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2)
- 2023(9272)
- 2022(8266)
- 2021(7816)
- 2020(6951)
- 2019(16561)
- 2018(16546)
- 2017(31808)
- 2016(17702)
- 2015(20380)
- 2014(20493)
- 2013(20291)
- 2012(18834)
- 2011(16992)
- 2010(17209)
- 2009(16071)
- 2008(15937)
- 2007(14209)
- 2006(12059)
- 2005(10497)
- 学科
- 济(72813)
- 经济(72746)
- 管理(45836)
- 业(44265)
- 方法(37735)
- 企(35349)
- 企业(35349)
- 数学(34157)
- 数学方法(33540)
- 农(20128)
- 财(17598)
- 中国(16990)
- 学(16587)
- 地方(15786)
- 业经(13962)
- 农业(13367)
- 贸(12892)
- 贸易(12886)
- 易(12445)
- 理论(12089)
- 制(11596)
- 和(11039)
- 务(10203)
- 环境(10195)
- 财务(10162)
- 财务管理(10134)
- 技术(9474)
- 企业财务(9421)
- 银(9268)
- 银行(9242)
- 机构
- 学院(251762)
- 大学(251512)
- 济(97485)
- 管理(95686)
- 经济(95217)
- 研究(84319)
- 理学(82812)
- 理学院(81822)
- 管理学(79884)
- 管理学院(79414)
- 中国(62996)
- 科学(56318)
- 京(54660)
- 农(46888)
- 所(44413)
- 财(43033)
- 业大(42598)
- 研究所(40796)
- 中心(39357)
- 江(38602)
- 农业(36733)
- 北京(34561)
- 财经(34480)
- 范(33642)
- 师范(33287)
- 经(31091)
- 院(31047)
- 州(30533)
- 经济学(29338)
- 技术(28085)
- 基金
- 项目(171968)
- 科学(133097)
- 基金(122149)
- 研究(121521)
- 家(108599)
- 国家(107723)
- 科学基金(90581)
- 社会(73189)
- 社会科(69184)
- 社会科学(69160)
- 省(69048)
- 基金项目(64955)
- 自然(61509)
- 自然科(60015)
- 自然科学(60003)
- 自然科学基金(58884)
- 划(58556)
- 教育(57324)
- 资助(51725)
- 编号(50171)
- 成果(40121)
- 重点(39459)
- 部(37027)
- 发(36849)
- 课题(35387)
- 创(35112)
- 科研(33943)
- 计划(33364)
- 创新(32820)
- 大学(31742)
- 期刊
- 济(103398)
- 经济(103398)
- 研究(67999)
- 中国(47074)
- 学报(43627)
- 农(40771)
- 科学(39915)
- 财(34388)
- 大学(32420)
- 管理(32053)
- 学学(30508)
- 教育(27844)
- 农业(27174)
- 技术(23807)
- 融(18950)
- 金融(18950)
- 业经(17969)
- 经济研究(16306)
- 财经(16259)
- 业(15828)
- 统计(14451)
- 问题(14364)
- 经(13912)
- 版(13118)
- 策(12984)
- 资源(12980)
- 技术经济(12966)
- 林业(12943)
- 图书(12378)
- 科技(12295)
共检索到362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明扬 孙长忠 康磊
根据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内降雨定位观测数据,就该地区油松林内降雨再分配规律进行研究,并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回归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穿透雨率和树干茎流率与降雨的关系可用非线性曲线表示;林冠截留率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双曲线下降,林冠截留率受降雨量、降雨持续时间等因子的影响;从拟合回归的参数值来看,不同年份、不同林冠下的降雨特征存在差异,回归模型参数呈现不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雨量(P)可用非线性模型I=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为I=0.584P0.576;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在该区域油松人工林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为建立合适的枯落物截留雨量预估模型,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对降雨的截留与林外降雨量(P)、林内穿透雨量(TF)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参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截留与林内外降雨量均可用非线性模型Ic=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分别为Ic=0.499P0.627和Ic=0.717TF0.513。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用于预估该区域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截留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占辉 陈云明 杜盛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08年4月26日至5月31日,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安塞县对人工林刺槐展叶期树干液流及其气象、土壤水分等6个指标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刺槐展叶期可分为芽期、展叶初期、中期和全叶期。在芽期,刺槐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无明显昼夜波动;在展叶初期至全叶期日变化呈现出从微弱波动逐渐增大到趋于平稳的剧烈波动;在展叶中期以后液流速率表现为上升快、下降缓慢的单峰曲线;在全叶期平均峰值约为0.0027cm.s-1;树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其相关程度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大气温度>水蒸气压亏缺>相对湿度>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吉跃 翟洪波 魏晓霞
2001年4—10月,通过林内标准地观测,对北京西山地区1块31年生的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降雨及其再分配过程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降水主要分布在树木的生长季节,尤其集中在6—8月3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各次降雨在油松栓皮栎混交林内的运动过程均是不完全运动形式,降雨量与干流和透流均呈线性关系,当降雨量大于1.43 mm时,试验林分可发生干流,当降雨量大于0.4 mm时,发生透流;整个试验期间,降雨的第1次分配中3个分量占降雨量比例的顺序关系分别为透流量358.15 mm(69.84%)>林冠截流量138.05 mm(26.92%)>干流量16.60(3.24%).在第2...
关键词:
油松 栓皮栎 混交林 降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悦 满秀玲 魏红
[目的]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降雨特征对兴安落叶松林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的影响。[方法]对林外降雨、穿透雨、灌木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枯透水进行了野外观测、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兴安落叶松林林外降雨总量为266.0 mm,平均次降雨强度0.074 mm·min(-1);降雨再分配过程中K+含量平均值排序为枯透水>树干径流>灌木穿透雨>穿透雨>林外降雨,其中林外降雨中K+含量在0.227 2.631 mg·L(-1)之间,变化幅度较大,穿透雨中K+含量波动在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云 欧阳志云 黄志刚 郑华 王效科
本文对南方红壤区常见林地类型-杜仲人工林的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的水文过程进行了监测,并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林下降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杜仲林对降雨的再分配受到降雨特征影响,穿透雨、树干流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随着雨量或雨强的增加,穿透雨率升高,截留率降低,并且两者在高的雨量和雨强下逐渐趋于恒定。在测定期间,杜仲林穿透雨率为72.7±7.8%,树干流率为7.7±1.8%,截留率为19.6±9.9%。杜仲林下穿透雨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随着与树主干距离的增加,穿透雨率逐渐提高,靠近树干的林冠内部穿透雨率显著低于林冠边缘,而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家朋 张文辉 李彦华 何景峰 张辉
【目的】基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其生物量、碳含量、碳密度及其分配规律,为该地区人工林碳效益估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12年生刺槐人工林和12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与生物量实测的方法,研究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不同器官、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以及刺槐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刺槐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468.44 g·kg-1)低于油松人工林乔木层平均碳含量(512.77 g·kg-1);刺槐林乔木各器官碳含量为458.00~496.96 g·kg-1,不同器官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郁闭度越大,截留率和茎流率越大,穿透水比率越小,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郁闭度的影响减弱.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主要取决于各月降雨的时间格局.干旱季节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较大,穿透水比率和茎流率较小,郁闭度对降雨第一次分配的影响较大;而在雨季则相反.整个生长季节,3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9)的林冠截留、茎流及穿透水分别占降雨量的159%,21%和820%,0号实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桂生 马履一 贾忠奎 沈子初 迟明峰
【目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旨在阐明油松人工林抚育间伐24 a后形成的不同等级林隙间环境因子的差异,探讨林隙的形成对环境因子的影响以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在油松人工纯林选择4种等级的林隙,即林隙直径和冠层平均树高(即林分平均高)之比分别为L-Ⅰ(0.75 H)、L-Ⅱ(1.00 H)和L-Ⅲ(1.25 H)(H为冠层均高)和对照(CK,林冠下),测量了生长旺季的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林隙等级间和林隙内不同区域的环境因子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不同等级林隙间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度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林隙大小 环境因子 林隙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勇 徐晓琴 朱显谟
在调查根系参数和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首先对油松人工林不同深度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及其与根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效应与有效根密度(≤1mm的须根)在剖面中的分布规律一致,均呈指数递减规律,其垂直变化可分为四个明显区域,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与≤1mm的须根密度(即有效根密度)比与根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P<0.001极显著水平上呈线性正比关系。据此建立了油松人工林根系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有效性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县永平
文章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农村生态环境薄弱的现状,将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利用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以沼气发酵生产为纽带核心,把种植、养殖联结起来,充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的雨水集流,建立起"种草+养畜+水窖+沼气+太阳灶+高效农业"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体系,从而在半干旱区达到农村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废物资源化、生活用能再生化,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黄土高原 定西市 模式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西宁 吴普特 冯浩 汪有科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集雨补灌 生态农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艳 张志强 查同刚 朱聿申 张建军 朱金兆
径流曲线数(SCS-CN)是预测场降雨地表径流常用的水文模型之一,由于其基本假设合理、参数易于获得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流域径流的形成受广泛存在空间或时间异质性的地形、地貌、土壤、气象、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按照标准径流曲线数模型估算的场降雨径流与实测径流相差可能很大。因此,针对特定区域、特定流域对该模型进行相应的修正是提高其径流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于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分别以农田草地、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的3个典型小流域为对象,将2004—2011年实测的场降雨径流数据分为模型参数率定期(2004—2009年)和验证期(2010—2011年),对比标准SCS-CN模型和修正的...
关键词:
SCS-CN 降雨 地表径流 黄土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温腾飞 石育中 杨新军 王婷
[目的]以地处黄土高原半干旱脆弱区的甘肃省榆中县为例,运用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对该地区农户应对环境变化和风险扰动的适应和恢复能力进行研究。[方法]文章采用甘肃省榆中县604份农户家庭调查数据,基于生计恢复力理论框架,从缓冲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3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测量指标体系,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乡镇农户生计恢复力建设水平的差异,识别影响农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生计恢复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官营镇>马坡乡>中连川乡。在所有村落中,生计恢复力指数最高的是夏官营镇的夏官营村,最低的是中连川乡的大湾村。(2)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各乡镇在缓冲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P=0.001),而在学习能力维度上,3乡镇农户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80)。(3)家庭存款、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投入、户主教育程度、粮食自给能力和社会网络这6个因子是影响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的核心因素。[结论]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恶化和生计胁迫下,保障金融资本、提高教育水平和完善社会网络结构是该地区农户生计恢复力水平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