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6)
- 2023(9819)
- 2022(8299)
- 2021(7513)
- 2020(5825)
- 2019(13160)
- 2018(13189)
- 2017(24164)
- 2016(13145)
- 2015(14721)
- 2014(15157)
- 2013(15037)
- 2012(14496)
- 2011(13599)
- 2010(14204)
- 2009(13067)
- 2008(12797)
- 2007(11725)
- 2006(10968)
- 2005(10452)
- 学科
- 济(78520)
- 经济(78457)
- 管理(34388)
- 业(29832)
- 地方(26542)
- 中国(22349)
- 企(21323)
- 企业(21323)
- 方法(19090)
- 农(18906)
- 业经(16728)
- 地方经济(16297)
- 数学(15837)
- 数学方法(15702)
- 学(15315)
- 环境(14583)
- 农业(13480)
- 发(12591)
- 融(12000)
- 金融(11998)
- 制(11559)
- 银(11454)
- 银行(11439)
- 财(11320)
- 行(11190)
- 贸(10297)
- 贸易(10284)
- 和(10184)
- 理论(9865)
- 易(9734)
- 机构
- 学院(197790)
- 大学(192318)
- 济(88726)
- 经济(86760)
- 研究(77040)
- 管理(66393)
- 中国(59259)
- 理学(54307)
- 理学院(53524)
- 管理学(52634)
- 管理学院(52260)
- 科学(45608)
- 京(43003)
- 所(40408)
- 财(39444)
- 研究所(35893)
- 中心(33989)
- 江(33341)
- 农(31487)
- 财经(29755)
- 范(29412)
- 师范(29158)
- 北京(28614)
- 经济学(27983)
- 院(27610)
- 州(27305)
- 经(26557)
- 业大(25282)
- 省(25066)
- 经济学院(24697)
- 基金
- 项目(117211)
- 研究(90794)
- 科学(90636)
- 基金(80085)
- 家(69181)
- 国家(68524)
- 社会(57180)
- 科学基金(57131)
- 社会科(54024)
- 社会科学(54016)
- 省(47974)
- 基金项目(41829)
- 教育(40483)
- 划(39248)
- 编号(37771)
- 发(33122)
- 自然(32946)
- 资助(32427)
- 自然科(31972)
- 自然科学(31966)
- 成果(31529)
- 自然科学基金(31347)
- 课题(28256)
- 重点(27394)
- 发展(27336)
- 展(26873)
- 部(24468)
- 创(23905)
- 国家社会(23432)
- 年(23124)
- 期刊
- 济(120832)
- 经济(120832)
- 研究(68896)
- 中国(49102)
- 农(30873)
- 财(29984)
- 管理(27451)
- 学报(27218)
- 教育(26973)
- 科学(26394)
- 融(22318)
- 金融(22318)
- 农业(20940)
- 大学(20680)
- 业经(19486)
- 技术(19400)
- 学学(19214)
- 经济研究(19207)
- 财经(15325)
- 问题(14931)
- 经(13486)
- 贸(11133)
- 技术经济(11052)
- 业(10922)
- 世界(10766)
- 资源(10742)
- 国际(10134)
- 商业(10086)
- 经济问题(9963)
- 图书(9905)
共检索到334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蓉 延军平
陕北地区位于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两大目标,二者长期难以协调,影响到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该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互动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结合陕北地区延安市西北部吴起县的生态建设模式,从互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北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陕北地区 生态重建 经济发展 互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钜钧 董少廷 杨育民
陕北地区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发展水平都明显地有别于陕西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是陕北次级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但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水平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制度创新不足等现状又严重地制约着它的发展。因此,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建设,普及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引进高级人才,培育特色产业、深化特色产业链,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投资软环境等是加快建设陕北次级经济区的重要突破口。
关键词:
陕北地区 次级经济区 特色产业 制度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光岭 李伟
基于陕北地区的资源环境禀赋、现行发展模式及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实现陕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本文提出了陕北地区的"П"型发展模式,即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一方面,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大力推进能源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另一方面,在能源化工产业的支持带动下,实施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战略,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当地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培育教育、物流、建筑等配套产业,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又好又快 模式 循环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凤秋 范海燕
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振兴,必须实行城乡互动发展战略,即促进城乡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塑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强化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用工业化的思维搞农业。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促进城乡发展在现阶段,以农补工阶段结束、但以工补农阶段尚未到来,因此,城乡差距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
关键词:
城乡 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 城乡互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潘新华
在分析陕北能源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陕北能源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路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陕北地区 能源资源 环境保护 发展战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之易
根据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生态经济均衡论,引入协调性概念,对陕北榆林地区北6县草场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通过数学模型对草场资源不同发展途径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是根本解决本区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矛盾,保持草场资源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草场资源,持续发展,协调指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社会、经济、资源等地域差距不断突显,形成较为严重的两极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皖北经济总量少、产业发展弱、人民生活水准低、城镇化水平不足,严重制约安徽省的整体发展。本文以皖北中医药文化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总结归纳二者之间联动发展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皖北经济的均衡发展与地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联动发展 区域经济 皖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玲玲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优化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而发展循环农业正是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一现实要求的最佳路径。本文分析了国外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和内涵,针对陕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探讨了陕北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对策和具体建议,以期实现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并重,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并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
陕北地区 循环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刚 沈镭 刘晓洁 余小东 李昂达 张菲菲 郑华玉
榆林市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之一,资源富集、经济贫困和生态脆弱三大特性叠加,是典型的资源富集贫困地区。对1990年~2004年榆林市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榆林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都存在较强的库兹涅茨(EKC)特性。建立环境综合污染水平指标,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榆林市经济发展和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EKC曲线。该曲线具有与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其他资源型城市相似的特点,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EKC曲线短时间内都还没有出现转折点的可能。新兴资源型城市和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两大特点决定了榆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峥
通过对岷山地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子案例分析,探讨了实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后农民生计的变化。认为目前这一地区的农民生计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突出表现在粮食安全、收入来源和能源利用方面。提出应正确看待保护与发展既矛盾又依赖的关系,在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寻找出路的同时,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社区发展 脆弱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甜 曹小曙 邓铭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西北地区正处于全球生态安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战略地位,其在全国、全球地理空间格局下均位居不可替代的枢纽位置。水资源是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依托合理的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调控,可以为西北地区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在调水改土与城乡统筹、占补平衡与飞地经济、碳中和与生态补偿、水利经济与现代经济等不同视角下,探明多模式协同联动的内在机制与运转链条,构建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创新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琦
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与生态环境 互动发展 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谊 张晓慧 苟小东
发展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目前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旅游发展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以陕北为例 ,提出了自然生态环境非优区进行旅游规划应注意的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