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1)
2023(11229)
2022(9428)
2021(8910)
2020(6952)
2019(16111)
2018(15717)
2017(28377)
2016(15689)
2015(17593)
2014(17449)
2013(17062)
2012(16164)
2011(14803)
2010(14703)
2009(13393)
2008(12951)
2007(11285)
2006(10195)
2005(9563)
作者
(45474)
(38117)
(37558)
(35715)
(24098)
(18332)
(17094)
(14745)
(14728)
(13579)
(13144)
(12990)
(12337)
(12084)
(11830)
(11674)
(11159)
(11045)
(11044)
(11016)
(9562)
(9369)
(9236)
(8925)
(8640)
(8582)
(8485)
(8478)
(7735)
(7625)
学科
(68550)
经济(68494)
管理(35382)
(33793)
地方(25746)
中国(24343)
(23285)
企业(23285)
(22280)
方法(20812)
数学(18014)
数学方法(17654)
业经(15836)
农业(15563)
(14673)
(13486)
地方经济(13136)
环境(13043)
(12944)
(11441)
金融(11438)
(11240)
(11193)
贸易(11177)
(10931)
银行(10910)
(10685)
(10601)
发展(10166)
(10135)
机构
学院(210516)
大学(207169)
研究(83946)
(83251)
经济(81264)
管理(73113)
中国(64385)
理学(60762)
理学院(59834)
管理学(58531)
管理学院(58127)
科学(53600)
(47726)
(43705)
(40294)
研究所(39607)
中心(38468)
(38323)
(38035)
(32501)
业大(32427)
师范(32154)
(31431)
农业(31124)
北京(30209)
(28997)
(28558)
财经(28292)
师范大学(25834)
科学院(25647)
基金
项目(140512)
科学(109488)
研究(104019)
基金(97530)
(86159)
国家(85357)
科学基金(71727)
社会(63885)
社会科(60324)
社会科学(60307)
(58503)
基金项目(51463)
(48480)
教育(46266)
自然(45508)
自然科(44314)
自然科学(44306)
自然科学基金(43395)
编号(43102)
资助(39127)
(37429)
成果(34959)
重点(33037)
课题(31903)
发展(29766)
(29255)
(29133)
(28830)
创新(27063)
科研(26475)
期刊
(106119)
经济(106119)
研究(68234)
中国(54662)
(38799)
学报(34892)
科学(32534)
教育(29162)
(28186)
管理(28079)
农业(26742)
大学(26212)
学学(24188)
(22459)
金融(22459)
技术(19976)
业经(18907)
经济研究(16367)
(14223)
资源(14205)
问题(13542)
财经(12876)
图书(12554)
(11204)
(11112)
(10954)
科技(10446)
(10402)
统计(10169)
技术经济(10077)
共检索到35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明涛  胡旭东  张守德  高家祯  
在对镇江古运河2009~2013年的降雨量、降雨径流污染物量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降雨量-径流污染方程,并采用灰色理论对未来降雨量进行预测,进而得出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值。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镇江古运河降雨径流中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与降雨量同向变化,2020年降雨量达到1 381.2mm时,污染物TP、NH3-N和SS的年负荷可分别达到217.15t、421.4t、5 811.87t,数值较大;灰色理论与回归分析结合所提出的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年负荷预测方法,能够在小样本、贫信息和波动数据序列情况下,简捷有效的对降雨径流面源污染负荷进行高精度的预测,实用与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和意  刘敏  刘华林  程书波  汪青  余婕  
城市屋面是城市不透水面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面径流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分析国外对屋面径流水质研究情况并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发现,屋面径流水质含有的污染物浓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屋面材料、屋面的使用时间长短、位于不同功能区的屋面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其大致的规律是混凝土屋面径流的污染指标基本上都比较高,屋面使用的年载越长,其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相对越高,靠近交通要道的屋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都较高。用无量纲累积污染物量与累积径流量的比值方法分析初始冲刷效应,发现屋面径流初始冲刷比较明显。屋面径流处理后实现再利用,处理过程简单,可以成为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来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桂梅  刘宏斌  胡万里  付斌  翟丽梅  段宗颜  李文超  鲁耀  潘艳华  杜彩艳  
对凤羽河流域2013年3次典型降雨全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测定了径流量及降雨径流过程中氮磷(N、P)的形态、浓度与通量变化。结果表明,N、P各形态浓度变化曲线与流量曲线趋势大致相同,总氮(TN)浓度随降雨量增减迅速,硝态氮(NN)浓度变化平稳,铵态氮(AN)浓度较低且峰值出现均晚于其它氮素形态峰值,颗粒态氮(PN)与颗粒态磷(PP)浓度在径流过程中迅速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暴雨径流前期氮素迁移以PN为主,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受降雨强度影响;后期以NN为主,来源于土壤硝酸盐随壤中流淋失。磷素主要以地表径流迁移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宝根  周乃晟  胡雪峰  高效江  王少平  
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是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估算其发生负荷的难度很大。通过对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模型结构的理解和适当简化不可直接建模的部分 ,对农田非点源污染物输出的重要环节———降雨径流和污染物迁移进行了模拟。根据实测资料对SCS法的部分参数作了修正 ,使小块农田的降雨径流关系适合上海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采用比较完善的径流试验资料建立了相应的径流单位线 ;并利用水流流速与固体颗粒被冲刷强度的关系 ,选择合适的试验资料 ,分析得到了径流过程与氮素流失浓度的相关关系 ,从而建立了以修正的SCS法、径流单位线和径流过程与氮素流失浓度的关系为基础的农田降雨径流污染模型。在具备较长系列降雨量资料...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霆  
为了解通江城市河道浮游植物分布动态规律,同时为制定有效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方案,对镇江市古运河的浮游植物组成与分布变化进行现场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环境因子变化对河道浮游植物结构与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检出藻类6门38属,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3个常见门类。河道内藻类细胞密度与生物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对比河源采样点,河道内藻类细胞密度、生物量均在春、秋季大幅增长,藻类种类组成比例也逐渐由硅藻门为主过渡到以绿、蓝藻为主,但在夏、冬季这种变化趋势不明显。水动力、营养盐浓度、水温以及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等多环境因子影响了河道内藻类生长与繁殖条件,其中因受闸控影响的水动力学条件变化是造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兴法  
根据水力学原理建立了坡面降雨径流模型,用特征线方法求解,并用所编制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对某一具体降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所得结果与用水文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学  吴佳文  滕勇  
沙丘前沿区因其特定的下垫面和水文气象条件,降雨径流关系复杂。针对沙丘前沿区水文特性,探索适合区域特点降雨径流预报方法。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和模型树方法,对沙丘前沿区逐日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模拟过程与实测过程偏差很大,17年降雨径流过程预报结果均不合格;而模型树方法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预报合格率91%,确定性系数达到0.8,满足水文预报精度要求。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建模过程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树的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具有输入数据要求少、过程简单、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适用性强,精度能够得到保证,可应用于沙丘区前区降雨径流预报,为沙丘前沿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桥  胡维平  章建宁  
城市地表污染物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其累积和降雨冲刷过程分别是沉降—悬浮—再沉降以及悬浮—沉淀—再悬浮的动态过程。描述累积过程的模型主要有线性、指数、对数等形式,其中以指数及一些变形形式发展相对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模型都将雨前干期天数(ADWP)作为主要的影响因子。而描述冲刷过程的模型主要基于一级反应动力学假设,这类模型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为使冲刷模型更接近实际,人们进一步在其中引入了雨天排污因素,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虽然城市地表径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模型基本属于经验型或基于大量监测数据的统计学模型,尚缺对污染物输移过程的机理性描述。因此,从城市地表污染物输移过程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迎颖  张志勇  徐佳兵  闻学政  刘海琴  宋雪飞  郭文景  周庆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_4-N、COD和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_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_i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后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张迎颖  张志勇  徐佳兵  闻学政  刘海琴  宋雪飞  郭文景  周庆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_(4)~(+)-N、COD、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_(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去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的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忠翰  王海玲  彭江燕  邓德仁  
根据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慢速渗滤等工艺的去除率BOD5和CODCr分别为84.3%和82.5%,TP、KN和NH3-N分别为94.9%、85.8%和89.4%,SS也高达58.4%。保证这类生态工程终年稳定运行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和处理水量的稳定。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作物非用水季节(收获和栽种)的水量调节系统、雨季稳定运行和高去除率的处理工艺、适应慢速土地处理的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以及水量平衡调节与管理的有效保证。集水区域内实行分区管理的截流和改善下垫面排水调控能力的水利工程,配合使用灌溉型慢速土地处理(SR)或植物生长淹没床(VSB)湿地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系统等生态工程处理工艺,是实现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燕  张娜  吴芳芳  
以北京北护城河周边区域为例,探讨了降雨和土地利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选取了2011—2012年4—11月的15场降雨,分别代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这6个雨量级。利用校准的雨洪管理模型(Storm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分别模拟每次降雨事件下研究区7个控制断面的地表径流深度。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深度随降雨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当降雨量在不同量级之间变化时,地表径流深度的变化幅度不尽相同。在不同的降雨事件中,降雨量和地表径流深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地表径流深度在某一时刻的值的高低均决定于之前1~2 h的降雨量,而地表径流深度的总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焕广  王东启  陈振楼  周栋  张菊  
在上海市城市河岸带人工绿地建设了微区径流场,进行了5次模拟降雨径流实验,研究了人工绿地岸带下渗流中氮浓度和去除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人工绿地岸带对垂直下渗流中氮有显著的净化作用,且主要集中于土壤的0~30cm以内,TN和NH4+去除率在39.9%和39.8%以上,NO3-+NO2-去除率除11月为负值外,其余月份均在10.0%以上;在30~60cm深度,由于土壤氮的析出导致径流中氮浓度增加,去除率降低;而60~90cm深度的去除率增加。径流场内下渗流中氮浓度具有明显的水平空间变化,随距入水端距离的增加,30cm深度下渗流中氮浓度先上升后下降;人工绿地岸带对下渗流中氮的净化作用均随淹水时间的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乐婷  彭秋志  廖剑宇  江源  康慕谊  
基于东江流域近50年降雨、径流数据集,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年尺度下,东江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而由于人为调控,径流量在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②月尺度下,雨季径流对当季降雨响应更为明显,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则在旱季更为突出。随着时间推移,旱季径流逐渐由纯粹依赖降雨演变为更多由人工水库、闸坝等补给调控,即人类活动对东江径流的影响有增强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昊  贾铁飞  
以京杭大运河长三角地区扬州至杭州段为研究区域,在归纳沿线7个城市运河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配套设施和线路策划等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运河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1)保护古运河遗产;(2)改善水质,控制货运船只;(3)整合城市文脉;(4)丰富古运河旅游内容。通过比较古运河遗产廊道保护模式与古运河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发现:两种模式在实施流程和操作对象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由两种模式形成的古运河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拟合很好,共同构成了古运河旅游开发的基本空间模式。构建了景区、城市和区域3个尺度的运河旅游节点与发展轴线,并指出影响古运河旅游空间范围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