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4)
2023(9675)
2022(7880)
2021(7164)
2020(6294)
2019(13951)
2018(13651)
2017(25660)
2016(12977)
2015(13928)
2014(13031)
2013(13013)
2012(11604)
2011(10042)
2010(10419)
2009(10092)
2008(10401)
2007(9569)
2006(8506)
2005(7926)
作者
(34736)
(29167)
(28870)
(27051)
(18581)
(13580)
(12917)
(11051)
(10811)
(10495)
(9714)
(9669)
(9511)
(9144)
(8864)
(8771)
(8602)
(8366)
(8235)
(8052)
(7056)
(6995)
(6985)
(6730)
(6638)
(6500)
(6420)
(6277)
(5699)
(5582)
学科
(77313)
(73732)
企业(73732)
管理(60484)
(58429)
经济(58355)
业经(26285)
(22545)
方法(22313)
(20619)
技术(19201)
(18640)
财务(18618)
财务管理(18605)
企业财务(17622)
农业(15667)
数学(14384)
数学方法(14231)
中国(13840)
(13718)
技术管理(13468)
理论(13414)
(13137)
(13087)
企业经济(12204)
(12063)
经营(11815)
(10745)
决策(9594)
体制(9539)
机构
学院(183626)
大学(177161)
(80718)
管理(79470)
经济(79393)
理学(67463)
理学院(66908)
管理学(66118)
管理学院(65758)
研究(53711)
中国(45850)
(39396)
(36717)
财经(30245)
(29636)
科学(29050)
(27360)
(26753)
(25310)
中心(25131)
商学(23878)
商学院(23680)
经济学(23330)
(23180)
北京(23147)
业大(23131)
研究所(22118)
财经大学(21985)
经济管理(21202)
经济学院(20958)
基金
项目(115400)
科学(93969)
研究(89428)
基金(84573)
(71349)
国家(70627)
科学基金(64129)
社会(59007)
社会科(56100)
社会科学(56088)
(47295)
基金项目(44776)
教育(40048)
自然(40022)
自然科(39036)
自然科学(39023)
自然科学基金(38444)
(36725)
编号(34760)
资助(32402)
(31661)
(31339)
创新(28340)
成果(26980)
(25367)
重点(25363)
(25070)
(25012)
国家社会(24502)
课题(24077)
期刊
(96254)
经济(96254)
研究(55700)
管理(40385)
中国(39991)
(36292)
(26050)
科学(22036)
技术(22007)
学报(19379)
业经(18479)
教育(18175)
农业(17896)
(17493)
金融(17493)
大学(16572)
财经(15753)
学学(15574)
经济研究(15163)
(13762)
技术经济(12929)
(12902)
财会(11792)
问题(11648)
会计(10903)
科技(10461)
现代(10371)
商业(9950)
(9809)
世界(9565)
共检索到288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经长  乔菲  张东旭  
创新是维护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但由于存在内生性问题,高管薪酬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以2009年出台并实施的针对国有企业的限薪令作为外生政策冲击,选取2007年至2015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配对样本和双重差分回归分析的方法,实证检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是否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检验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测量公司治理水平,考察公司治理水平对于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对比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风险承担水平上的差异,探讨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限薪令后国有企业高管的相对货币薪酬降低,限薪令发挥了预期的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企业的相对创新投入水平降低,证实了高管货币薪酬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公司治理越差的国有企业,其创新投入降低的越多;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使用全样本分析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利用强制性降低高管货币薪酬这一外生事件,为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实践意义上,高管货币薪酬的降低抑制了企业创新投入的意愿,进而导致企业整体风险承担水平下降,长此以往将损害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同时有悖于现阶段中国倡导的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对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靖宇  付嘉宁  张宏亮  
本文以2003—201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管理层与股东的代理冲突、提高管理层激励有效性以及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这三种路径实现。进一步地,在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以及竞争性企业中,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晓云  许家云  
本文以2014年末出台的中央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制政策即"限薪令"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了薪酬管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薪酬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并且上述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动态可持续性。机制检验表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是薪酬管制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微观层面论证了"限薪令"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产生的创新效应,对未来国有企业分类化管理、拓展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和激发普通员工对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庆玺  宫晓云  林恺  
已有研究表明,房地产热挤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不利。那么,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能否带来技术创新的显著提升呢?文章基于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针对中央企业出台的"限房令"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企业退出房地产市场是否促进了技术创新。使用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限房令"出台以后,相对于不受该政策影响的企业而言,受该政策影响而被强制退出房地产业务的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增加;然而,这一促进效应未能长期保持;"限房令"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与企业此前涉入房地产业务的程度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分组检验和机制分析还发现,在政治晋升机会较高、公司治理较差的子样本中,"限房令"的效果更加明显;"限房令"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提高研发投入两个机制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文章不仅提供了"非房地产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证据,而且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对房地产热经济后果的研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永波   赵高才   刘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8年商务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开展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2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了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供应链创新试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企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2)供应链创新缩小了样本企业与同群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即供应链创新会强化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同群效应;(3)机制检验表明,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数字化机制和供应链多元化机制,即企业数字化和供应链多元化在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4)供应链创新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同群效应的影响存在着政策、规模和产权异质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卓强  
本文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2015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15年“限薪令”总体提升了国企实业投资水平,抑制了金融投资倾向,且这种趋势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从具体投资类型看,实业投资的扩大主要以创新投资带动,对金融投资的抑制主要来自短期金融投资减少;影响机制分析得出,2015年“限薪令”通过激发高管长期动机,增强高管努力程度来影响国企投资偏好,而股权激励会对薪酬管制下的国企“脱虚向实”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得出,2015年“限薪令”对竞争型国企的投资偏好影响显著,而对垄断型国企没有影响;三次薪酬管制对比分析得出,2009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没有影响,2012年“八项规定”和2015年“限薪令”对国企投资偏好存在同方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前者只有后者的一半。本文的研究为当前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和国企“脱虚向实”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楠  卢洪友  
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已是我国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安排之一,但政策效果缺乏明确与统一的结论。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高管薪酬谈判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薪酬管制下实现高管有效激励的契约选择。在此基础上,借助2009年"限薪令"的实施作为薪酬管制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限薪政策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发现,"限薪令"没有降低国有企业高管货币薪酬,但是有效减缓了货币薪酬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没有受到"限薪令"的影响;"限薪令"出台后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显著增加,中央企业在职消费增加不明显。进一步探究限薪对高管与职工努力的影响,发现薪酬管制减少了企业过度投资、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对高管和职工分别起到正向的规范效应和激励效应。本文的结论表明:薪酬管制约束了高管货币薪酬激励机制,在职消费可能成为地方国有企业高管获得隐性薪酬的替代性选择。因此,进行国有企业分类化管理、拓宽高管激励方式是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治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靖宇  张宏亮  
市场竞争是企业重要的外部治理工具。市场竞争可以通过产品市场的竞争淘汰和行业标杆等作用来提升投资效率。文章通过准自然实验方法和DEA包络分析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强度加大能够促进企业根据投资机会进行酌量投资,从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产品市场竞争通过代理成本的降低和激励有效性的提升来约束高管构建帝国动机,以提升根据投资机会相机决策的行为,这是产品市场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两种重要作用通道。同时,对于国有企业和功能性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增强可以起到更大的投资效率提升作用,这表明这些企业对市场竞争的感知更敏锐。二次政策冲击的DID检验、虚拟政策冲击检验和PSM-DID检验的结果都未发生改变。文章的结果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企业效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建明  许晨曦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1。本文采用2013~2016年的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按照"新环保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2,参照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将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检验了"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发现"新环保法"提高了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在厅级及以上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并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作用。这不仅为我国推进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证检验证据,而且从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的视角为"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行为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昭  马草原  杨耀武  
为了形成合理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通过行政干预方式对高管薪酬进行管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超额薪酬视角切入,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2015年"限薪令"对企业高管薪酬管制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2015年"限薪令"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高管超额薪酬的增加,只是政策效果持续时间有限,通过替换超额薪酬度量指标、剔除股权激励影响、剔除"沪港通"政策干扰和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等几种方法都证实了上述政策效果;(2)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特征和外部法治环境的差异导致"限薪令"政策效果表现出异质性,只有在非垄断行业或外部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限薪令"对企业高管超额薪酬的抑制作用才更为显著;(3)限制管理层在职消费和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是"限薪令"发挥政策效果的两个中介机制,通过比较发现,管理层在职消费的中介效应更多体现在非垄断行业的企业中,而内部薪酬差距的中介效应则在外部法治环境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超额薪酬视角证实了"限薪令"的政策效果,否定了一些研究中基于高管薪酬绝对水平所得出的"政策无效论",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建玲  常钰苑  
本文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强制披露政策出台这一契机,采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系统考察了社会责任报告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被审计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后,审计师降低了审计收费;(2)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会使企业抑制盈余管理,相应减少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进而削减了审计收费;(3)审计师因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调低审计收费的现象主要存在于社会责任报告质量高以及外部监管严格和内部声誉动机强烈的企业中。本文不仅丰富了与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相关的文献;同时,通过探索我国强制性社会责任报告的经济后果,对进一步完善强制披露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以2004—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锦标赛理论和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2009年和2014年两次针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管制措施的政策效果,并进一步检验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义。采用DID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政策通过晋升激励增加了国企社会成本,表现为晋升激励与国企异常捐赠支出、冗员负担正相关;但股权激励会弱化晋升激励与国企社会成本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地,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下国企社会成本,发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程度和商业类国企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成本,也即薪酬管制对这些国企高管的政策冲击更强。本文结论提供了薪酬管制的经验证据并在实证上支持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国企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袁齐  洪正  
本文利用"十五规划"后2002—2011年间的"国退民进"浪潮作为自然实验,通过倍差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中所有权结构变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原国有企业在进行了民营化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有了较高的提升,民营化后专利产出提升了200%~300%;第二,原国有企业在民营化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发生了改变,内部信息传递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进而弱化了委托代理问题;第三,所有权结构的变化正是通过信息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弱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中介影响。本文不仅从所有权结构的新视角补充和拓展了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而且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