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4)
- 2023(2580)
- 2022(2176)
- 2021(2092)
- 2020(1540)
- 2019(3218)
- 2018(3104)
- 2017(5708)
- 2016(2926)
- 2015(3088)
- 2014(2838)
- 2013(2607)
- 2012(2484)
- 2011(2174)
- 2010(2196)
- 2009(2046)
- 2008(1904)
- 2007(1617)
- 2006(1424)
- 2005(1338)
- 学科
- 济(13086)
- 经济(13081)
- 管理(7297)
- 业(5849)
- 方法(4743)
- 企(4558)
- 企业(4558)
- 数学(4163)
- 数学方法(4112)
- 中国(3454)
- 农(3390)
- 学(2945)
- 业经(2634)
- 地方(2628)
- 贸(2549)
- 贸易(2549)
- 易(2484)
- 财(2366)
- 融(2341)
- 金融(2341)
- 农业(2249)
- 银(2040)
- 银行(2038)
- 行(1991)
- 环境(1949)
- 理论(1899)
- 制(1846)
- 划(1796)
- 发(1640)
- 关系(1597)
- 机构
- 学院(39741)
- 大学(38732)
- 济(17032)
- 经济(16712)
- 研究(14843)
- 管理(13813)
- 理学(11971)
- 理学院(11791)
- 管理学(11552)
- 管理学院(11482)
- 中国(10994)
- 科学(9090)
- 京(8278)
- 财(7313)
- 所(7230)
- 研究所(6664)
- 中心(6612)
- 范(6136)
- 师范(6091)
- 财经(5885)
- 业大(5737)
- 院(5717)
- 农(5601)
- 江(5573)
- 经(5432)
- 经济学(5373)
- 北京(5267)
- 师范大学(4992)
- 经济学院(4865)
- 财经大学(4472)
共检索到58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敏 赵鹏祥 郝红科 杨延征 袁飞
黄龙山林区是陕西五大林区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氛围(和启孝,1991),同时又是陕西黄土高原森林分布最集中、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庇护陕北黄土高原南部、渭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主要生态屏障。以前对黄龙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的群落特征、类型划分、群落动态、和优势种群更新等方面(侯琳等,2006;康永祥等,2007;相辉等,2001),对林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晋平 张云香
本文提出了用于分析复杂景观异质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 ,介绍了应用GIS技术测度该指数的方法。在ARC/INFO支持下 ,对关帝山森林景观各景观要素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研究地区景观格局的控制因素 ,掌握了研究地区森林景观要素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要素空间关联指数用于复杂异质景观的格局分析可取得良好效果 ,其生态学意义明确 ,实用性强。通过统一网格样方图层与景观图层叠加进行全景观取样的方法 ,简便、可靠、实用。关帝山森林景观受以居民点为干扰源 ,沿河流、道路延伸和扩展 ,经农田向外围渗透扩散的干扰格局和环境异质分布格局的共同控制。从复杂、破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谈多多 李卫忠 王庆 王广儒
【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m×100m的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树木的坐标、树高、胸径等因子,划分径级和树高级,计算重要值;应用L(r)函数分析该林分主要树种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应用L12(r)函数分析不同树种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最后利用方差比率法计算总体联结系数,以此分析标准地内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标准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有21种,物种丰富,树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位的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琳 雷瑞德 王得祥 康博文 刘建军
对6个不同封育年限的天然次生油松林林地土壤肥力和酶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封育年限的油松林地,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速效磷和脲酶含量随采样深度增加而减小;在封育的前30年,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减小,硝态氮、氨态氮和脲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速效钾、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封育30年后,林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和过氧化氢酶含量随封育年限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脲酶含量则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综合因子值总体有下降的特征,为了...
关键词:
油松 封育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超凡 王博恒 王蔚炜 赵鹏祥 李卫忠
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文娟 何景峰 张文辉 李景侠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方法,探讨人工林间伐后产生的不同大小林窗对油松根系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坡林窗越大,幼苗根系生长越好,且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加促进效应更为显著;阳坡小林窗幼苗根系的生长优于大林窗;阴坡和阳坡随着林窗增大,枯落物及腐殖质干质量不断增加;阴坡和阳坡在0~10 cm土层土壤密度随着林窗增大不断降低;随林窗增大阴坡相同土层土壤含水率不断增加,阳坡则不断降低;阴坡和阳坡相同土层土壤速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小林窗>大林窗>林下;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是影响油松幼苗根系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油松人工林经营中,在阳坡强烈的光照水平下不宜进行过大强度的间伐,而阴坡则可采...
关键词:
油松 林窗 幼苗根系 土壤理化性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通过对黄龙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再转化为栅格Grid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分别以25 m和100 m为步长在25~500 m和100~2 000 m的粒度上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对比2个不同范围粒度域上景观指数呈现的异样性,并尝试性地提出理论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9种景观指数有4种不同的变化规律,2个不同步长不同粒度域的景观指数有2类变化规律,且理论景观指数的提出对一些指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同一个地方用不同分辨率所计算出的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把结果统一到同一个标准上来。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粒度效应 黄龙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车腾腾 冯益明 蔡道雄 张万幸 张显强 吴春争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林中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热林中心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9年,有林地景观要素占所有景观要素面积的49%以上,呈现出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高的特征,它对热林中心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未成林造林地、非林地、无立木林地在1998-2009年期间面积分别减少283.83,538.84和1 507.11 hm2,疏林地在2004年和2009年2期数据中都已经不存在,宜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苗圃和辅助生产这些为营林造林服务的土...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人工林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斌 张硕新 杨校生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1958年、1988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分析比较该林区3个时期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区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地塘林区高强度的外界干扰,增加了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干扰形成的次生森林景观比原生森林景观类型数增多,同时引起部分景观类型的消长变化;森林采伐后林区景观分维数降低,斑块形状变得规则,但随着植被的恢复,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逐渐复杂,景观的异质性增加。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外界干扰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及森林自主恢复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火地塘林区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硕新 王斌 雷瑞德 刘华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地形对火地塘林区主要森林景观类型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引入每个样本的空间坐标,定量分离了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景观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形、空间及其交互作用解释的植被结构变异分别为4.465%,15.659%和3.78%,总共解释了全部植被结构变异的23.906%,尚有76.094%的变异不能得到解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斌 张硕新 雷瑞德 刘华
以火地塘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选取华山松林小班的面积、坡度、坡向、海拔、地形指数、灌丛盖度、草本盖度、土层厚度、小班蓄积和优势木年龄10个调查因子作为输入变量,以小班分维数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火地塘林区华山松景观格局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部分华山松景观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网络收敛效果理想,泛化能力强,为林区森林景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景观格局 火地塘林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亚楠 姚顺波 邓元杰 丁振民 侯孟阳 郑雪 李雅男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英宝 江南 苏伟忠 郑国强
利用1986、1994、2000年的TM图像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 GIS和核心景观指数研究南京市自1986年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绿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等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向城市、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以及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转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斑块的平均面积增大,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城市的开发趋向有序化、规模化;但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方式或作用程度的不同,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的时间内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不同,1986~1994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很快,开发比较混乱,城市、农村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迎 周波 任茜 车玲
城市景观格局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动态演变的研究能够从景观的角度加强人类对于城市巨复杂系统的理解。随着GIS技术和空间预测模型的逐渐成熟,使得对于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的研究成为可能。以内江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GIS技术与CA模型的松散耦合,构建了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了2020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CA模型能够模拟内江城市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该研究区域的最佳栅格大小为60m×60m,2.875个模型循环对应真实时间的1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