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1)
- 2023(8357)
- 2022(6484)
- 2021(5888)
- 2020(4512)
- 2019(10109)
- 2018(9930)
- 2017(19874)
- 2016(10996)
- 2015(11996)
- 2014(12121)
- 2013(11426)
- 2012(10530)
- 2011(9482)
- 2010(9669)
- 2009(9110)
- 2008(8975)
- 2007(8068)
- 2006(7582)
- 2005(7037)
- 学科
- 济(45523)
- 经济(45475)
- 管理(31706)
- 业(31014)
- 企(23643)
- 企业(23643)
- 农(17570)
- 中国(14718)
- 方法(12856)
- 地方(12323)
- 业经(11973)
- 财(11817)
- 农业(11472)
- 数学(10910)
- 数学方法(10737)
- 制(10229)
- 策(9746)
- 学(9663)
- 土地(8693)
- 发(7966)
- 贸(7772)
- 贸易(7766)
- 体(7630)
- 易(7530)
- 及其(7196)
- 银(7189)
- 银行(7183)
- 环境(7095)
- 行(6925)
- 融(6767)
- 机构
- 学院(153592)
- 大学(150701)
- 济(64501)
- 经济(63096)
- 管理(58554)
- 研究(55436)
- 理学(49583)
- 理学院(49013)
- 管理学(48224)
- 管理学院(47925)
- 中国(43038)
- 京(32393)
- 科学(32239)
- 财(31434)
- 所(27476)
- 农(26053)
- 中心(25679)
- 江(24963)
- 研究所(24677)
- 财经(23985)
- 经(21718)
- 范(21398)
- 师范(21243)
- 业大(21150)
- 院(20621)
- 北京(20328)
- 农业(19976)
- 经济学(19702)
- 州(19490)
- 经济学院(17665)
- 基金
- 项目(100311)
- 科学(80019)
- 研究(76807)
- 基金(72683)
- 家(63198)
- 国家(62632)
- 科学基金(53595)
- 社会(49821)
- 社会科(47101)
- 社会科学(47087)
- 省(38286)
- 基金项目(37588)
- 教育(34431)
- 自然(32779)
- 划(32551)
- 编号(32217)
- 自然科(31972)
- 自然科学(31965)
- 自然科学基金(31391)
- 资助(28474)
- 成果(27106)
- 发(23071)
- 重点(22907)
- 课题(22703)
- 部(22366)
- 国家社会(20918)
- 创(20304)
- 性(20125)
- 制(19777)
- 发展(19092)
共检索到240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倪绍祥 查勇
本文在分析研究区环境背景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退化的发生机制、时空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对退化性土地进行有效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技术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土地退化,沙漠化,风沙滩地区,治理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泽元 王文科 黄金廷 段磊
在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埋深与植被生长、河湖基流量及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确定了风沙滩地区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1.5~5 m;采用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以生态安全地下水位埋深为约束,计算出该区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107万m3/d。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爽 孙九林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北京风沙源区土地退化动态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发展的频率与强度。基于1991年~2002年两个时相遥感数据提取近10年来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的动态变化数据,采用相应的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和土地退化结构相对数与比较相对数,分析北京风沙源区土地利用退化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风沙源区不同生态区内土地利用退化结构差别较大,内蒙古高原干旱草原生态区、坝上高原农牧生态区和阴山山脉农牧交错生态区以沙化退化为主,燕山山脉农业生态区和大同盆地及周边地区则主要是水蚀退化。分析表明,土地利用退化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针对不同土地利用退化现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开宇 张艳芳
陕北风沙区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在榆林地区生态功能演化的过程中,强烈的人文过程在潜在的自然因素基础上对生态环境退化发挥了显著作用,区域文化在生态退化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内在影响。通过对区域文化在榆林地区景观生态历史演变与景观生态建设中的影响分析,认为区域人文环境建设是遏制榆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关键途径之一,景观生态文化建设是区域文化响应的重要方式,其重点内容包括:①树立正确的景观生态建设观。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某个生态系统,而且还注重于景观格局及其各要素间的功能联系,合理的景观管理措施可以使生态系统恢复到以前或与之相近的状态;②普及生态科学,消除知识贫困,强化“居安思危...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培恩,徐如涓
人种退化对策何在陆培恩,徐如涓据新华社伦敦1996年4月5日电,伦敦大学史蒂夫·琼斯教授在英国科学周上发表报告指出,二次大战后,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自然选择的威力逐渐在人类社会中失效,人种已开始退化。过去由于人类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低下,导致新生儿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米彩红 潘岱立 杨森浩 李卓青 罗伟
【目的】研究不同针、阔叶树种的种间关系,为通过针、阔混交或枯落叶客置来防治人工针叶纯林土壤的极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的靖边县,选择覆盖度达到90%~100%的22年生油松和25年生樟子松纯林,建立20 m×20 m的标准地,以5样方(1 m×1 m)混合采样法采集0~10 cm土层腐殖质土壤和附近不同针、阔叶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油松纯林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部分酶活性降低及真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樟子松纯林会导致土壤部分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和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油松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昊辰 尹登玉 宫攀 杨永均 陈浮
目标明晰、统筹兼顾、干预适度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的客观要求。基于土地退化平衡(LDN)视角,构建涵盖双重对象、双重法则、双重原则、指标体系、价值取向的理论框架,并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揭示土地退化与改善的类型及程度,评判LDN实现与否。结论如下:(1)像元尺度改善区面积略多于退化区,并以轻微改善或轻度退化为主;重度退化同未利用地、城镇用地、矿业用地转入及水域、冰川、林地转出密切相关,而耕地、草地发生退化或改善与自身质量变化关系更为紧密。(2)区域尺度由于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域空间未达标,整体上未实现LDN;大多数行政单元或格网都遭遇双重对象的同时否定。(3)从规范价值取向、偏向功能主义、促进人地协调视角出发,践行LDN要全局底线性思维和局部适度性治理相协调、要素差别化治理和系统一体化保护相统一,继而协同多元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可为干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鹏 谢和生 何友均 王雅菲 朱安明 王登举
土地退化治理政策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土地退化与污染趋势日益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已被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并运用。文章梳理了土地退化治理政策制度的发展脉络,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内涵,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土地退化治理目标原则与路径步骤。并基于此,进行现有土地退化治理政策的问题识别,提出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土地退化治理政策机制建议,促进土地退化治理过程的合理规划、开发与管理。
关键词:
生态系统管理 土地退化治理 政策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瑛 王志强 蒲春玲
棉花生产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作为一种土地利用行为,棉花生产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同时,棉农的生产经营方式又会对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文章对新疆南疆棉花生产、棉农生计与土地环境两两关系进行剖析,进而找出棉农行为与土地退化的矛盾所在,旨在为形成"棉花可持续生产—环境改善—农民脱贫"良性循环链寻求思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思楠 吕刚 王锋柏 张卓 王双 刘爽 朱肃
为探究风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的关系,以位于辽西北的章古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室内分析、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区内选取38个采样点,以网格法测定研究区0~20cm土壤养分指标,研究辽西北风沙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风沙地内的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采样区除全氮都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变异系数0.385~0.643);土壤速效磷变程最大,全钾变程最小;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的块金基台比都处于(0.25,0.75)的区间范围。采用克里格方法进行最优插值,绘制养分含量分布图,并对其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样区域内有明显高低差,速效磷的变化区间不超过35mg·kg~(-1),速效钾北部高,中间低,由于人工干预因素较多,土地中大量施加钾肥造成土壤中钾元素含量较高,北部土地主要利用类型为水浇地以及部分林地、草地。由于钾元素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水浇地中钾元的淋溶损失较为严重,水浇地土壤其有机质分布较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卢金发
中国南方典型研究区50 年代和80 年代土地退化的对比分析表明, 近几十年来, 不同人类活动地区土地退化变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土地退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既不是人口密度较小和经济较落后的基岩山区,也不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和土地开垦程度高的低丘岗地区, 而是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经济不够发达的低山丘陵地区。
关键词:
中国南方 土地退化 动态变化 人类活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濮励杰 包浩生
综合运用137Cs、土壤磁测等新技术手段,结合土壤结构水稳性、CEC等部分土壤理化指标,对闽西沙县东溪流域坡地不同部位的土地退化特征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中137Cs含量与坡度呈很强的对数关系(R=-083),表明土地退化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②土壤表层磁化率富集系数与坡度呈较强的对数关系(R=-063),表明土地退化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剧;③不同地貌部位以及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其土壤部分理化指标,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一定的退化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