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1)
- 2023(7083)
- 2022(5846)
- 2021(5975)
- 2020(4693)
- 2019(11136)
- 2018(11184)
- 2017(18629)
- 2016(11263)
- 2015(13279)
- 2014(13583)
- 2013(12667)
- 2012(11910)
- 2011(11148)
- 2010(11329)
- 2009(10002)
- 2008(9949)
- 2007(8953)
- 2006(8008)
- 2005(7625)
- 学科
- 济(38782)
- 经济(38743)
- 管理(21925)
- 中国(20765)
- 教育(20400)
- 业(17999)
- 方法(15255)
- 数学(13382)
- 数学方法(13236)
- 企(13211)
- 企业(13211)
- 学(12480)
- 理论(10353)
- 农(10330)
- 贸(10070)
- 贸易(10059)
- 易(9900)
- 财(8772)
- 教学(8742)
- 发(7755)
- 制(7712)
- 业经(6867)
- 银(6650)
- 银行(6640)
- 发展(6576)
- 展(6452)
- 行(6445)
- 农业(6442)
- 关系(6110)
- 融(5887)
- 机构
- 大学(157584)
- 学院(150728)
- 济(61414)
- 研究(60752)
- 经济(60111)
- 管理(45773)
- 中国(42028)
- 理学(37800)
- 理学院(37181)
- 管理学(36471)
- 京(36185)
- 管理学院(36141)
- 科学(33367)
- 范(31427)
- 师范(31259)
- 所(30467)
- 教育(30421)
- 财(28346)
- 研究所(27478)
- 师范大学(25816)
- 中心(25500)
- 北京(24834)
- 江(23561)
- 财经(22293)
- 院(21538)
- 经济学(21254)
- 经(20454)
- 技术(19164)
- 农(19074)
- 经济学院(19000)
- 基金
- 项目(89683)
- 研究(76269)
- 科学(71336)
- 基金(62072)
- 家(53204)
- 国家(52631)
- 社会(46295)
- 教育(43668)
- 社会科(43481)
- 社会科学(43475)
- 科学基金(43020)
- 编号(33404)
- 省(32602)
- 成果(31773)
- 划(30569)
- 基金项目(30508)
- 课题(26750)
- 资助(26211)
- 自然(23467)
- 部(23330)
- 自然科(22890)
- 自然科学(22883)
- 年(22676)
- 自然科学基金(22513)
- 重点(22107)
- 性(21303)
- 教育部(20945)
- 中国(20904)
- 发(20771)
- 规划(19593)
共检索到251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陆继锋 吴明海 张晓蕾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党的民族纲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关键环节。陕北公学成立以后特别是陕北公学后期加强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工作,先后组建蒙古青年队、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队、民族部,开始了早期民族高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
陕北公学 民族高等教育 干部培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在波 李珣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红色高等教育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石。本文从思想引领、政治领导、根本任务、服务方向、办学效益等几个方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办中国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成功经验,并从中获取现实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一百年来,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经历了孕育、确立、发展、稳定、曲折、成熟、完善的演变历程。在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中国化,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在与时俱进中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坚持工具价值与人本价值的融合统一,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克服探索中的曲折与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守正创新,学习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深刻内涵,做好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方针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迎爽 郑宜帆
教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项基本活动,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而教育目的的明晰则是党推动教育治理的前提条件。党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经历了由"引进来"到"中国化"继而"体系化""制度化""现代化"的历程。党在这一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教育目的的根本指导、坚持教育法制建设与教育目的探索的统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坚持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着眼教育强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目的;坚持实践导向,不断提升教育目的理论的执行力;面向未来挑战,持续推进教育目的理论的守正创新,以教育目的的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目的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欣然
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历程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为脉络进行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百年探索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开端,20世纪初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传播和发展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新中国的成立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工作在破旧立新中全面开展,改革开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根据新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时调整。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开创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建党百年来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表明,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之"基"、坚守党管意识形态之"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之"法"、恪守为民之"情"、遵循斗争之"道"、释放文化之"能",才能持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 意识形态工作 方法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中国共产党的人口思想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行计划生育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重要华章。随着中国人口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和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特别是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应该高度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中国人口国情,加强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生育模式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加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加强人口迁移流动和社会融合研究,加强科技进步对人口发展深刻影响的研究,加强新时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内涵及实现方式的研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棵 王建华
解放个体思想,反对阶级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既定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苏俄的办报经验,动员群众为党报写稿,成立工农通讯员队伍。在根据地宣传部门的引导下,群众观察乡村社会改造的实际进展,在稿件中表达观点与提出建议,同时加深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基于反"围剿"的复杂形势,工农通讯员运动虽没有能够全面展开,但使无产阶级参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摆脱思想文化上的贫困。其蕴含的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反贫困主张的实现提供来自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对构建与巩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付来 杨子强
全方位认识以陕北公学-华北联大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特色实践。"人民属性"是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办学理念。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始终与根据地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中国革命现实主题紧紧相连。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有两个源头,其一是受列强坚船利炮和科技发展冲击而建立的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南洋大学堂等一批新式教育机构;其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肖玉飞
从积贫积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到逐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探索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历史征程,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社会矛盾变化灵活运用经济政策,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道路,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和平赎买方式完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历经曲折所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任保平 秦华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结历史发展经验,带领中国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转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了开放发展理论的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为了更好地在开放中推动我国发展,党中央对开放发展理论展开新探索,提出新时代的开放发展理念、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开放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党的领导下我国开放的观念、开放的体制、开放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开放格局 开放理论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民政
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革命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与武装斗争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逐渐被政权建设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建国实践框架所取代,但中国共产党依然从政权建设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大局出发继续强调并高度重视军队建设,在把人民军队锻造成为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和防止内乱的坚强柱石以及推进国家全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宝贵经验。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创了一条独特的军队建设与国家建设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
军队建设 国家建设 中国共产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德茂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经济国情及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点,并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经济理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理论与现实的需要,提出了"六个基本"的和"八大举措"的"三农"理论。与我们党以前的"三农"理论相比较具有产生的社会背景新、追求的目的新、体现的指导思想新、提出的观点新、制定的措施新等基本特征。十六大以来中共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理论探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三农"理论发展到新阶段;论述了在工业化中期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探索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关键词:
十六大以来 中国共产党 “三农”理论
[期刊] 征信
[作者]
熊治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信用的探索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厚的理论根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经历了孕育期、推进期、拓展期、深化期四个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信用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将社会信用道德培育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在立足本土实际基础上积极借鉴外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根据时代变化适时调整探索策略和探索重点,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信用建设之路。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胜 吴大兵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三农"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面对并要全力破解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党的事业发展的快慢与党的"三农"政策呈现出高度相关性。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百年探索形成了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从农民诉求愿望出发制定"三农"政策,必须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大局谋划"三农"问题,必须紧扣回应"三农"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问题,必须遵循"三农"问题的基本规律制定正确策略。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为引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彻底破解大国小农难题,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