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5)
- 2023(5693)
- 2022(5304)
- 2021(5061)
- 2020(4419)
- 2019(10845)
- 2018(10413)
- 2017(19150)
- 2016(10839)
- 2015(12644)
- 2014(12962)
- 2013(13121)
- 2012(12660)
- 2011(11682)
- 2010(11791)
- 2009(11149)
- 2008(11391)
- 2007(10136)
- 2006(8573)
- 2005(7796)
- 学科
- 济(48572)
- 经济(48533)
- 业(27061)
- 管理(26713)
- 方法(25393)
- 数学(23098)
- 数学方法(22920)
- 企(20385)
- 企业(20385)
- 农(13580)
- 学(12680)
- 中国(12564)
- 财(11849)
- 贸(10111)
- 贸易(10110)
- 易(9825)
- 地方(9047)
- 农业(8933)
- 业经(8312)
- 制(7985)
- 和(7633)
- 务(7053)
- 财务(7039)
- 财务管理(7015)
- 银(6856)
- 银行(6813)
- 融(6797)
- 金融(6794)
- 环境(6689)
- 企业财务(6604)
- 机构
- 大学(164531)
- 学院(162417)
- 济(68240)
- 经济(66856)
- 研究(61291)
- 管理(58654)
- 理学(50276)
- 理学院(49609)
- 管理学(48668)
- 管理学院(48365)
- 中国(46016)
- 科学(40300)
- 京(36005)
- 农(35801)
- 所(33539)
- 研究所(30861)
- 财(30073)
- 农业(28543)
- 业大(28539)
- 中心(27794)
- 江(24609)
- 财经(23861)
- 北京(23007)
- 经(21666)
- 经济学(21544)
- 范(21524)
- 院(21497)
- 师范(21281)
- 经济学院(19667)
- 科学院(19401)
- 基金
- 项目(108221)
- 科学(82912)
- 基金(77588)
- 研究(74200)
- 家(69850)
- 国家(69312)
- 科学基金(56820)
- 社会(45230)
- 社会科(42746)
- 社会科学(42730)
- 省(41865)
- 基金项目(41135)
- 自然(38381)
- 自然科(37396)
- 自然科学(37381)
- 自然科学基金(36721)
- 划(36462)
- 教育(34116)
- 资助(32825)
- 编号(29908)
- 重点(25535)
- 成果(24333)
- 部(24246)
- 发(23652)
- 计划(21927)
- 创(21685)
- 科研(21640)
- 课题(20774)
- 创新(20488)
- 教育部(19872)
共检索到242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本文以榆阳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DEM)等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榆阳区1978年~2005年植被覆盖率变化图谱,分析了该区近30年来植被覆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78年~2005年间,榆阳区植被覆盖率由3.22%增加到了10.35%;②各坡度段的植被覆盖率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1989年~2005年间明显呈现出植被覆盖率增速随坡度增加而加大的变化态势;③黄土丘陵沟壑区在各时段的植被覆盖率及其增速均大于风沙草滩区,前者在1978年~1989年及1989年~2005年两时段植被覆盖率增速相近,而风沙草滩区前时段的增速则约为后时段的1.77倍...
关键词:
榆阳区 GIS 植被 覆盖率 图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娜 谢高地 张昌顺 陈龙 李文华 成升魁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09Q1数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近10a澜沧江流域NDVI时序数据集。并利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方法、Hurst指数方法分析近10a澜沧江流域植被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多年平均的植被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北纬27.6~29.2°存在一个明显的过渡带;且与高程和坡度均呈负相关关系,植被指数随着高程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较明显,高程大于5000m的区域NDVI平均值仅为0.18;②近10a来,澜沧江流域植被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速率和增加幅度存在区域差异,上游地区植被覆盖增加最快且幅度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低;③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本文基于1998年-2007年中国地区长时间序列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RS与GIS技术,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回归变化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中国各大自然区划(3个大类、7个中类)的植被覆盖状况做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可以很好的在宏观上监测中国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1998年-2007年,中国整体上植被活动在增强,并向好的方向改善,特别是东部季风区域中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和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植被覆盖显著上升。但局部在却在恶化,西北干旱区域特别是内蒙古中西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晓临 赵娟 白红英 王涛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突变 长江流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边慧芹 王雪梅
使用RS技术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进行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旨为保护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研究区2001、2007和2013年的ETM/OLI遥感数据,根据植被归一化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借助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渭-库绿洲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及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FVC模型反演地表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可靠性。2)2001-2013年间,渭-库绿洲无植被覆盖区迅速减小,植被覆盖面积增多;极低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增加明显,年均变化率为2.060%、2.532%和4.005%,中覆盖度和低覆盖度变化较为稳定,年均变化率为-0.593%和-0.039%。3)13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未变化面积为53.870×104 hm2,植被覆盖度均发生变化;绿洲环境有所恢复改善,但还普遍存在环境恶化的现象。4)在研究时段内,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过程明显,年均变化量为1.039×104 hm2,生态环境呈良性变化,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631倍,但仍存在退化现象。近13年,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与气候、地下水、人类活动以及经济、人口发展等因素有密切联系,但人类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财 孙艳玲 王中良
基于1998-2011年的SPOT/NDVI数据,结合海河流域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1年海河流域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上在改善,但是在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田、森林、湿地改善最为明显,植被明显改善区域与植被高波动区分布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区域与植被低波动区基本一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的面积比例为31.7%,非气候因子驱动型分布于整个流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8.3%,其分布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主要是农田、建设用地,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明军 沈振西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玮 王兆锋 摆万奇
在青藏公路与铁路沿途区域,利用1981年至2001年的8km分辨率PathfinderNOAA/NDVI数据,基于每个象元变化的年植被峰值计算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研究了区域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①在研究区内,反映植被覆盖的NDVI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②20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程度变化总体趋于稳定,覆盖程度呈减少趋势的区域明显高于增加的区域,植被覆盖程度增减因区域而异;植被覆盖程度增加和显著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作区和高寒草甸区,轻微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寒草原和荒漠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云 曾源 赵炎 吴炳方 武文波
本文以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fc)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年最大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植被覆盖度与降雨量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年-2007年平原农业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较高,fc介于60%~80%之间;永定河上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fc小于30%;②近8年来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只有东南部的部分农田及城市扩展区,植被覆盖度有所减少;③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度与当年3至8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687,该时段内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总体趋势较为相似,在绝大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动态变化 海河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安周 张安兵 刘海新 刘焱序 王贺封 王冬利
基于GIMMS NDVI3g(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识别了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期间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分别以0.019/10 a(P<0.001)的速率增加;2)除1999年以前林地外,所有植被类型的生长季NDVI均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2000—2013年尤为明显;3)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NDVI显著上升的面积分别占74.94%、24.26%和53.34%,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中部地区;4)研究区未来生长季NDVI呈持续性和反持续的比重分别为33.32%和66.68%,其中持续改善和由改善变为退化的面积分别占31.08%和61.88%;5)2000年以后降水增多与生长季NDVI上升相对应,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对2000—2013年生长季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冲 王飞 穆兴民 李锐
以SPOT VGTETATION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六盘山、子午岭、秦岭北麓和关中盆地一带各有一条NDVI高值区。渭河源区植被覆盖较好,黄土塬区次之,丘陵沟壑区最差。退耕以来NDVI年最大化值增加显著,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轻微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29.35%、26.49%和8.21%,另有6.59%的土地轻微退化。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显著,变化斜率出现负值的区域主要位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涛 庞勇 蒙诗栎 荚文 李海奎 孙斌
【目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有效保护和恢复了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工程实施成效除了森林覆盖面积增加,更多的表现为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评估天保工程建设成效,利用植被覆盖度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析天保一期(2000-2010年)、天保二期(2011-2020年)工程实施期间的森林质量变化。【方法】综合年度植被指数合成策略、优化纯植被像元和纯裸土像元值域的动态确定方法,构建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天保工程区时间序列的植被覆盖度产品。基于森林资源一类清查郁闭度数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郁闭度数据、机载高光谱植被覆盖度数据,验证该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天保工程林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天保一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68,天保二期植被覆盖度均值为0.71,增加了4.41%;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林区总面积的78.22%,而呈减小趋势的面积仅占林区总面积的9.56%。【结论】在中国天保工程森林地区,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生产的植被覆盖度产品的精度高于MODIS产品的精度。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说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显著,森林资源质量持续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安周 张安兵 刘海新 刘焱序 王贺封 王冬利
基于GIMMS NDVI3g(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识别了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静 吴昌广 周志翔 肖文发 罗翀
长时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以1988、2000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库,应用非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三峡库区植被覆盖信息,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动态度及动态变化趋势状态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库区近20 a来的植被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20 a来植被覆盖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在减缓。但库区内乔木林(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减少且变化量较大,而灌木林面积呈现上升趋势。(2)1988~2000年植被覆盖类型转移趋势主要表现为:针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阔叶林和耕地,转出类型为耕地和灌丛;阔叶林主要转入类型为灌丛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