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
2023(637)
2022(567)
2021(502)
2020(444)
2019(925)
2018(878)
2017(1291)
2016(1028)
2015(1140)
2014(1068)
2013(1114)
2012(1090)
2011(1021)
2010(1038)
2009(953)
2008(953)
2007(909)
2006(770)
2005(693)
作者
(5663)
(4768)
(4716)
(4387)
(3138)
(2481)
(2102)
(1904)
(1815)
(1790)
(1766)
(1738)
(1662)
(1645)
(1628)
(1532)
(1486)
(1451)
(1418)
(1416)
(1394)
(1386)
(1309)
(1211)
(1113)
(1112)
(1109)
(1072)
(1060)
(1059)
学科
(2698)
(1679)
生物(1508)
(1479)
虫害(1351)
病虫(1281)
病虫害(1281)
管理(1176)
(1170)
防治(1128)
(1125)
(1124)
水产(1102)
(1049)
经济(1049)
及其(1045)
(1020)
微生(1014)
微生物(1014)
生物学(942)
(820)
企业(820)
微生物学(792)
动物(784)
(747)
病害(747)
(635)
(626)
动物学(612)
(577)
机构
大学(16092)
学院(15896)
(11010)
科学(9156)
农业(9062)
研究(8864)
业大(7089)
(6396)
研究所(6133)
农业大学(5987)
(5804)
实验(5688)
实验室(5536)
中国(5378)
重点(5205)
(5034)
(4816)
(3838)
技术(3702)
生物(3613)
科学院(3589)
中心(3473)
(3250)
(3029)
工程(2950)
(2948)
研究院(2687)
科技(2675)
(2668)
(2658)
基金
项目(13672)
(10234)
国家(10182)
基金(9196)
科学(8964)
科学基金(7327)
自然(6930)
自然科(6764)
自然科学(6750)
自然科学基金(6633)
(6399)
科技(5558)
(5535)
计划(5139)
基金项目(4699)
研究(4601)
(4115)
资助(4073)
专项(3960)
重点(3714)
(3478)
农业(3296)
科研(3173)
技术(3037)
(2990)
(2838)
创新(2769)
(2066)
教育(1990)
(1959)
期刊
学报(11211)
(10327)
大学(7414)
学学(7394)
农业(7128)
科学(6756)
业大(4378)
农业大学(3898)
中国(3696)
(3429)
自然(2664)
(2647)
自然科(2474)
自然科学(2474)
(2304)
经济(2304)
中国农业(2209)
研究(2081)
林业(2047)
农林(1937)
(1937)
科技(1665)
科技大(1608)
科技大学(1608)
水产(1581)
(1498)
农业科学(1444)
西南(1384)
西北(1284)
农学(1125)
共检索到22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珺  齐凤兰  陈有容  
早在1963年,Shaper等发现非洲Samburu和Masai族的人由于大量饮用由乳杆菌发酵的乳制品,其体内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均较低。而后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证实,不同种类的乳酸菌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服用乳酸菌及其相关制品可以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因此筛选降胆固醇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是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卜永士  郭本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丽莉  夏延斌  
从发酵菠萝、桔子中分离选育到2菌株,经鉴定为乳酸菌.将菌株接种到含有胆固醇MRS-CHOL液体培养基中,在38℃条件下,恒温培养3d后,测定胆固醇的降解率、pH值和菌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菌株都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接种量的增加,降解率都呈现增加趋势;在基质中胆固醇浓度较低时,胆固醇降解率都逐渐增高,而当浓度不断增加时,胆固醇降解率都出现下降趋势.但2菌株之间又存在不同变化幅度.在降解过程中,pH值和菌数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涛  牛天贵  郭三堆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筛选出 2株高效降解胆固醇的融合子。比较 2株融合子 C- T 2 4 - 8、S- T1 3- 37及 3株亲本的胆固醇降解能力、凝乳能力、形状大小、抗生素抗性、生理生化等表观特征及 (G+C) %含量等遗传特征 ,证明它们确系区别于双亲本的乳酸菌融合子。 C- T 2 4 - 8和 S- T 1 3- 37对胆固醇的降解率约为54%~ 78% ,可降低食品基质中胆固醇约 2 3%~ 45% ,这比亲本乳酸菌 ST与 C3有明显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柱  高云航  郭玮  勾长龙  陶大鹏  娄玉杰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杆菌,挖掘其潜在益生功能,从民间自制泡菜样品中分离乳杆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筛选高效降胆固醇菌株,利用16S rD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耐酸、耐胆盐及抑菌性实验,测定菌株的益生潜能。结果表明:1)从分离出的11株乳杆菌中筛选出PL2、PL5、PL16和PL194等4株高效降解胆固醇菌株,其体外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48.22%、51.67%、48.43%和48.56%;2)结合菌落特征、部分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4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天贵  吕莹  蔡同一  郭三堆  张锐  
以胆固醇为惟一碳源和能源 ,从食肉动物肠道的 19份样品中筛选出有胆固醇降解酶活性的菌株 4 0株 ;通过比较 ,选出了在培养液中生长速度较快和产酸能力较强的 4株菌 ,进而选出胆固醇降解活性较高的菌株 T12 - 1;菌株 T12 - 1发酵上清液应用在蛋黄胆固醇降解中 ,作用显著 ;经动物试验 ,T12 - 1菌株在食品中应用安全、无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会贤  梅星星  蒋瑞瑞  郭克豹  孙向丽  康相涛  王彦彬  
【目的】从健康鸡肠道中分离筛选优质乳酸菌,为制备禽用微生态制剂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用30日龄健康青年鸡,取其盲肠内容物,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具有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其进行耐pH 3.0胃酸和3g/L牛胆盐筛选试验及菌株生长曲线、产酸能力测定,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出具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最后对此菌株16SrrNA进行克隆测序,经BLASt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所取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得到L1~L9 9株乳酸菌,其中L2、L4和L9株耐pH 3.0和3g/L牛胆盐的综合能力较强。经过比较3株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发现L2菌株耐酸耐牛胆盐、生长迅速、产酸能力强,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丹丹  张彬  梁志宏  牛天贵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能够高效降解胆固醇的马红球菌F21-1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前期比较试验已筛选出碳源、氮源及表面活性剂最佳组合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设计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以胆固醇降解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表明,马红球菌F21-1降解胆固醇发酵培养基添加物最佳成分配比为:胆固醇为1.49 g/L,蛋白胨为7.91 g/L,Tween-80为2.82 mL/L。培养基成分优化后,马红球菌F21-1菌株胆固醇降解率(87.80%)提高了22.53%。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天贵  吕莹  蔡同一  郭三堆  张锐  
以胆固醇为惟一碳源和能源 ,从食肉动物雪豹肠道分离出一株胆固醇降解酶活力较高的 T12 - 1菌株 ,初步鉴定为好气性芽孢杆菌。经实验确定 ,其胆固醇降解酶产生的最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 32℃ ,培养基p H6 .5~ 7。用 2 50 m L三角瓶装 6 0 m L培养基 ,振荡培养 10 h,培养基中酵母膏含量为 5g.L-1、胆固醇含量为 1g.L-1、吐温 80含量 1m L.L-1,其胆固醇降解酶活力可达 3.6 1× 10 -3 μU.m L-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宪时  许钟  汪劲  郭全友  
对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及其制品烤鳗进行胆固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鳗鲡的胆固醇含量与其他鱼类接近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及其烤鳗制品的胆固醇质量比分别为 0 .85 2、0 .832mg/ g和 1.15、1.12mg/ g。鳗鲡各食用部位中除腹部的胆固醇较高外 ,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差异。鳗鲡的脂肪质量分数 16 %~ 2 4 %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18.9%和 19.0 % ,EPA +DHA质量比分别达 2 2 .6 6mg/ g和 2 9.2 7mg/ g。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皓  曾泰儒  帅杨  闫艳红  张新全  
为提高湿热地区青贮饲料的品质,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从西南高温高湿地区青贮饲料中分离到的227株天然乳酸菌种群结构,再根据乳酸菌在高温条件下的生长活性和产酸能力筛选到4株优质乳酸菌(LP149、LS358、LR753和LPA761),并对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产酸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天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高温高湿地区青贮料中最常见的乳酸菌菌株(占62.55%),其次是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和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分别占总乳酸菌的13.21%和9.25%。所筛选的4株菌株为革兰氏阳性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杆状菌,能够在pH 3.5和45℃的条件下生长。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测序分析,LP149、LS358、LR753和LPA761分别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L. salivarius)、鼠李糖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在37和45℃条件下的菌株生长和产酸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株乳酸菌有良好的高温适应性(45℃),不仅生长速度快,产酸能力强,耐盐性较好,对糖源利用范围广,而且对酸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后续进行高温青贮回填试验的候选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雪  郭雪峰  刘俊峰  张秀萍  席琳乔  张苏江  
【目的】合理利用牧草资源,为新疆南疆地区畜牧业提供优质青贮,研究探讨了花果期盐穗木青贮后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同时为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筛选提供乳酸菌资源。【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花果期盐穗木为原料制作实验室小剂量自然发酵青贮,在发酵第150天时对比青贮前后盐穗木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可溶性糖(WS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变化,测定盐穗木青贮的p H、氨态氮(NH3-N)、乳酸(LA)、乙酸(AA)、丙酸(PA)和丁酸(BA)含量,并采用实验室纯培养方法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对青贮中乳酸菌的种类和形态学进行分类,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试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碳源发酵试验、耐盐试验、耐酸试验和温度生长试验等生理生化试验对所筛选菌株进行研究。运用核酸Blast技术,将所测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进行对比,选择并下载与所测序列同源性最高的已知分类地位的菌种,与本试验所测菌株的序列一起,采用Clustal进行比对,用MEGA5.0绘制系统发育树,确定各菌株分类地位,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由于乳酸菌发酵利用原料中的糖类物质导致青贮后盐穗木中的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同时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盐穗木茎秆中难降解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被乳酸菌降解为易被利用的纤维,导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升高,青贮p H为4.250—4.286,乳酸含量为60.923—61.283属于优良品质青贮饲料的范围。从自然发酵盐穗木青贮中分离得到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2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9株菌均能在p H4—7环境下能生长,在3.0%和6.5%Na Cl条件下及10—45℃范围内生长,且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能利用D-葡萄糖、D-甘露糖、纤维二糖、D-甘露醇、D-果糖、蔗糖等多种碳源。其中,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较快,且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盐能力,在5—45℃范围内生长良好。【结论】将盐穗木制成青贮后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均处于良好水平,可将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这3株菌选作青贮饲料制作过程中的添加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霞霞  来航线  韦小敏  
【目的】筛选生长繁殖快、产酸能力强且耐酸的乳酸菌,以获得制备果渣青贮发酵剂的优良菌株。【方法】通过葡萄糖发酵产酸产气特征、产酸速率和生长曲线进行供试乳酸菌的筛选,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一步研究其生长温度范围、酸碱耐受性、耐盐性,最后对菌株发酵液进行酸度滴定和有机酸组分分析。【结果】经筛选共获得R7、R3、Rg和Re 4株优良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R7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3为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Rg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义  胡锦蓉  刘萍  苗士达  柴秋儿  孙君社  
为获得共轭亚油酸 (CLA)乳酸菌的菌种 ,从酸菜汁中筛选出 1株CLA生成能力较强的的乳酸菌 ,发酵液中CLA生成量为 2 6 7 5 μg·mL-1。此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过氧化氢酶阴性 ,4 5℃下生长 ,15℃基本不生长。基于生化试验和培养基成分的利用情况 ,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经气相色谱检测 ,该菌种合成的CLA产物为c9,t11/t9,c11 CLA和t10 ,c12 CLA的混合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