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4)
2023(13690)
2022(11924)
2021(11416)
2020(9531)
2019(22016)
2018(21635)
2017(41049)
2016(22514)
2015(25123)
2014(24947)
2013(24777)
2012(22921)
2011(20852)
2010(20383)
2009(18572)
2008(17960)
2007(15325)
2006(13085)
2005(11481)
作者
(67405)
(56281)
(55636)
(53098)
(35623)
(27176)
(25156)
(22292)
(21294)
(19857)
(19278)
(19069)
(17895)
(17786)
(17650)
(17338)
(16837)
(16659)
(16015)
(15983)
(14146)
(13831)
(13513)
(12630)
(12514)
(12436)
(12418)
(12206)
(11317)
(11295)
学科
(86897)
经济(86802)
管理(58707)
(56001)
(45534)
企业(45534)
方法(41507)
数学(36491)
数学方法(36122)
中国(24784)
(22983)
(22342)
(20460)
业经(18030)
(17620)
贸易(17612)
(17213)
地方(15724)
(15221)
农业(14898)
环境(14202)
(14013)
技术(13331)
理论(13259)
(13202)
银行(13138)
(12839)
财务(12778)
财务管理(12757)
(12686)
机构
大学(321208)
学院(316609)
(126323)
经济(123827)
管理(121346)
研究(116938)
理学(105951)
理学院(104649)
管理学(102766)
管理学院(102207)
中国(85166)
科学(76704)
(70037)
(61053)
(59566)
研究所(56872)
(54455)
业大(53033)
中心(50518)
农业(47144)
财经(44866)
北京(44824)
(43072)
(42896)
(41789)
师范(41315)
(41226)
经济学(38547)
科学院(36104)
(35012)
基金
项目(228110)
科学(177721)
基金(166730)
研究(158952)
(150387)
国家(149302)
科学基金(124906)
社会(98881)
社会科(93701)
社会科学(93676)
基金项目(88775)
(86044)
自然(84440)
自然科(82473)
自然科学(82450)
自然科学基金(80964)
(75301)
教育(71407)
资助(69034)
编号(61708)
重点(52356)
(50247)
成果(49595)
(48657)
(46912)
科研(44867)
计划(44101)
创新(44017)
课题(43147)
教育部(41934)
期刊
(130544)
经济(130544)
研究(90811)
学报(61287)
中国(56485)
科学(54483)
(52960)
大学(44473)
管理(42684)
学学(42249)
(38870)
农业(37260)
教育(31208)
技术(23955)
(23802)
金融(23802)
经济研究(21916)
财经(21577)
(20780)
业经(20064)
(18476)
问题(17460)
科技(16999)
林业(16609)
资源(16080)
业大(15966)
(15691)
图书(15593)
(14478)
理论(14454)
共检索到449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满兴  马文全  张霞  马卓  白二磊  南国卫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中国沙棘人工林均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对于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SON)而言,20 a与5 a中国沙棘人工林间差异显著,荒草地与5 a中国沙棘林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恢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土壤硝态氮和SON变化趋势一致,均为20a中国沙棘林>1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5 a中国沙棘林,且均呈表聚现象。土壤铵态氮含量大小关系为15a中国沙棘林>20 a中国沙棘林>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表层的铵态氮平均含量最低。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在不同土层间均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或秋季最低;铵态氮表现为夏季或秋季最高,冬季最低;SON则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SON、硝态氮和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比例分别为80.3%、10.2%和9.5%。不同年限中国沙棘林SON占可溶性总氮比例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硝态氮和铵态氮大部分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结论]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中国沙棘人工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氮素累积效果越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贝贝  曾诚  高海银  刘春红  李根前  代光辉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含水量是决定中国沙棘种群演替方向的主导因子。为探讨中国沙棘人工林持久性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响应规律及其克隆繁殖调节机制,采用不同土壤含水率梯度的样地数据,分析克隆繁殖能力与种群特征关系。结果表明:子株数量、克隆器官延伸能力和分枝强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正相关,子株数量与克隆器官延伸能力、分枝强度呈正相关,种群增长率和稳定性随着子株数量的减少而下降。可以表明:土壤水分的减少,使中国沙棘的克隆繁殖和克隆扩散能力减弱,人工林的持久性也相应地下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张黎明  毛艳玲  张金彪  邢世和  
以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个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2O(室温)、H2O(70℃)和KCl(2 mol.L-1)3种提取方法研究两个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土层3种提取方法的土壤SON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ON含量大小均表现为:KCl(2 mol.L-1)>H2O(70℃)>H2O(室温);H2O(室温)、H2O(70℃)、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上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分别比下层(15-30 cm)高9.62%、17.93%、11.64%和36.57%、46.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鹏鹏  丛耀辉  徐文静  张玉玲  虞娜  张玉龙  
【目的】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研究设施番茄生长期内土壤可溶性氮(矿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动态变化,评估可溶性氮在设施土壤中的作用,为设施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连续两年不施肥(CK)、不同施氮量(N0、N1、N2、N3)、单施有机肥(M)以及不同氮量配施有机肥(MN0、MN1、MN2、MN3)的设施番茄栽培的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肥与有机肥配施以及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期、休耕期土壤可溶性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在番茄生长期,与施用氮肥处理相比,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均能够显著增加0—3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的含量(P<0.01),特别是提高了矿质氮的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红玲  李世清  金发会  邵明安  
【目的】淹水培养法提取态可溶性有机氮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研究黄土高原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10种农田土样起始可溶性有机氮(SON)、矿质氮(Nmin)及间歇浸提长期淹水培养期间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累积量、易矿化和难矿化氮素矿化势(分别ND和NR表示)及其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分析SON在评价土壤供氮能力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供试土样起始SON平均为23.9mg·kg-1,是起始可溶性总氮的28.8%、全氮的2.4%。淹水培养提取态可溶性氮(TSN)中,SON所占比例更高,几乎与铵态氮相当。经过217d淹水培养,浸提出的SON平均为118.1mg·kg-1,占TSN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馨逸  刘小虎  韩晓日  段鹏鹏  朱玉翠  齐文  
【目的】辽春10号和辽春18号小麦是常见的两个小麦品种,但是关于这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对维持土壤肥力的差异性方面还未知,因此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库(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活性有机库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以及转化。【方法】以不同品种盆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N4:180 kg·hm~(-2)、N5:225kg·hm~(-2))的设定下,探究土壤活性有机库在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小麦生育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燕  于辉  张欢  周志勇  
【目的】研究施氮对油松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糖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了解油松林土壤有机质的内在转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7年,在山西省太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氮肥试验,于每年5月向油松林地表施用硝酸铵(NH_4NO_3),使样地的施氮水平分别为0(对照),5,10,20,40 g/(m~2·年),依次简称N_0、N_5、N_(10)、N_(20)、N_(40),测定不同处理表层(0~10 cm)和底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糖,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代谢熵,并分析了油松林土壤可溶性糖与有机碳,全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微生物活性以及代谢熵的相关性。【结果】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N_(20)、N_(40)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底层(10~20 cm)土壤中,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表层(0~10 cm)土壤中,与对照(N_0)相比,N_5、N_(10)、N_(20)、N_(40)处理表层土壤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81.67%,100.13%,127.73%,171.21%,土壤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勤  傅欣蕾  陶晓  徐小牛  
氮素转化是维持土壤氮有效性的重要生态过程,为了探讨林下生草对园林绿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在安徽农业大学校园及邻近的环城公园西山景区选择不同绿地,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了表层土壤(0–30 cm)氮素矿化势,比较了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可溶性氮的差异。结果表明,绿地生草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的容重(P 0.05);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全氮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林下生草显著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生草绿地氮素净矿化势平均值为85.99μg·(kg·d)–1,高于不生草绿地的15.6%,林下生草虽对净硝化势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提高了土壤净氨化势。可见,绿地生草显著改变了土壤氮素转化性质,促进了氨化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天来  焦晓赤  齐明芳  刘玉凤  徐连营  
以耐低温番茄品系L402-F和冷敏感品系自交系J2为试材,15℃为对照,研究6℃夜低温不同时长处理对光合指标和可溶性糖类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长夜低温胁迫导致L402-F和J2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Rubisco羧化速率和Fv/Fm均下降,呈现15℃>6℃3 h>6℃9 h,L402-F的下降幅度比J2的下降幅度小,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低温胁迫后,碳水化合物在L402-F和J2叶片中积累,并且随着处理小时数的增多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增多;对净光合速率与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L402-F叶片中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与淀粉含量的大量积累有关,而导致J2叶片中净光合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刘金胜   傅裕   杜子银   代清林  
土壤可溶性碳、氮在城市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城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以南充市城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多视角分析了城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充市表层城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99.84~188.13 mg·kg~(-1)之间,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7.57~75.09 mg·kg~(-1)之间,二者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差异均显著,前者表现为:常绿林>草本>落叶林>灌木,后者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林、落叶林、灌木、草本;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五种绿地类型城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差异显著,其均值依次增大,而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不同绿地类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从大到小依次为文教区、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后者表现为:文教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城市土壤利用年限越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越高,但这种差异在不同利用年限间均不显著。城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类型、功能区和利用年限下的差异是自然与人为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学军  刘庆  陈印平  李玲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未利用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值分别以粮田和菜地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28.2 mg/kg与86.6 mg/kg,以未利用地土壤最低,分别为52.2 mg/kg和20.1mg/kg。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DOC/TOC)和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DON/TN)均以菜地土壤最大,分别为1.45%和9.62%,远高于其他三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影  李斌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在生物炭与有机菌肥配施条件下,研究植烟土壤在生长期内土壤基础养分和可溶性碳(DOC)、氮(DON)含量的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相同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T1(生物炭)、T2(有机菌肥)、T3(生物炭菌肥)、T4(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6(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 7个处理。结果显示,各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作用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移栽后60 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T5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5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速效磷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时土壤速效钾含量。T1和T3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旺长期(移栽后60 d)土壤DOC含量,T3处理的DOC/SOC比值达到最高(8. 31 mg/g)。T2处理土壤DON含量在90 d达到最高(57. 09 mg/kg),T5处理的土壤DON含量则在60 d最高(97. 98 mg/kg);与其他处理相比,T3、T4、T5和T6处理降低了移裁后90 d植烟土壤成熟期的芳香化指数(AI),提高了E2/E3值。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有机菌肥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施肥措施,最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生物炭和生物炭菌肥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碳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新  赵忠  陈金泉  刘恩田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沙棘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为沙棘林分的衰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对不同林龄(8,13,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0~10cm)微生物利用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沙棘人工林林龄的相关性。【结果】1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在短期内(培养24~60h)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高于13和8年生沙棘林表层土,说明13和8年生沙棘人工林表层土中微生物生长的启动速度较慢,生长停滞期较长。随着林龄的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文思  朱清科  刘蕾蕾  马欢  赵维军  王瑜  
【目的】确定沙棘人工林在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适宜的地形条件,为该区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样方法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的13年生沙棘人工林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坡位、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比较不同地形条件下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差异。【结果】随坡位降低,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先增大后减小,上坡、中坡和下坡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8%,47%和31%,不同坡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在不同坡向中,沙棘人工林死亡率最轻的是阴坡,最大值仅21%,平均为4%,死亡率最高的是阳坡,最小值为33%,平均值为63%,半阴坡和半阳坡的死亡率介于阴坡和阳坡之间,其中半阴坡的平均死亡率稍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恰咛  朱清科  任正龑  黄正佳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