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6)
- 2023(11146)
- 2022(9887)
- 2021(9325)
- 2020(7763)
- 2019(18005)
- 2018(18026)
- 2017(35161)
- 2016(19032)
- 2015(20956)
- 2014(20783)
- 2013(20412)
- 2012(18577)
- 2011(16634)
- 2010(16463)
- 2009(14869)
- 2008(14263)
- 2007(12256)
- 2006(10621)
- 2005(9141)
- 学科
- 济(74621)
- 经济(74552)
- 管理(55692)
- 业(49750)
- 企(41951)
- 企业(41951)
- 方法(35548)
- 数学(30643)
- 数学方法(30305)
- 农(19283)
- 环境(18944)
- 学(18896)
- 中国(18201)
- 财(17673)
- 地方(17004)
- 业经(16478)
- 和(13473)
- 划(13273)
- 农业(12771)
- 理论(12438)
- 贸(12296)
- 贸易(12289)
- 制(12003)
- 易(11867)
- 务(11642)
- 财务(11585)
- 财务管理(11568)
- 技术(11484)
- 企业财务(11018)
- 产业(9873)
- 机构
- 大学(265861)
- 学院(264190)
- 管理(107729)
- 济(101169)
- 经济(98888)
- 理学(94722)
- 理学院(93625)
- 管理学(91963)
- 管理学院(91512)
- 研究(87261)
- 中国(61880)
- 科学(57411)
- 京(57035)
- 财(43915)
- 所(43145)
- 业大(41287)
- 农(41179)
- 研究所(39983)
- 中心(38895)
- 江(36469)
- 财经(36428)
- 范(36128)
- 师范(35800)
- 北京(35750)
- 经(33145)
- 院(32556)
- 农业(32204)
- 州(30231)
- 经济学(29693)
- 师范大学(29214)
- 基金
- 项目(191841)
- 科学(151224)
- 基金(139797)
- 研究(138183)
- 家(122314)
- 国家(121352)
- 科学基金(104706)
- 社会(86775)
- 社会科(82292)
- 社会科学(82268)
- 基金项目(76136)
- 省(75162)
- 自然(69857)
- 自然科(68140)
- 自然科学(68124)
- 自然科学基金(66875)
- 划(63330)
- 教育(62261)
- 资助(56775)
- 编号(55654)
- 成果(43608)
- 重点(42907)
- 部(41521)
- 发(40857)
- 创(39474)
- 课题(37814)
- 科研(36899)
- 创新(36789)
- 教育部(35314)
- 国家社会(35253)
- 期刊
- 济(107120)
- 经济(107120)
- 研究(74069)
- 学报(43640)
- 中国(43504)
- 科学(40429)
- 管理(37435)
- 农(36127)
- 大学(32445)
- 财(31155)
- 学学(30626)
- 教育(26859)
- 农业(25810)
- 技术(21333)
- 业经(18143)
- 融(17051)
- 金融(17051)
- 财经(16719)
- 经济研究(16614)
- 图书(15047)
- 问题(14216)
- 资源(14182)
- 经(14152)
- 科技(13970)
- 理论(13039)
- 业(13007)
- 技术经济(12459)
- 现代(12196)
- 实践(12157)
- 践(12157)
共检索到363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体系从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形式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炼出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为陕南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聚落环境 空间结构 宜居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少言,陈宗兴
在分析我国乡村发展背景基础上,作者认为目前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应揭示乡村聚落体系的演变规律。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规模与腹地、等级体系与形态、地点与位置、功能与用地组织、景观类型及区划等方向,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取落体系,研究内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卫宁
陕南汉江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基本上分布在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所形成的平原台地和河谷阶地上。根据聚落的选址特点,可以将区域内的聚落分为平原台地型和河谷阶地型两种。文章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这一区域内聚落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微观个案研究。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聚落规模和文化层的堆积都有差别,聚落中居民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这种比较研究充分阐述了新石器时代走廊内的人地关系。
关键词:
陕南汉江走廊 新石器时代 聚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琳 周浩明
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生活用水上往往面临着春夏洪水威胁、秋冬水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状况,所以如何保证生活用水安全,是聚落水系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低技术背景下通过生态设计手段,借助自然力量,保障了聚落生活用水的安全,改善了聚落的水系及人居环境生态状况。体现了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区聚落的生态设计智慧,这对于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江流域 聚落 用水安全 生态设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最 刘春腊 邓运员 杨立国
在市镇形态理论、生物基因理论等理论方法的启发下,我国学者在传统聚落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以下基本问题:①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与产生的理论背景;②从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传统聚落景观区划与群系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与完善、GIS技术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建立中的探索等方面论述了景观基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③系统整理了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完善和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最后,展望了今后景观基因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理论框架 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印朗川 李伯华 刘沛林 宁东阁
“景观基因胞”概念原指传统城镇景观的基本单元,是对有机体细胞的类比,所有聚落建筑、构筑物其实都可以看成形态、功能不一的细胞单元,它们共同协作构成聚落文化景观有机整体。文章延续这一概念,并继续与生物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类比。研究认为,景观基因胞具有如下生物学特征:代谢活动;增殖与凋亡;遗传与变异。其中,代谢活动包括空间代谢、物质代谢与功能代谢,遗传方式包括胞扩散、胞变异与胞恒定三种方式。最后,文章选取湘东北及湘东南三个传统聚落——张谷英村、中田村以及上甘棠村,对景观基因胞生物学特征的表达方式进行案例诠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鑫 郭巍 林箐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首权 吕红医 韩聪
梳理1992年以来CNKI,WOS内的中国侗族传统建筑与聚落研究成果,分析领域发展势态、前沿成果与科学范式转型。分析表明:1)研究范式经历“事实-批判-实验”的范式转型,并向“社会释义”范式发展,考察建筑形态在民族互动实践中与文化创造的内涵关系。2)侗族传统建筑研究近年发生从环境量化分析向营造技艺研究的转变,追求从以“人”为中心的民族空间认知到以“物”为对象的建构赋形过程的多维探索。3)保护与开发模式经历从早期“分等分级保护”至“文化空间”,再到而今的释义性保护。同时指出可拓展的相关方向,包括谱系研究与村落生长机制、建筑与聚落形态与价值量化、深入展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军民 唐伊娟 郑建栋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窑洞古城为例,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根据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的实践,总结提炼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保护对策,探索对传统聚落进行科学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人居环境 米脂窑洞古城 保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保护 更新 适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亚利 李贵才 刘青 龚华
从农村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建设用地扩张三方面梳理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地区工业化发展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使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为复杂,城乡空间相互作用已超越传统城乡关系理论能解释的范围。另外,受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影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联系方向更为广阔和多元,生产要素在乡村地区不断发生重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向复杂、分化多元的方向变迁。同时,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水平差异也使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迁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探索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规律,提炼不同城市化水平及模式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区域差异...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乡村聚落 空间结构变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泽 吴博萌
乡村聚落生态韧性定量评估研究对培育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揭示乡村可持续发展多元路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气候调节性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表征,论文在传统生态韧性评估框架中加入气候调节评估板块,构建“生态系统基底—生态系统压力—生态廊道功能—生态系统潜力”生态韧性评估框架。以献县乡村聚落为例,探讨献县2009—2020年乡村聚落生态韧性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的生态韧性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研究区内乡村聚落生态韧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生态韧性低值区分布于乡村聚落周边地区与主要交通线路沿线地区,空间依赖性显著。(2)2009—2020年,研究区生态韧性水平持续下降,在此过程中生态韧性受损最严重的片区呈现出产业结构变化频繁、土地利用演化加速、交通线路密集复杂与生态斑块分散破碎的特征。(3)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应从供需两侧统筹生态空间与开发空间,并依据生态植被的年龄、规模与类别多元化设定保护措施。
关键词:
生态韧性 乡村聚落 空间分异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