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3)
2023(6552)
2022(5332)
2021(5273)
2020(4386)
2019(10322)
2018(9768)
2017(19494)
2016(10093)
2015(11687)
2014(11593)
2013(11730)
2012(10961)
2011(10045)
2010(9889)
2009(9470)
2008(9645)
2007(8688)
2006(7698)
2005(7389)
作者
(27860)
(23021)
(23007)
(22081)
(14860)
(10900)
(10595)
(9209)
(8918)
(8236)
(8138)
(7817)
(7550)
(7539)
(7379)
(7249)
(6979)
(6796)
(6734)
(5965)
(5831)
(5741)
(5315)
(5220)
(5212)
(5206)
(5148)
(4775)
(4603)
(4592)
学科
(46047)
经济(46003)
(27161)
管理(26140)
方法(23366)
数学(21941)
数学方法(21864)
(20929)
银行(20784)
(20336)
企业(20336)
(19453)
中国(17892)
(17639)
(14401)
金融(14401)
(12753)
贸易(12738)
(12547)
(12024)
(10975)
(10971)
制度(10968)
保险(10884)
业务(10820)
(9476)
银行制(9033)
(7783)
(7617)
财务(7611)
机构
大学(148879)
学院(143756)
(77547)
经济(76399)
中国(56938)
管理(56543)
研究(53130)
理学(46676)
理学院(46255)
管理学(45879)
管理学院(45603)
(38634)
(32144)
财经(30635)
(28307)
经济学(27337)
中心(25929)
(25721)
(25613)
科学(24938)
经济学院(24737)
银行(24506)
财经大学(23537)
(22909)
研究所(22806)
(22693)
金融(22606)
北京(21568)
(20345)
(19977)
基金
项目(87520)
科学(70818)
基金(69983)
研究(64611)
(59895)
国家(59513)
科学基金(51700)
社会(46063)
社会科(43980)
社会科学(43969)
基金项目(35299)
自然(31395)
资助(31004)
自然科(30755)
自然科学(30747)
自然科学基金(30286)
教育(28470)
(27182)
(24629)
编号(22952)
(22689)
中国(21722)
国家社会(21157)
教育部(20424)
重点(19262)
成果(18946)
人文(18877)
社科(17894)
(17833)
(17809)
期刊
(80117)
经济(80117)
研究(56257)
(40264)
金融(40264)
中国(30149)
(29138)
管理(21441)
科学(18454)
(17180)
财经(17033)
学报(16778)
(14574)
经济研究(14496)
大学(13891)
学学(13252)
(12637)
国际(12486)
问题(10753)
世界(10539)
农业(9755)
技术(9685)
理论(9222)
业经(8869)
实践(7909)
(7909)
技术经济(7786)
统计(7578)
农村(6494)
(6494)
共检索到243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草原  李运达  
一般认为,限额存款保险制度让存款人的资产部分地暴露于风险之中,从而市场约束虽然比无保险状态下较弱但仍然有效,因此世界上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多采用限额保险。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特殊的股权结构,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对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形成了存款人"规模偏好"和银行"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的预期;这一预期特征必将异化市场约束,进而导致银行陷入无序的规模竞争并激励其风险承担;如果单纯实施限额存款保险制度,非但不能修正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异化问题,而且将强化公众的"大而不倒"预期,使市场约束面临更严重的扭曲。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艺  李静婷  
本文通过考察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是否会引发存款"搬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制度环境设计。加入"业务密度"和"存款保险预期"两个概念的实证分析显示,在当前中国存款者的银行选择决策模式下,单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虽然会有利于各类商业银行的存款数量提高,却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款份额提高,进而不利于实现银行业公平竞争。因此,在积极进行存款保险制度自身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应忽视对配套制度的建设,如建立过渡银行制度,加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要求,定期发布商业银行风险情况解读报告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巴曙松  马文霄  岳淑媛  
主要经济体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及其与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对照分析(一)主要经济体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分析从各经济体已经建立的存款保险制度来看(见表1),该制度的主要设计要素有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立方式、授权模式、投保机构、受保范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等。各经济体一般根据自身金融体系特征、银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等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从设立方式来看,目前主要有政府独资建立、政府和银行业共同出资建立、政府督导民间建立三种方式;按照存款保险机构的职权大小来分,主要有三种授权模式,分别为"付款箱"模式(Pay-box)、成本最小模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尚梅  刘娜  贺江  常一鸣  
本文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最小化视角,研究了显性存款保险限额的确定。结果表明,样本国家的银行风险承担与显性存款保险限额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当居民储蓄率较高或者银行存贷利差较低时,这种关系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存款保险限额偏离银行风险承担最小的保险限额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中国已经实施的50万元人民币存款保险限额,高于银行风险承担最小时模型估计的29万元人民币保险限额,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尚梅  刘娜  贺江  常一鸣  
本文基于银行风险承担最小化视角,研究了显性存款保险限额的确定。结果表明,样本国家的银行风险承担与显性存款保险限额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当居民储蓄率较高或者银行存贷利差较低时,这种关系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存款保险限额偏离银行风险承担最小的保险限额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中国已经实施的50万元人民币存款保险限额,高于银行风险承担最小时模型估计的29万元人民币保险限额,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激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龙建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谊  蒲勇健  樊杲  
作为当代银行监管的重要手段,存款保险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人对于两者各自的监管效果及用途研究得已比较透彻,但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共同作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地构建两者之间相关性的模型,得出了监管者如何选定适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使得银行在信贷过度冒险行为与过度审慎之间找到均衡,增进社会福利。同时结合当前中国隐性存款保险的实际背景,运用计算机仿真和曲线拟合进行实证,得出存在最优的资本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下,监管资本最佳与资本补充的外生成本两者不可得兼的重要结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冯剑  童中文  
本文采用2000~2014财年日本银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数量约束、价格约束两方面分析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存款人风险偏好的中长期影响。研究表明:(1)在改革后的非危机时期(2005~2008年),存款人对风险反应敏感,其对银行业的风险行为能产生显著的市场约束作用,且不受"大而不倒"政策的影响;(2)在危机时期(2000~2004年、2009~2014年),"大而不倒"政策对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产生明显影响,其对数量约束的影响大于对价格约束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正平  何广文  
本文采用1994-2003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在引入国家隐性保险虚拟变量后,通过估计银行存款增长率对其风险变化的反应的方式来测度市场约束,发现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约束非常微弱,国家隐性保险不仅保护了国有银行,也包括其他所有的银行。这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启示在于,必须尽快取消国家隐性保险,建立符合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晓博  刘伟  辛飞飞  
在考虑了市场主体对于政府担保预期的情况下,本文选取欧元区17个国家的116家银行2004-2014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对危机前、危机中以及危机后三个时期存款保险限额与银行风险承担间关系的考察,验证了二者间U型关系的存在,指出存款保险限额的提高并不一定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最优的保险限额能够最小化银行的风险承担;同时,我们发现政府在危机时期的担保行为,可能强化市场主体对于政府担保的预期,进而使得危机过后,即使政府取消担保,最优的存款保险限额也不再存在。进一步地,我们认为在我国存款保险的初创时期,选择较高的存款保险限额,降低市场主体对于政府担保的预期,将更有利于明晰政府的职能定位,缓解长期政府隐性担保下积累的银行体系的道德风险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桥云  陈跃军  
设计科学合理的存款产品是增强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存在的存款产品种类少问题既与严格的金融监管有关,更与存款产品设计机制有关。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特点和分析我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存款产品设计的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权;增加产品构成要素,平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区分资金交易和银行服务,改进存款定价方式;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客户的可选择性;改变过度平均化的产品设计思想,注重对市场进行细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程伟  王梓菲  吴静  
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目的,选取中国银行业2008—2017年度数据,通过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综合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GMM估计、差分广义矩的系统GMM估计模型等多种方法,论证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存款保险制度风险行为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垄断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作用不显著;第二,在竞争型银行市场,存款保险制度会加剧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第三,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会影响存款保险制度的银行道德风险行为,市场垄断程度加剧了降低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行为,竞争度增加会加剧其风险行为。并为中国银行业市场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一定政策参考方面的启示:第一,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时需要设置动态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机制;第二,《存款保险条例》内容与细则仍需进一步明确、具体,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第三,适当控制银行业市场数量的竞争,转向注重银行业市场质量的竞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强  佘桂荣  
存款保险所产生的严重道德风险不仅削弱存款人市场监控的有效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银行管理层市场影响的积极效应,因而市场约束失效被认为是存款保险运行的制度成本之一。在优化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中考虑有效市场约束的因素,通过实施有限的存款保障机制、制定风险保险费率以及优化保险组织形式等措施,最终建立激励相容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在维护银行体系安全与强化市场约束之间找到有效的结合点,并实现银行监管的帕累托改进。上述结论将对中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谊  陆玉  
立足于真实银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实际,采集1999~2010年国内15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数据,通过改进Salop模型,构建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约束与存款保险理论模型,并对其相互关系和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隐性存款保险下,放贷冲动更强烈,吸收存款力度大,存款利率高,使得居民不会过于关注银行本身的风险水平,从而削弱了市场约束的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