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6)
2023(9945)
2022(8577)
2021(8036)
2020(7089)
2019(16271)
2018(16409)
2017(33223)
2016(17807)
2015(19728)
2014(19861)
2013(19592)
2012(18202)
2011(16407)
2010(16710)
2009(16259)
2008(16765)
2007(14858)
2006(13612)
2005(12767)
作者
(47566)
(39744)
(39442)
(37921)
(25620)
(18796)
(18274)
(15050)
(14990)
(14412)
(13462)
(13315)
(12893)
(12621)
(12469)
(12269)
(11589)
(11579)
(11574)
(11348)
(10044)
(9706)
(9483)
(9137)
(8962)
(8909)
(8867)
(8610)
(7842)
(7503)
学科
(78311)
经济(78189)
管理(63976)
(61711)
(54061)
企业(54061)
方法(38160)
数学(34709)
数学方法(34535)
(31596)
(25069)
(21504)
财务(21481)
财务管理(21436)
中国(21310)
企业财务(20591)
(18070)
(17380)
业经(16494)
(16228)
银行(16219)
(15551)
金融(15549)
(15365)
体制(15147)
(14208)
贸易(14199)
(13863)
农业(11348)
技术(10834)
机构
大学(260886)
学院(256744)
(118319)
经济(116158)
管理(103022)
理学(87993)
理学院(87227)
管理学(86319)
管理学院(85815)
研究(79916)
中国(66750)
(65968)
(53137)
财经(50881)
(46222)
科学(39083)
经济学(38259)
(38162)
财经大学(38087)
(38054)
中心(36609)
经济学院(34662)
北京(34399)
研究所(32928)
(30838)
商学(30647)
商学院(30414)
(30129)
业大(29218)
(29138)
基金
项目(154501)
科学(124478)
研究(118356)
基金(116728)
(97785)
国家(97010)
科学基金(85447)
社会(79887)
社会科(76032)
社会科学(76014)
基金项目(60909)
(56775)
教育(56329)
自然(52049)
自然科(50849)
自然科学(50838)
自然科学基金(50033)
资助(49002)
(47990)
编号(47184)
成果(40407)
(38223)
(36184)
教育部(34646)
重点(33848)
国家社会(33622)
人文(33468)
(32346)
课题(32130)
(32116)
期刊
(132118)
经济(132118)
研究(86374)
(55515)
中国(49664)
管理(41496)
(35127)
金融(35127)
学报(29773)
科学(28951)
财经(27453)
(27059)
大学(25277)
教育(25140)
学学(23633)
(23334)
经济研究(22415)
技术(20893)
业经(19961)
问题(17978)
农业(17036)
(16413)
国际(14424)
财会(13993)
理论(13903)
会计(13489)
技术经济(13008)
商业(12836)
统计(12315)
实践(12091)
共检索到399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冬梅  庄新田  
本文以资本投资作为控制权收益主要来源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目前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背景,选取2001-2013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发生了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不同资本投向对控制权私利攫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限售股解禁后的控制权私利水平高于解禁前的私利水平;(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控制权私利水平正相关,限售股解禁后,其正相关关系有所削弱;(3)股权投资规模与控制权私利水平正相关,限售股解禁后,控制权私利水平对股权投资规模更为敏感;(4)控股股东的自利性资本投资行为挤占了中小投资者的共享收益,而这种行为并没有因为股改的完成而发生本质性的转变。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增泉  刘凤委  于旭辉  
文章借助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事件,运用控制权私利理论,分析了经济制度对流通权价值的影响。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由现金流量的要求权和控制权私利两部分构成。流通性的提高总是能够提高现金流量权的价值,但由于控制权的专有性,上市流通对控制权价值的影响条件依存于控制权私利的大小。控制权私利越大,上市流通对控制性股份的价值的影响越小,从而控股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越低。将经济制度作为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外生决定变量,实证检验的结果与上述预期相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渡边真理子  
文献认为,当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出现分离时,会发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而这一分离会出现在二元股权或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中。在中国,直到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双类股和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仅消除了二元股权结构,但金字塔式结构依然存在。通过对这一外生变化的研究,本文估计了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结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侵占的规模。结果显示,控股权越大,现金流权越小,侵占的规模越大。同时,这种侵占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明显,在私人公司中并未出现。究其原因,虽然国有企业的现金流权高于私人企业,但国有公司的控股权比例也高于私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削弱了控股股东的侵占能力,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高峻  
本文以2003-2007五年间存在控股股东的分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对股权分置前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公司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正相关,支持现金股利的"侵占"假说;股权分置改革后,存在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下降,并且每股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正相关系显著减弱,从而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减弱。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清  张华  曲世友  
现金股利政策常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手段,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控股股东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存在差异。本文选取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水平和现金股利发放负相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正相关,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减弱利益侵占和现金股利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研究结论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考虑侵占成本的前提下,会提高现金股利的发放水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姜锡明  刘西友  
本文选用2000~2006年深沪两市第一大股东发生变革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治理环境和股权特征对控制权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程度越轻,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执法水平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负向作用;股权性质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世成  
对于控制权私利是否导致公司无效率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溢价为控制权私利,以公司业绩变化、投资政策和财务政策变化三类指标来衡量公司效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7-2005年间的控制权交易样本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与公司效率正相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赵世阔  
控制权私利的隧道行为和隐蔽特征源于信息的不透明。本文首次系统地从信息透明度角度,研究信息透明度与控制权私利的关系。研究表明,法律制度与媒体信息披露能够显著抑制控制权私利,企业每股收益和两权分离度与控制权私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总市值则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控股股东实施两权分离或者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其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攫取控制权私利;而扩大企业规模,则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攫取私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朝南  刘星  郝颖  
通过进一步改进国内相关研究中控制权私利的度量方法,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行业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具有行业特征,且行业跨度越大,控制权私利的差异就越显著;(2)不同行业门类间控制权私利的显著性差异普遍存在,制造业次类间控制权私利的差异性不显著;(3)行业特征对控制权私利差异的解释度达到17.2%,且未受到其他非行业因素的影响;(4)在行业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比重和行业垄断程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与理论上的作用机理基本相符,但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论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文彬  
本文回顾了控制权私利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描述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现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建立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权私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水平进行了度量,进而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论文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邬国梅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梅  郑爱华  
本文采用沪深两市2006年6月30日完成股改的596家工业类上市公司股改前后各两期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股改前后产品市场竞争、企业最终所有权性质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改之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股改前还是之后,产品市场竞争始终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自然人或民营企业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家控制的实业公司最终控制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从产品市场竞争与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交互作用来看,在股改之前,产品市场竞争与国家控制的投资管理公司控制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股改之后,产品市场竞...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贇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烨  
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股权控制链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与控制性股东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随着股权控制链的增长而趋于严重,这种情况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也就是说,相对于国有控股股东,非国有最终控制人有更强的激励通过建立较长的控制链,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其政策含义是,治理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应关注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及其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的控制权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雷  淳伟德  叶勇  
公司控制权特别是终极控制权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逐步推进到对上市公司隐性终极控制权的研究层面。在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的大背景下,对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特别是隐性终极控制权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60203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6JC630022)资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