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3)
2023(6859)
2022(6051)
2021(5491)
2020(4967)
2019(11459)
2018(11295)
2017(22041)
2016(12373)
2015(14122)
2014(14323)
2013(14427)
2012(13654)
2011(12490)
2010(12624)
2009(11593)
2008(11649)
2007(10834)
2006(9281)
2005(8230)
作者
(39487)
(33342)
(33172)
(31691)
(20799)
(16259)
(15212)
(13145)
(12274)
(11719)
(11329)
(11250)
(10643)
(10517)
(10462)
(10405)
(10389)
(9769)
(9629)
(9527)
(8386)
(8283)
(8252)
(7629)
(7443)
(7397)
(7395)
(7384)
(6839)
(6758)
学科
(53133)
经济(53090)
(30663)
管理(30246)
方法(26997)
数学(24434)
数学方法(24223)
(23087)
企业(23087)
(15920)
(13660)
(12912)
中国(12192)
地方(11643)
农业(10646)
(10119)
贸易(10117)
业经(10073)
(9784)
(9111)
(7908)
环境(7804)
(7594)
(7586)
财务(7573)
财务管理(7549)
银行(7547)
(7190)
(7147)
金融(7144)
机构
大学(185215)
学院(183791)
(73215)
经济(71607)
管理(67323)
研究(65659)
理学(58347)
理学院(57543)
管理学(56385)
管理学院(56036)
中国(48906)
科学(44624)
(40483)
(39696)
(35733)
研究所(33045)
业大(32940)
(32529)
农业(32373)
中心(30592)
(28868)
财经(26104)
(25137)
师范(24838)
北京(24619)
(23637)
(23238)
经济学(22640)
(21937)
(21529)
基金
项目(125671)
科学(97363)
基金(90642)
研究(86324)
(81522)
国家(80886)
科学基金(67123)
社会(52970)
社会科(50099)
社会科学(50078)
(49447)
基金项目(48991)
自然(45503)
自然科(44384)
自然科学(44369)
自然科学基金(43608)
(42704)
教育(39918)
资助(36904)
编号(34942)
重点(29340)
成果(28364)
(27808)
(27458)
(25464)
计划(25365)
科研(25064)
课题(24131)
创新(23920)
大学(22835)
期刊
(77378)
经济(77378)
研究(49845)
学报(35861)
(35524)
中国(33832)
科学(31320)
大学(25528)
(25283)
学学(24305)
农业(23571)
管理(20496)
教育(16954)
(14795)
金融(14795)
技术(14654)
(13119)
财经(12638)
业经(12574)
经济研究(12346)
问题(10930)
(10832)
资源(10475)
(10387)
技术经济(9416)
业大(9195)
统计(9028)
科技(8636)
理论(8621)
图书(8504)
共检索到26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会利  杨改河  韩新辉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前后近30年陕西省安塞县的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和含沙量等水文因子的变化特征,并揭示其变化趋势,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安塞站近30年(1980-2008年)的水文实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和含沙量等水文要素年内和年际变化;比较分析了退耕还林前后水文要素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安塞县降雨量、蒸发量和含沙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呈现季节性特征。降雨量、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大,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小。退耕还林前,降雨量呈下降趋势,蒸发量、干旱指数、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呈增加趋势;退耕还林后,降雨量和蒸发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磊  李锐  朱会利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继军  
在对安塞县退田还林还草情况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退田还林 (草 )”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和退田还林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提出了有待探讨的几个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盈盈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退耕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农户收入结构为调查对象,以典型村庄为分析单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塞县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结果发现:根据样本农户的收入信息可将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划分为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型、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型等3种类型;而非农业收入因子、特色农业收入因子和种植业收入因子是造成上述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据此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施发祥   秦甲   韩添丁   孙洋   杨冰峰   付晓雷   游艳辉  
冻土水文要素变化及关键参数的确定是黄河源区水文过程分析和模型模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认识冻土冻融影响下黄河源区冻土水文关键要素变化及特征,论文选取玛曲季节冻土观测站和康穷多年冻土观测站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降水、蒸散发、冻土土壤水分的野外观测,采用HYDRUS-1D模型冻融模块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冻土冻融过程会改变土壤水力参数,季节冻土饱和含水率θs冷季大于暖季,残余含水率θr冷季小于暖季;多年冻土饱和含水率θs冷季大于暖季,残余含水率θr仅深层冷季小于暖季。(2)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在年内冻结期间土壤含水量呈“U”形变化;在冻结稳定时期季节冻土储水量减少比多年冻土快。(3)冻结稳定时期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底部渗漏通量都不断减少,而多年冻土由于底部冻土层的存在,底部渗漏通量减少到0后保持不变。(4)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在地下20 cm处存在冻结锋面,冻结开始期间土壤水双向流向冻结锋面,融化开始期间土壤水由冻结锋面双向流出。研究对于深化黄河源区冻土水文过程的认识,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林林  路春燕  
以延安市安塞县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安塞县土地利用景观结构特征、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量化分析,并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聚落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林地、草地与耕地是安塞县土地利用的主要景观类型,聚落景观仅占总面积的0.92%,聚落斑块较小且连通性较差,形状较为规整;聚落空间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该县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中东部沟谷地区;聚落斑块面积随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呈偏正态或正态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聚落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限制沿河流与道路集聚分布的趋势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新卫  陈百明  杨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塞县粮食生产呈现出如下特点:基础地位未变,但比较效益低下的弱质性更加明显;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但种植结构年际波动大;单产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际变化大;总产受单产水平影响大;粮食人均占有量主要受总产影响,粮食安全仍不容忽视。文章在分析物质能量投入水平、自然灾害侵袭、人口与耕地反向变化、政策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后,认为安塞县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而提倡"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抓粮食",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以发挥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以集约高效利用资源和规避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同时限制非农用地扩张以缓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陈利顶  赵文武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如何实现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保障粮食自给,是关系全县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安塞县1979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和粮食自给能力相对指数这3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安塞县各乡镇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乡镇粮食单产变化、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的特点,...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聚法  赵俊  
1996年 6月~ 1998年 5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调查。本文利用水文要素调查资料 ,分析了鳌山湾水温、盐度和透明度的水平分布和变化特征 ,并结合历史资料 ,简要描述了鳌山湾潮汐、海流和水交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春季鳌山湾水温由湾顶向湾口递减 ,夏季水温呈近岸高、离岸低的分布趋势 ,秋季水温由湾顶向湾口递增。鳌山湾水温月变化明显 ,8月水温最高 ,海区平均值为 2 8 0℃ ,3月水温最低 ,海区平均值为 6 6℃。 (2 )鳌山湾盐度基本呈湾顶高、湾口低的分布趋势 ,其月际差异较小 ,3月盐度最高 ,海区平均值为 31 75 ;5月盐度最低 ,海区平均值为 31.4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白登忠  
河流、湖泊和冰川是江河源区水文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研究该区水文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对系统研究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意义重大。研究在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前人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水文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特点。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主要河流有184条,其中流域面积5 000-10 000 km2的有12条,其水文生态系统构成特点是,黄河源区的一级支流河流长度较短,流域面积较小,入河口海拔高度较高,河道比降大,电力资源丰富;长江源区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大,河流长,年径流量大,河道比降小;澜沧江源区流域面积较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小,但其单位面积上的产水量较丰富,产水量达到25 484 m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玥  王继军  刘普灵  成思敏  李茂森  乔梅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