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6)
2023(5173)
2022(4778)
2021(4429)
2020(3984)
2019(9615)
2018(9509)
2017(19015)
2016(10683)
2015(12229)
2014(12614)
2013(12806)
2012(12337)
2011(11239)
2010(11349)
2009(10719)
2008(10781)
2007(9904)
2006(8392)
2005(7466)
作者
(33375)
(28288)
(28232)
(26974)
(17796)
(13877)
(13003)
(11158)
(10479)
(10045)
(9571)
(9530)
(8993)
(8993)
(8911)
(8871)
(8851)
(8255)
(8232)
(8174)
(7219)
(6974)
(6970)
(6490)
(6396)
(6335)
(6322)
(6246)
(5804)
(5713)
学科
(50415)
经济(50375)
(26439)
管理(26094)
方法(24053)
数学(21858)
数学方法(21686)
(19246)
企业(19246)
(14713)
(12987)
地方(11836)
(11369)
中国(10986)
农业(9855)
(9084)
贸易(9083)
(8772)
土地(8745)
业经(8324)
(7879)
(7102)
环境(6898)
(6528)
财务(6514)
财务管理(6493)
地方经济(6489)
(6218)
金融(6215)
(6196)
机构
大学(161147)
学院(160093)
(65871)
经济(64484)
管理(59296)
研究(57377)
理学(50928)
理学院(50235)
管理学(49305)
管理学院(49004)
中国(43274)
科学(38009)
(35307)
(34248)
(31262)
研究所(28720)
(28682)
业大(27823)
农业(27380)
中心(26970)
(24733)
财经(23166)
北京(22042)
(21671)
师范(21455)
(20872)
经济学(20732)
(20334)
(19453)
经济学院(19034)
基金
项目(106701)
科学(82029)
基金(76316)
研究(74629)
(68179)
国家(67651)
科学基金(55677)
社会(45690)
社会科(43142)
社会科学(43123)
(41348)
基金项目(41191)
自然(37105)
自然科(36122)
自然科学(36108)
(35985)
自然科学基金(35451)
教育(34022)
资助(31592)
编号(30845)
成果(25020)
重点(24720)
(24028)
(23811)
(21224)
课题(21102)
科研(21081)
计划(21077)
创新(19990)
教育部(19639)
期刊
(71060)
经济(71060)
研究(43310)
中国(31461)
(30747)
学报(28977)
科学(26715)
(22600)
大学(20513)
农业(20316)
学学(19527)
管理(17709)
教育(13311)
(12771)
金融(12771)
技术(12753)
业经(11804)
财经(11374)
(11099)
经济研究(10991)
问题(10348)
资源(9958)
(9782)
(8609)
技术经济(8392)
统计(7891)
(7773)
理论(7606)
商业(7347)
科技(7092)
共检索到231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忠峰  蔡运龙  
基于1981 ̄2001年NOVAA/AVHRR和1998 ̄2004年SPOT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榆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进了定量研究,并且利用多年气象数据分析了降水和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植被有了明显改善,其改善状况集中于8、9、10月份;植被覆被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植被覆盖改善的趋势明显,且变化比较平稳;南部增加趋势不明显,有的地方还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佳惠  王永军  李团胜  
利用榆林地区1985~2004年近20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大型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用不同的两种数量分析方法均可以得出人类活动(人口、经济、工业化和政策因素)是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姬艳梅  王小文  梁宝翠  洪雷  
本文研究了陕北地区2003-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动态度、程度以及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土地利用程度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陕北地区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总量及其比例减小,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不断降低,总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递减。论文还分析讨论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莫宏伟  任志远  
本文以榆阳区遥感影像、数字高程(DEM)等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生成了榆阳区1978年~2005年植被覆盖率变化图谱,分析了该区近30年来植被覆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78年~2005年间,榆阳区植被覆盖率由3.22%增加到了10.35%;②各坡度段的植被覆盖率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1989年~2005年间明显呈现出植被覆盖率增速随坡度增加而加大的变化态势;③黄土丘陵沟壑区在各时段的植被覆盖率及其增速均大于风沙草滩区,前者在1978年~1989年及1989年~2005年两时段植被覆盖率增速相近,而风沙草滩区前时段的增速则约为后时段的1.77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明  
本文采用了典型相关分析这一经典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榆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大型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操作运行,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专业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布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检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坤  黄国满  
本文以10天合成的SPOT VEGETATION(VGT)NDVI时序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NDVI的年均值、均值变化的标准方差以及年际间的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1998至2003年内蒙古地区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6年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明显的区域占整个内蒙古地区的39%,主要集中在阴山以北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地区以及鄂尔多斯高原的西部。对内蒙古地区12个盟市中五个变化等级的区域面积占各区面积的比例进行统计显示,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乌海市和包头市的变化较大,其中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两个盟中都有近一半的区域(47%)为动态变化很大或较大的地区;连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立河  黄金廷  王晓勇  董佳秋  马洪云  张俊  
【目的】研究陕西榆林地区旱柳和小叶杨夜间树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为毛乌素沙地造林选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消散探针法测量了陕西榆林地区旱柳(2011-04-28-11-07)和小叶杨(2011-06-27-11-07)的夜间树干液流密度,利用自动气象站测量风速、温湿度、净辐射、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计算空气水汽压亏缺,分析夜间树干液流密度与空气水汽压亏缺、风速和白天总蒸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旱柳和小叶杨树干液流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波动,且白天(07:00-19:00)高,晚上低。白天旱柳和杨树的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6.79和6.49g/(cm2.h),而夜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分别是0.8...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土地利用/覆盖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当代土地覆盖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利用的结果。本文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得出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军  李团胜  刘康  苏建文  程水英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 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 6001,景观整体的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述河  闫海利  胡业翠  
选取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历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其变更数据,并结合野外调研资料,对该区近10年来县域耕地资源变化态势,以及土地退化、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是:(1)榆林市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且在不同时段和空间上呈现出显著差异性;(2)土地退化、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调整与建设占用是榆林市耕地减少的4个主要原因,其贡献率达98%;(3)草地和未利用地开垦是榆林市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耕地增加总量的48%和39%;(4)未来10年榆林市耕地面积仍以减少为主,但耕地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国安,赵牡丹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技术手段 ,以国家 1:2 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等数字信息为主要信息源 ,对陕北榆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区位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综合应用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 ,揭示了该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城乡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资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  
根据贵州省平坝县克酬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89、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农田和灌草用地为主,1973-2000年林地和灌草地减少,农田、水域、村镇、交通用地增加,林地转化为灌草、灌草转化为农田及农田转化为村镇居民点和公路用地是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有密切关系。1973-2000年农田、林地和灌草分布的海拔高程和坡度均呈增加趋势,这和上述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化规律相一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本文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2008年间,耕地净增加4.99×104hm2,面积比由38%上升至57%;未利用地增长仅次于耕地,增长面积为1.07×104hm2,水域,林地,建设用地都呈增长趋势;草地为唯一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缩减7.02×104hm2,面积比由49%缩减为36%。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业开垦是新垦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因素,草地面积减少是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盐碱地增多和沼泽减少反映了该地区存在因农业开垦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飞舟  刘雪华  
采用基于最大似然法的监督分类方法对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1988年和2001年两期Landsate5-TM影像进行解译,利用单项土地利用动态指数(LUDI)、双向土地利用动态指数(K_i)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C_(r×y))等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解译结果,得到马边县13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及转移特征,并对可能的生态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显示:①次生林面积增加,针叶林面积有所下降,灌草地被农田大量取代;②城镇及居民点和次生林的动态最为活跃,转入面积明显高于转出面积;③中山区和亚高山区林地构成发生变化,高山草甸面积有所萎缩,河谷区的阔叶林带被次生林大量取代,低山河谷区的土地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宁  张宗久  范晶  方鹏骞  
目的:总结榆林地区县级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和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5家试点县级医院经济运营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试点县医院财政投入、药品收入控制、医院资产利用和运营能力等方面改革成效与问题并存。结论:应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加强医院资产管理,优化负债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