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204.23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4)
2023(12942)
2022(11344)
2021(10737)
2020(8976)
2019(20902)
2018(21020)
2017(41570)
2016(22234)
2015(25158)
2014(25162)
2013(24960)
2012(22925)
2011(20753)
2010(20762)
2009(19166)
2008(19058)
2007(16822)
2006(15003)
2005(13537)
作者
(64731)
(53603)
(53240)
(50664)
(34055)
(25575)
(24134)
(20861)
(20301)
(19196)
(18359)
(17825)
(16857)
(16837)
(16512)
(16179)
(15878)
(15877)
(15530)
(15357)
(13172)
(13114)
(12768)
(12113)
(11982)
(11949)
(11899)
(11882)
(10764)
(10341)
学科
(91789)
经济(91681)
管理(69427)
(66519)
(55712)
企业(55712)
方法(45151)
数学(39652)
数学方法(39289)
(26396)
中国(24593)
(24019)
业经(20225)
(18933)
(18160)
(17698)
财务(17636)
财务管理(17608)
(17475)
贸易(17465)
(16983)
企业财务(16875)
地方(15771)
(15585)
银行(15550)
农业(15228)
(15211)
金融(15210)
(14861)
技术(14448)
机构
大学(328806)
学院(324403)
(134247)
管理(134217)
经济(131429)
理学(116136)
理学院(114945)
管理学(113266)
管理学院(112659)
研究(104345)
中国(80156)
(69567)
(65231)
科学(61633)
财经(52841)
(51576)
(48077)
中心(47764)
(46806)
研究所(46406)
业大(45572)
(45470)
北京(44489)
经济学(40766)
(40606)
师范(40278)
财经大学(39739)
(37515)
(37381)
经济学院(37130)
基金
项目(216945)
科学(171488)
基金(160051)
研究(160038)
(138126)
国家(137038)
科学基金(118855)
社会(101381)
社会科(96217)
社会科学(96192)
基金项目(85315)
(81976)
自然(77522)
自然科(75739)
自然科学(75723)
自然科学基金(74384)
教育(72771)
(69310)
资助(66747)
编号(65871)
成果(53411)
(49093)
重点(47294)
(44788)
(44753)
课题(43336)
教育部(42586)
人文(41787)
国家社会(41737)
创新(41731)
期刊
(143027)
经济(143027)
研究(98116)
中国(54620)
(48941)
管理(48859)
学报(48096)
科学(43939)
(41453)
大学(36354)
学学(33991)
(31782)
金融(31782)
教育(30995)
农业(29072)
财经(26384)
技术(26115)
经济研究(23372)
业经(23295)
(22355)
理论(20414)
图书(19475)
问题(19136)
实践(18780)
(18780)
技术经济(16084)
(15253)
商业(15162)
现代(14814)
(14621)
共检索到47317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传海  汪璐欹  彭哲  
基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Level-2超高频数据,本文考察了限价指令簿不同部分信息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建立包含了中间报价收益、交易方向以及买卖双方不同档位深度、坡度等刻画限价指令簿信息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表明限价指令簿买卖双方以及不同档位的深度与坡度等信息变量对收益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首先,限价指令簿买卖双方低档位与高档位的深度均包含关于未来价格变化的信息内涵,但反映的未来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卖方低(高)档位深度增加,未来价格有下跌(上涨)趋势;买方低(高)档位深度增加,未来价格有上涨(下跌)趋势。其次,限价指令簿买卖双方的坡度也包含关于未来价格变化的信息内涵:卖方坡度增加,未来价格有上涨趋势;买方坡度增加,未来价格有下跌趋势。最后,限价指令簿信息对中间报价收益具有长期累积效应,限价指令簿信息是导致价格变动的Granger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沈红波  曹军  王雅莉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是当前金融研究中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随着电子撮合交易制度的发展,从限价指令簿的角度揭示金融资产的价格行为,对市场规则和交易机制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09年9月上证180指数所包含的180只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限价指令簿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限价指令簿是富含信息的,即使是最优买卖报价外的指令信息对于价格发现的贡献也高达53%。我们还实证研究了限价指令簿与股票未来短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得到限价指令簿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股票未来短期回报和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福利的结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欧阳红兵  傅毅夫  
限价指令簿的流动性提供能力是描述其信息效率的主要指标。以上证180指数成分股的高频交易数据为样本,采用离散度和交易成本两个指标描述限价指令簿的流动性提供能力,并分别在市场和个股水平上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预期市场波动增加时,限价指令簿的离散度上升,深度下降,供给的流动性减少,导致未来更高的真实波动。也就是说,流动性可以充当传递波动信息的管道,使投资者对未来波动率的预期成为现实,并主导实际市场波动。过去的市场走向是影响流动性供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市场下滑时,限价指令簿的流动性供给将显著减少。在个股水平上,波动率和收益主要影响流动性的系统部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平  马景义  张辛连  
限价指令簿与股票价格的关联性一直是基于高频数据视角研究证券市场信息效率的重要领域。本文设计了刻画限价指令簿形态的特征变量,基于沪深两市高频数据,构建了含GARCH效应的隐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刻画股价的信息性波动,分析了限价指令簿对价格信息的扩散作用,以及股票价格对限价指令簿的动态反馈效果机制。结论表明:限价指令簿具有一定的信息扩散作用,股票价格对限价指令簿的动态反馈效果适中,表现为限价指令簿包含预测价格波动的信息,但预测价格走势的作用不大;投资者的挂单行为会参考历史收益率,但受信息性波动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侃  陈艳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滋生的重要起因。然而在实践中,内部控制的各个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又如何?文章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了它们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内部控制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都有影响。只有明确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对症下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发现提高会计信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娜  薛燕  
本文运用T-Garch-M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特征风格指数和不同样本期的综合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道、市盈率高低、盈利状况、股价高低和股票风格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信息非对称反应有显著影响,股票规模大小对非对称性反应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岳婷  龙如银  陈红  
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作用机制是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VAR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1978-2014年间的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及时间效力测量,分析了能源相对价格对能源效率的效应。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波动能够有效解释能源效率的变动,但在不同阶段其作用大小存在差异,且能源价格下降和上涨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弹性不同,呈现出非对称性效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和能源价格机制完善与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春峰  孙金帅  曲万成  房振明  
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市场微观结构视角出发,运用LSB模型、VAR模型与PIN模型分别度量二级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实证研究了其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及其持有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自身的股东利益,会使得公司倾向于持有较少的现金资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不透明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持有的现金资产也会获得较低的市场定价,反之则反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飞  刘海龙  姜帆  
价格冲击成本是影响机构投资者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价格冲击成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扩展了Cont等(2011)模型,将价格冲击细分为卖出与买入价格冲击,并结合沪市限价指令簿观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表明:(1)价格变动与指令流非平衡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2)指令流的价格冲击效应总体上未呈现出非对称性;(3)价格冲击成本除在连续竞价的前半个小时内较高外,并无明显的日内模式。经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媛春  
协议收购是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最为主要的形式。文章以2000年~2003年期间发生协议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收集样本公司2000年~200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协议收购的效率较低,并且,协议收购的低效在股权转让比例较低的交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监管者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竞  黄皖璇  罗荣华  
盈余公告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相对而言,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却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至2013年的数据,从盈余公告信息含量的角度,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特征,研究了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总体来看,好消息和坏消息对交易量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好消息对异常交易量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坏消息;第二,非对称性很可能来源于我国股票市场广泛存在的卖空约束;第三,非对称的特征在机构投资者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蒋竞  黄皖璇  罗荣华  
盈余公告作为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已被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相对而言,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却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至2013年的数据,从盈余公告信息含量的角度,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特征,研究了盈余公告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总体来看,好消息和坏消息对交易量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好消息对异常交易量的影响强度要显著高于坏消息;第二,非对称性很可能来源于我国股票市场广泛存在的卖空约束;第三,非对称的特征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东洋  杨永  
本文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上证综合价格指数日收益率和收益波动率的数据,建立二者变量指标的GARCH模型、AGARCH模型、EGARCH模型,对我国牛熊市轮替过程中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改后牛熊市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表现出显著的长记忆性、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利好"和"利空"消息呈现出不平衡性反应,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最后,从投资者心理预期、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构成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对该结论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国进  陈创练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消费模型,利用门限协整、惯性-门限协整及DOLS模型,考察了我国股市财富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研究发现,在股市"下跌"阶段,人们迅速调整其消费,因而实际消费与目标消费间误差调整的收敛速度比较快;相反,在股市"上涨"阶段,由于我国股市在长期上更多地体现出"挤出效应",说明人们没有将从股市中获得的收益进行消费,而是由于非理性躁动的投机动机而将获得的收益用于股市的再投资,从而在短期内进一步推动股市的继续上涨,并使得实际消费与长期均衡消费之间的差距保持一定的持续性,最终导致误差调整的非对称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超  朱丹  
企业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因素,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选择2014—2021年公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确定研究样本,探讨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研究发现: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相比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更能吸引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有效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内源动力。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对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其背后的机制主要在于,员工持股计划不仅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还增强了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从而增强了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促进了人力资本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人力资本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具有较高物质资本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处于较高行业竞争程度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条款,员工所持有的激励股份越多、受激励员工的占比越高、存在向第三方融资条款以及预期收益越高时,员工持股计划越能促进企业人力资本升级。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员工持股计划和人力资本升级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也为中国上市公司更好地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设置员工持股计划条款,吸引和留住人才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