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5)
- 2023(10859)
- 2022(9768)
- 2021(9268)
- 2020(7699)
- 2019(17637)
- 2018(17817)
- 2017(33973)
- 2016(18626)
- 2015(20765)
- 2014(20353)
- 2013(19985)
- 2012(17943)
- 2011(16116)
- 2010(15849)
- 2009(14635)
- 2008(13620)
- 2007(11601)
- 2006(9896)
- 2005(8349)
- 学科
- 济(67045)
- 经济(66970)
- 管理(51351)
- 业(47737)
- 企(40116)
- 企业(40116)
- 方法(32411)
- 数学(27884)
- 数学方法(27542)
- 农(18533)
- 中国(16674)
- 财(16293)
- 学(16201)
- 业经(15362)
- 地方(13695)
- 贸(12386)
- 贸易(12379)
- 理论(12363)
- 农业(12340)
- 易(12002)
- 和(11842)
- 环境(11428)
- 制(11063)
- 技术(10968)
- 务(10822)
- 财务(10757)
- 财务管理(10741)
- 企业财务(10109)
- 教育(9990)
- 划(9719)
- 机构
- 学院(253782)
- 大学(253075)
- 管理(101769)
- 济(91770)
- 经济(89542)
- 理学(89065)
- 理学院(88084)
- 管理学(86395)
- 管理学院(85979)
- 研究(82628)
- 中国(58972)
- 科学(55567)
- 京(53997)
- 农(44517)
- 所(42064)
- 业大(42058)
- 财(40385)
- 研究所(38898)
- 中心(37044)
- 农业(35460)
- 江(35203)
- 范(33991)
- 北京(33690)
- 师范(33663)
- 财经(33219)
- 经(30206)
- 院(29974)
- 州(29474)
- 技术(28471)
- 师范大学(27089)
- 基金
- 项目(182569)
- 科学(141869)
- 研究(131887)
- 基金(130483)
- 家(114999)
- 国家(114049)
- 科学基金(96935)
- 社会(79753)
- 社会科(75384)
- 社会科学(75363)
- 省(72603)
- 基金项目(70171)
- 自然(65288)
- 自然科(63702)
- 自然科学(63685)
- 自然科学基金(62475)
- 划(61718)
- 教育(60390)
- 编号(55484)
- 资助(53218)
- 成果(43724)
- 重点(40922)
- 部(38953)
- 发(38799)
- 创(38147)
- 课题(37473)
- 创新(35498)
- 科研(35267)
- 计划(34377)
- 项目编号(34142)
共检索到351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王璞
大田试验研究了限水灌溉 (于拔节、开花期各灌 750 m3 .hm-2 )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 :在 N0~ 375kg.hm-2范围内 ,随氮肥用量加大 ,小麦产量提高 ,每平方百米施 2 2 5kg纯氮的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6 4 6 6 .5kg.hm-2 )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不再增加 ;氮素生理效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限水灌溉下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集中在开花期以前 ,并且增加氮肥量降低了开花—成熟期的氮素吸收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分配于营养器官的氮素比例增加 ,其中以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则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氮素 吸收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兰霞 王璞 周殿玺 张建华
为探索磷肥对土壤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总耗水量与灌水量成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贮水消耗量与灌水量成负相关关系;施磷能提高作物耗水量,促进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灌水和施磷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两者相比,灌水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提高了千粒重,而施磷仅增加了穗数。灌水对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但明显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施磷对经济系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冬小麦增施磷肥对限水灌溉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关键词:
冬小麦 限水灌溉 磷肥 耗水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拔节期 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 ,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 ,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 ,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 0~ 6 0cm土层内 ,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 1m根层内都有差异。 14 4~ 2 13kg/hm2 的施氮量 ,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 ,但以 14 4kg/hm2 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 (作物吸氮量 /施氮量 )最高 ,残留比例 (土壤残留量 /作物吸氮量 )最低。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制度 硝态氮 氮肥 限水灌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世娟 周殿玺 李建民
研究了限水灌溉下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氮肥利用率随氮肥量的递增而降低 ,施 2 2 5kg/hm2 纯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 ,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产量下降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植株体内的氮素较多地分配于营养器官 ,地上部器官叶片占的比例最大 ,而收获指数依次降低
关键词:
限水灌溉 氮肥 产量 氮素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红霞 冯浩 吴普特 王百群
【目的】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探讨调亏灌溉下该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灌水(灌水量分别为0,1.467m3/hm2)、新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分别为0,1 500kg/hm2)和氮肥(纯氮施入量分别为0,160,288kg/hm2)3个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亏灌条件下,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配施后,成熟期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单施或配施均能改善成熟期冬小麦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霞 罗延庆 张胜全 郑强 冯汉宇 王敏 王志敏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69>N157.5,N123+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NO3--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冬小麦 耗水规律 生态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江 黄文江 王纪华 杨敏华 薛绪掌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红边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 ,小麦进入起身期后 ,伴随着植株旺盛生长和群体的不断扩大 ,红边的位置呈逐渐偏向长波方向的“红移” ,到抽穗期群体稳定后红移也停止。从灌浆期开始 ,随着个体衰老和群体减弱 ,红边位置又呈偏向短波的“蓝移”现象。叶片全氮含量 (LTN)与红边振幅 (dλred)及近红外平台振幅 (dλNIRP)间在全生育期均呈现正相关趋势 ,且相关程度随生育进展而不断增强 ;叶绿素a +b总量 (TChl)与红边振幅间 ,在起身期至拔节期为负相关 ,在抽穗期至乳熟期为正相关。TChl与近红外平台振幅间呈现正相关趋势 ,且相关程度随生育进展而不断增强 ;叶面积指...
关键词:
冬小麦 光谱 红边参数 肥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仲学 王璞 M.Boening-Zilkens 梁振兴 W.Claupein
为探讨传统栽培技术和优化栽培技术对小麦粒重的影响 ,于 1999— 2 0 0 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了包括灌溉、氮肥和秸秆 3因素共 18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秸秆处理对粒重无明显影响 ,优化灌溉有利于提高粒重 ,优化灌溉配合优化施氮肥提高小麦粒重 ;2小麦不同粒位粒重的高低顺序为 :第 2位粒 >第 1位粒 >第 3位粒 ,而且栽培技术无法改变这种差异 ;3施氮对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不足时为负效应 ,否则为正效应。本文从粒重角度建议北京地区种植多穗型和灌浆速率快的小麦品种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冬小麦 粒重 胚乳细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永强 牛新胜 焦小强 程亮 刘全清 申建波 张宏彦
为了验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否适用不同气候地区。于2012-2013年在河北省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在灌溉条件下观测了地膜覆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倒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小麦生长发育,尤其是前期群体数量和叶面积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当季小麦生长后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会因使根系分布变浅、基部节间变长而增加小麦倒伏风险,抵消其增产增收的效果,据此探讨了华北灌区小麦覆膜栽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产量 根系发育 倒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乾 顾晓鹤 孙林 王淼 周龙飞 杨贵军 李卫国 束美艳
【目的】寻找快速、无损地诊断冠层含水量的方法,对冬小麦长势监测、旱情评估及变量灌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田间变量灌溉试验,分析生育期、灌溉量对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影响,解析冠层光谱对不同灌溉处理下冠层含水量的响应规律,以冠层等效水厚度(EWTc)为表征指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构建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利用独立样本验证模型精度。【结果】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在生育后期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多而增加,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减少;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均表现为1水>0.5水>0水;与原始冠层光谱反射率相比,经连续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相关性在第1、2、3、5、6、7分解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8.40%—26.20%;以第6尺度2 400 nm、第2尺度1 596 nm和第7尺度2 397 nm构建的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稳定性和精度较好,验证样本决定系数R~2为0.5411,RMSE为0.0127 cm。【结论】冬小麦冠层含水量随着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在水分敏感波段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光谱响应特征,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冠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的相关性,实现冬小麦冠层含水量光谱诊断,可以为冬小麦田间变量灌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璐 张利茹 杨若汧 杨晰 杜雨璠 郑博研 李瑞奇 王红光
为了明确冬小麦春季限灌1水条件下的最佳灌溉时期,降低限水灌溉对冬小麦群个体质量的不利影响,选用多穗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设置5个灌溉时期处理,分别在春2叶、春3叶、春4叶、春5叶和春6叶(旗叶)露尖时灌溉(T2~T6),以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作对照(W0),研究不同叶龄期灌水对冬小麦开花后各叶层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春季仅灌1水的条件下,与春2叶—春4叶龄灌水相比,推迟至春5叶—春6叶龄灌溉可显著延缓小麦开花后冠层总叶面积指数的衰退,花后0~10 d, 20~30 d的LAI衰退速率分别降低58.93%,14.37%。其中,在花后0~10 d主要表现为晚灌水处理倒3叶、倒4叶和倒5叶的LAI和SPAD衰退速率显著下降,在花后20~30 d主要表现为旗叶和倒2叶的衰退速率显著下降。T5和T6处理较早灌水处理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9.89%,35.86%,56.0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都有所增加,最终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9.73%,18.64%。综上,在本试验年度春季限灌1水的条件下,春5叶或春6叶露尖时灌溉有利于延缓叶片衰退,提高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和籽粒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居辉 兰霞 李建民 周殿玺 苏宝林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 ,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 ,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 ;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 ,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 ,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 ,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 ,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 84 .9% ,其中 19.0 %来自于 130~ 2 0 0 cm的深层贮水 ,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 4 9.9%和 1.9%。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段增强 李峰 鲁晋秀 杨峰 李汛 王苗 贾亚琴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冬小麦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红英 蔡焕杰 王健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试验站2002年夏玉米田根系层土壤水分消耗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夏玉米生育期农田一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不同灌水处理对不同深度根系层的耗水量和不同时期日耗水强度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的关系,其相关关系均大于0.96;通过产量分析,确定了夏玉米作物拔节后适宜的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80%。
关键词:
夏玉米 农田土壤水分动态 土壤水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