会公正和空间肌理文化活化,可提升游客对古镇旅游地的意象感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孙亚萍  郭伟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诸多小城镇逐渐失去自身特色,"特色危机"不容忽视。在阐释城镇特色概念及特色规划内涵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深厚的背景,分析其城镇特色资源、传统经验与现状问题,提出彰显地域生态与人文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实例进行城镇特色定位,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定青  孙亚萍  郭伟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诸多小城镇逐渐失去自身特色,"特色危机"不容忽视。在阐释城镇特色概念及特色规划内涵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深厚的背景,分析其城镇特色资源、传统经验与现状问题,提出彰显地域生态与人文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实例进行城镇特色定位,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东和  张捷  卢松  钟静  
古镇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的新宠,苏州市水乡古镇众多,特色各异,为其水乡古镇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然而,基于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的趋同性,使得苏州水乡古镇在旅游业发展中竞争十分激烈,旅游形象战略成为各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章从苏州各水乡古镇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出发,对部分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苏州水乡古镇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提出旅游形象定位的建议,以期促进其旅游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龙  
以人文生态、创新思维、人文思想为理论依据,着重从商旅文化、农耕文明、耕读文化、国学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民俗活动、节事旅游、观光农业、院落经济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古镇古村落旅游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志杰  吴国清  白光润  
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研究对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游客问卷调查及意象地图描绘等方法 ,初步探究了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的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地意象空间是以“环状”为特征 ;而组成意象空间的要素主要有干道、桥梁、节点、标志和区域 ;其中干道和桥梁构建了“环状”意象空间框架。根据此项研究的成果 ,本文最后提出了对江南水乡古镇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懿  黄震方  
本文依据调查数据对同里古镇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游客对古镇文化旅游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古镇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策略:精准化选择客源群体,精深化挖掘古镇文化,清晰化定位品牌形象,精细化设计旅游产品,精明化善用营销渠道,立体化构建营销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小海  黄震方  
以周庄古镇为例,通过构建居民文化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利益因素、政策因素对居民文化保护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情感因素、认知因素、政策因素对居民文化保护行为影响显著;利益因素对居民文化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在古镇保护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居民不参与利益分配,导致居民收益和文化保护行为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旭  
浙江古镇的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游客对其评价也不尽相同。尽管浙江省在全国古镇旅游发展中位于前列,但仍因缺乏科学规划管理而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古镇在游客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古镇旅游形象的塑造受主客观因素和形成机制的影响。浙江古镇旅游形象的提升与维护应包括以下策略:着眼古镇自身资源与目标市场,找准旅游地形象定位;整合提升构成要素,打造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古镇旅游形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旺盛  谭晓琳  潘理权  
基于游客感知视角,选取安徽三河古镇为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构建古镇旅游真实性感知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各感知维度与旅游者品牌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结果表明:游客对古镇旅游的真实性感知可以分为建筑要素感知、饮食要素感知、传承文化要素感知、地方文化要素感知和游览接待要素感知5个维度,它们对游客的品牌态度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建筑要素感知和饮食要素感知对游客的行为意向具有直接影响,而传承文化要素感知、地方文化要素感知和游览接待要素感知间接影响游客的行为意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宏  黄震方  琚胜利  王莉丽  
旅游者的实践参与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以苏南古镇周庄、锦溪、千灯为研究案例地,分析2006—2015年古镇旅游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发现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5年周庄、锦溪、千灯古镇旅游者总碳排放量分别达到67 310.68 kg、19 259.23 kg、18 995.67 kg。调查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发现古镇旅游者在自带旅游生活用品、植树造绿、低碳餐饮、低碳住宿、减少棉织品洗涤、低碳交通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古镇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优化对策:倡导自带生活物品,减少游览中一次性用品消耗;设置旅游纪念林,引导旅游者参与古镇植树活动;提倡绿色食品,避免奢侈浪费;发展古镇特色民宿,做到低碳住宿;赠送低碳旅游纪念品,减少旅游者棉织品洗涤次数;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旅游者低碳出行;发展低碳智慧旅游,科学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