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9)
- 2023(6936)
- 2022(5811)
- 2021(5524)
- 2020(4609)
- 2019(10254)
- 2018(10145)
- 2017(19940)
- 2016(11106)
- 2015(12271)
- 2014(12447)
- 2013(12692)
- 2012(12007)
- 2011(10897)
- 2010(11373)
- 2009(10777)
- 2008(10764)
- 2007(10156)
- 2006(9468)
- 2005(8715)
- 学科
- 济(54152)
- 经济(54092)
- 农(48983)
- 业(40774)
- 农业(32668)
- 管理(24922)
- 企(19635)
- 企业(19635)
- 业经(19468)
- 方法(15021)
- 地方(14673)
- 中国(14592)
- 制(13534)
- 数学(12929)
- 数学方法(12735)
- 农业经济(12446)
- 财(11299)
- 发(10861)
- 体(9742)
- 产业(9728)
- 村(9540)
- 农村(9521)
- 发展(9177)
- 展(9159)
- 学(8877)
- 银(8816)
- 银行(8809)
- 行(8444)
- 贸(8432)
- 贸易(8424)
- 机构
- 学院(163532)
- 大学(156700)
- 济(73647)
- 经济(72138)
- 管理(62108)
- 研究(57244)
- 理学(52486)
- 理学院(51995)
- 管理学(51232)
- 管理学院(50953)
- 农(47556)
- 中国(47288)
- 农业(35563)
- 京(32890)
- 科学(32648)
- 财(32293)
- 业大(29666)
- 所(29156)
- 中心(28332)
- 江(28323)
- 研究所(25592)
- 财经(24177)
- 州(22073)
- 省(21864)
- 范(21756)
- 师范(21601)
- 经(21598)
- 农业大学(21429)
- 经济学(21107)
- 北京(20720)
- 基金
- 项目(100358)
- 科学(79403)
- 研究(79200)
- 基金(71405)
- 家(60517)
- 国家(59843)
- 社会(51656)
- 科学基金(51155)
- 社会科(48594)
- 社会科学(48583)
- 省(42189)
- 基金项目(37913)
- 编号(34263)
- 教育(33774)
- 划(32780)
- 自然(29459)
- 自然科(28689)
- 自然科学(28685)
- 农(28381)
- 资助(28253)
- 自然科学基金(28192)
- 成果(27921)
- 发(25052)
- 课题(23117)
- 部(22434)
- 重点(22224)
- 发展(21251)
- 国家社会(20987)
- 性(20979)
- 展(20939)
- 期刊
- 济(97202)
- 经济(97202)
- 农(55196)
- 研究(51411)
- 中国(38327)
- 农业(37242)
- 业经(23523)
- 科学(23344)
- 财(23331)
- 学报(23321)
- 融(21584)
- 金融(21584)
- 管理(19415)
- 大学(19290)
- 学学(18288)
- 业(16239)
- 教育(16047)
- 农业经济(15049)
- 问题(14714)
- 农村(14706)
- 村(14706)
- 技术(13691)
- 经济研究(11937)
- 财经(11802)
- 经济问题(10956)
- 世界(10790)
- 版(10555)
- 经(10364)
- 农村经济(9584)
- 社会(9115)
共检索到266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新 黄天柱 胡必利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陕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是其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陕南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沈春明 刘霖 董萍
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持续下降,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总供给突出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农村产业间协调发展、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以及树立农村产业是产业中重要链条的产业整体观等原则,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途径,从而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庾德昌
这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我国历史上和国外的情况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印证 陈颐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是:1 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满足各方面和各种需要的农副产品,改变城乡人民的食物构成和消费方式;2.为工业各部门供提尽可能多的原料、初中级产品和满足外贸出口的需要,使农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钟友明 张月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滕希群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滕希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机遇。近年来,各地围绕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胆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江西(以下简称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决策,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2002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830亿元,占全省GDP的38%。农村信用社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翔 王华书 王旺国
比较优势是地区经济分工的基础 ,对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实证分析了南京市农村产业比较优势状况 ,并结合加入WTO后比较优势与劣势的可能变化 ,提出了南京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劣势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茂成 谭宇 张新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本文阐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先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